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反思 《血肉筑长城》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三个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一个会议——“中共七大”;两个对抗战胜利的有利形势——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攻打在东北的日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等。怎样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接受那么多的内容?如何把这节课上出特色?这些都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几经思量后,我决定以《黄河大合唱》作为一条暗线,将“民族危亡”(配《黄河怨》)、“中国军民的抗战”(配《保卫黄河》)、“抗战胜利”(配《黄河颂》)等内容串连起来,表现“血肉筑长城”的悲壮,创设学习情境;以学案导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消化众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法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等学习内容。
上下来以后,学生的反响比较好,尤其用地图讲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学科特色;观看《血战台儿庄》视频,使学生们领悟”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黄河大合唱》的歌曲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尤其是课堂升华环节,一边展示抗日战争的英雄们图片,一边播放《黄河颂》,既让学生们回顾了抗日战争中英雄事迹,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都讲解过细,导致其它教学环节的时间比较紧张;教材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如把这节课分成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中共七大、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第二课时学习对抗战有利的形势、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样教学内容就不会多,教师可以发掘教材的空间也比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