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例初二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4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例初二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巩义市    王会鲜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阐述了对求助者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过程,并根据与求助者协商,采取了合力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咨询师通过6次咨询,帮助求助者建立起新的观念,能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厌学情绪消失,学习状态良好,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马某,女,14岁,河南省某初中八年级学生,身高1.60米,体重52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为独生子女。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仪表整齐,情绪有些低落,思维逻辑正常,能详细表达自己厌学的情绪及原因。情感活动与内心协调,说话有礼貌,有些吞吞吐吐,但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交流时显得被动,存在认知偏差,自知力尚好。自我评价低,对学习无信心,有求治愿望。
其母亲和班主任一同前来,据班主任和家长介绍介绍来访者对问题的陈述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一)主诉:
最近1个月心情不好,不想和老师及同学交流,情绪有点烦恼,刚开始觉得没有什么,近一周觉得很郁闷,不想上学。
    (二)个人陈述:

1、个人成长的自我陈述
     我从小和父母姥姥生活在一块,父亲在一家乡镇企业单位做统计工作,平时在家的时间不多,和我的交流也不多。父亲的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于和外人交往,不上班的时候就在家里上网,或是看一些杂志,和母亲姥姥的交流也不多。我的母亲在一家超市做管理工作,平时工作很忙,除了给我买好吃的和穿的,每天回家还询问我的作业和成绩,对我的期望比较高,我考试好的时候母亲会很高兴,考不好就会训斥我几句,平时也不太关心我在学校的情况。我姥姥很爱我,每次放学时都到小区门口接我,非常关心我的身体和学习,并经常教导我要和老师和同学们好好相处,不要惹是生非。我从小就比较听话,学习成绩一直也不错,在小学时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挺喜欢我。到初中后,我因为自我介绍时表现优秀,被同学们推选为语文课代表。我在班级成绩依然不错,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还鼓励我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对我很器重。可上次在外校老师上公开课时,我因为紧张,回答问题出错了,我听到同学们都笑了,感到很难堪,老师虽没说什么,可我感到她肯定不高兴,因此心里很苦恼。下课后同学们议论本次上课情况,我都不敢听,怕别人嘲笑我。上周月考,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老师找我谈话后,我觉得自己很无能,语文课代表的语文成绩成绩这么差,老师肯定会对我失望,就感觉很郁闷,不想见老师和同学,想请假休息一天。母亲打电话请假时被班主任询问,我才说了这些情况。老师就带我来咨询室,我也很想快乐起来,好好学习。

2、一般现状的自我陈述
     一个月前,一位外校的老师借用我们班级上课。早读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预习,并鼓励同学们到时要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风采,不能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要让听课的领导和教师看到学校的优秀,班级的优秀。并专门询问班长和语文课代表是谁,对我们两个又进行了鼓励,并许诺对发言积极的学生将会建议班主任进行奖励。我也想在公开课上展示一下,获得老师和同学们对我这个语文课代表的进一步认可。谁知上课时,因为换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讲话时需要话筒,当我回答问题时,话筒传过来后,我突然紧张的声音有些颤抖,说话也结结巴巴。在说“赶马女孩子”时,竟说成了“赶马你孩子”,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摆手示意我坐下后,就不再往这边看我,我感到很尴尬。下课后,同学们都在讨论这次上课时自己的表现,推断自己是否会受到老师的赞扬。还有的同学在评价教师上课的情况,看到的听课教师等。我不敢说话,怕大家嘲笑我的表现。看到语文老师后,自己感到很别扭,觉得老师肯定会责怪自己关键时候总是出差错。从那之后,我就有意疏远老师和同学。怕他们提起上课回答问题的事。虽然没人再提,可我总觉得大家会在背后议论我。一周前,月考成绩出来后,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我去办公室拿语文试卷时,语文老师让我等一下,询问我为什么没有考好,看我没有回答,就说以后要努力学习,作为语文课代表要给大家做个榜样。回到教室后,大家都抢着看试卷,我把自己的卷子藏起来,觉得没法再见老师,自己太丢人了,老师肯定对自己很失望,同学们也会看不起我这个语文课代表,觉得很郁闷,不想上学,就想请假在家休息。我装做头疼,母亲打电话请假时,老师在让我接电话反复询问病情时,我看隐瞒不住,就说了自己的情况,老师就让我和母亲一起来到这里。

一个星期前,我除了心情不好外,还感到不想和同学们说话,上课有时还走神,我很想让自己表现优秀些,搞好自己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们友好相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家长和教师的陈述

母亲的反映:马某小的时候很听话,性格有点内向,成绩也不错。在家很少说话,对父母一般就是问一句答一句,和姥姥说话较多,一般都是生活方面的。这一个月不愿和家长谈论学校里的事,情绪还比较稳定,月考后不愿让家人问成绩,也不把卷子拿回去。

班主任的反映:马某是班级语文课代表,乐于帮助同学。学习基础不错,特别是作文写得很好。但近段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走神。这次月考成绩语文成绩不太好,语文老师特意安慰了她,但她却不说话,上课时始终低着头,情绪不太好,因此家长请假时我才多询问了几句,发现了这个问题。

2、心理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来访者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还担任语文课代表职务,平时和同学相处较好,也比较受老师喜欢。一个月前,一位外校教师来学校上公开课,借用他们班学生。结果在正式上课时,她回答问题时因为紧张,说话有些结巴,并说错了一个词,引起同学哄笑,老师用手势示意她坐下后继续讲课。下课后,感觉同学们会嘲笑她,老师也会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很差,心里感到烦恼,又觉得无法对别人诉说,心情不好。一周前班级进行月考,语文成绩稍有退步,语文老师找其谈话,自己认为老师肯定对自己很失望,认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差生形象,因此心里感觉郁闷,产生不想上学的思想,也不愿和老师同学多交流。被教师和家长发现后一起前来咨询。

四、心理问题的评估及诊断
(一)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智力正常,性格偏内向,近一个月情绪低落,疏远老师和同学,未出现泛化现象,情绪在理智控制下。
(二)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人格相对稳定。对症状有自知力,情绪在理智控制下,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

    该求助者情绪问题属于心理冲突的常形,根据许又新神经症的诊断评分,不构成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性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产生情绪问题主要因为回答问题紧张出错,考试失误怕被老师看不起,因此产生不想上学情绪,初始反应不强烈,并没有泛化现象,持续时间仅一个月,社会功能影响不太,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1、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情绪在控制范围之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2、内心冲突因现实事件引起,回答问题出错,考试失误。

3、情绪反应没有出现泛化,学习基本上能正常进行。

4、学校例行体检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五)病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来访者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情绪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情绪容易波动。
  社会性原因:因紧张回答问题出错,受到同学嘲笑,感到苦恼,因为是外校教师,未能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语文月考失误,对老师的询问不敢回答,怕被老师看不起。和父母关系较好,但缺乏沟通,姥姥只是对生活上的关心。

心理原因:不合理的信念,回答问题出错,同学和老师会嘲笑,考试失误,老师会看不起。性格相对内向,无法宣泄和排解情绪困扰。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一)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不良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和师生友好交流,提高自我价值感。

(二)长期目标与最终目标:

让求助者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把精力积极投入学习中。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如下:

1、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

(1)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2)放松训练

2、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费用:

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咨询分为六次,每周1次,每次1小时,周四下午课外活动进行。免费咨询。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咨询主要分三个阶段共六次完成: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咨询)。

2、咨询阶段(第二次至第五次咨询)。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六次咨询)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5日

任务:了解基本情况,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诊断,确定主要问题。商定咨询目标、咨询方案,确认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向求助者说明合力情绪疗法ABC理论和放松训练疗法。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填写心理咨询表,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

2、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

3、向求助者简单介绍咨询理论,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帮助。

4、布置家庭作业:思考造成现状的原因,回忆近一个月的情绪状况和对老师、学生、家长的看法。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12日

任务:咨询师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上课回答问题失误,老师对自己有看法等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对事情的看法与情绪反应相联系比较,与来访者一起分析她的不合理理念;

2、详细介绍合力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自己的烦恼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3、用音乐放松椅进行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4、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对ABC之间的关系进行自我分析。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19日

任务: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增强自信心,学习情绪稳定。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26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使求助者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自信心增强,学习情绪稳定。

第五次咨询:

时间:2013年10月8日

任务: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使求助者学会自我指导和自我接受;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自信心增强,学习情绪稳定。

第六次咨询:

时间:2013年10月15日

任务:关注求助者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鼓励她朝目标前进,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保持心情愉悦。结束咨询,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经过咨询,求助者厌学情绪消失,情绪平稳,能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达到了预期目标。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郁闷情绪减轻,觉得特别畅快;学习开始有进步,没有了不想上学的想法,能很好地与家人、老师同学友好相处。

(二)老师及家长评估

老师反映:该生发言积极,进步很大,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很好。

家长反映:孩子最近心情愉快,和家长交流也增多了,喜欢上学了。

(三)咨询师评估: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对教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咨询结束时,心情平稳愉悦。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9年3月第9次印刷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6次印刷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12次印刷

(注:这是我2014年参加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的案例报告,又到学习准备阶段,分享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此案例已被多位好友参考过,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09: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