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小的船》优秀教案附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级语文语文《小小的船》板书公开课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指导“尖”的书写。
  3、体会是诗句所描绘的夜空景象,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月儿比喻成了小船;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有关字、词、句,卡片、录音、磁带;
  作业设计、布置:
  课内:描红“尖”一行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喜欢猜谜吗?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喜欢看月亮吗?你们看到的月亮是怎么样的?
  (出示“圆月,新月,引导说出”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
  2接题
  在晴朗的夜晚,有这么个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难怪我们小朋友都喜欢看月亮。有位老爷爷还特地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师领读课题,生齐读。
  二、看图
  今天来势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了什么?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坐在哪里?她看见了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小小的船'就是指的什么呀?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边听课文边看图,想:课文是怎样描写与儿的?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一起找好在课文中的生字,再读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音。
  4、检查阅读情况
  (1)抽读生字卡。
  (2)读一读难读的字。
  弯船两尖闪星天蓝看坐
  六、指导写字
  1、学会了课文,我们来学习写字,今天我们只学习一个字“尖”。
  2、多媒体出示“尖”,分析。
  (1)指名读。
  (2)找朋友。
  (3)这个字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小”要注意“亅”变成了“丨”
  (4)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亅”写在竖中线上,“一”写在横中线上。
  (5)跟电脑书写。
  (6)师范写。
  (7)生描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语文语文《小小的船》板书公开课教案之二
 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溢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从而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看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表示小朋友喜悦的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小朋友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教学理念a
  1、“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小朋友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小朋友们的眼前,使同学发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同学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同学自主学习、积极思维。
  2、在比较句子这一环节中,通过四人组的讨论,小朋友们在汇报学习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一起求得多种不同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去发现。通过与他人互动交往,引发新的考虑,潜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启迪下得到开发,既求异也求同。在这经常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一起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9个生字,2个偏旁“舟、门”。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同学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蓝天图:
  1、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是不是缺了点儿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2、(贴上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你觉得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想象练说)这么美的月空,教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歌曲《小小的船》)
  3、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出示课题)
  (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唱一唱,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沛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听歌曲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在读、想、说中感受美
  配乐朗读课文
  师讲述: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放音乐)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
  当同学睁开眼睛,(师出示星空图)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随同着歌声的响起,同学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通过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就把同学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体会到月空的美。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使同学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生字的读音读正确。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
  师:什么样的月儿什么的船?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
  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谁也能像老师这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
  同学的情绪高昂,争当小老师,争当小评委,在这里也训练了同学的朗读能力。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你问我答”这个小游戏,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同学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同学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偷快。这里给同学表示自我的机会,让同学充沛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三、品词析句,在比较中体会美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可以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
  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小黑板出示)
  (运用比较法让同学体味其中原由,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学,同学自身体会领悟,这样才干真正的明白。)
  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的结果,从而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师: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
  播放《小星星》的音乐,先自由演读、再个别演读、最后进行全班演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同学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象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四、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1、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
  2、创作想象画。
  (音乐渲染气氛,使同学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身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我想,同学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是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自己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备课笔记的旁边闪烁着光亮,是拿起,还是放下,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假如我们的“老师”与“同学”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同学”,“同学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那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丢弃了那块珍贵的磁石--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要使教学手段给同学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同学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发生一种愉悦之感。之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美”。就是因为我用“美”贯穿全课,先是激发同学的兴趣,感受美;再整体感知,再现美;最后品词析句,体会美。我认为教学不能忽视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7: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