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0 11:27:43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交流、表演和课后动手制作、实践活动,感知远古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农耕知识,加深对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理解,体验劳动人民勇于创造的精神。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 法:导学、探究
学 法:阅读、观察、比较、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轻音乐,放松身心。用学生最熟悉的诗歌《悯农》引出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带出从考古发现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话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一: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探究问题二:推测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听取意见、归纳出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再扩展到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从而向学生灌输渗透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的教育观念。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此不同?这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是怎样考虑的?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3、参考表格
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问题探究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蒸食物。
2.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3.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巩固练习: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布置作业:1、填充图册
2、讲练测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对比)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点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2、时间 2、时间
3、生产工具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4、农耕作物
5、定居生活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7、原始手工业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 2、地点 3、生产农具 4、原始手工业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
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如有难点,就在一、二部分,而后部分难点主要表现在大量分散而缺乏联系的知识点上,如要完成本节内容,后面宜由学生花五到十分钟完成学案和强记,老师花五到十分钟强化记忆。
2、本节课的授课基本上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下去,并达到了预期目标。且通过平常的练习也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授课效果。但是,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这节课的内容距离现代社会较遥远,因此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方面有些抽象,如果能有更多的图片展示,则会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历史事实。此外,还有在一些相关内容的补充方面仍有些不足,比如,在讲到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子的区别时,因为涉及到一些建筑名词以及建筑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讲解起来有些抽象,虽然也补充了些内容,但是仍然感觉不太到位。总之,虽然本节课的内容基本讲完,并且也通过表格的方式把两个地域的居民的异同点直观的展现了出来,但是在细节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这也是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的。
教学再反思: 本节课注重于分析、比较,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河姆渡居民和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磨制石器的使用,原始种植业的产生,房屋的建造,原始手工业的开始等;二是把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南北方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发展,共同构成了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这节课设计问题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