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不给自己“定型”,乍一看这不算目标,但它值得在整个教学生涯中孜孜追求。下面我用两个短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是“终生学习”。一位网友是这样诠释“学校”的: school这个词源于希腊的schole,意思是leisure(休闲),对于希腊人来说休闲就是可以自由追求知识。按照这个定义,学校是一个可以让进入这里的每一个人心灵自由的地方,是一个鼓励人们对未知世界进行自由探索的地方,是一个人的好奇心可以得到巨大释放的地方,是一个具有巨大包容心、思想足够宽松的情感支持场所。不光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学校应该得到尽情满足,教师也能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有进步、有所获。在教育评价中,是这样评价学校优劣的:优质学校建设定位。学校建设不仅指硬件上的,更重要的是团队建设,而打造精品团队需要每一位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努力提升自己,为学校建设献策、出力。柳宗元说“近者聚而为群”,我们有“QQ群”、“班级群”,对于教师来说,学校也是一个群,是虽然学科不同、职位不同,但拥有共同理想并一起追寻理想的人的集合。终生学习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第四餐。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当我们手捧一本芬芳的书,当我们浏览到网上精彩的言论时,会感到自己并不孤独,有人和我们一样仰望着星空,和我们一样迈出了李源田教授在《派往明天的教师》中所描写的智慧型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第一步:学习化生存。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短语是“不断实践”。首先,实践需要勇气。人们常说:“在参照他人中认识自己,在认同他人中改变自己,在怀疑他人中成为自己”,我想再加上一点个人的浅薄之见:在实践中成就自己。“这是一个容易产生梦想并能够让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梦想成真的唯一途径是付诸实践。一位真正的教师不应该只把目光盯在自己班上的几十个孩子身上,而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有站出来承担的精神我想:我们可能不是最有能力的,也不是最重要的,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勇于实践的。
其次,实践需要反思。因为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超越自己。教育对象的千变万化、教育情境的千姿百态,注定了我们必须有千种万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必须千锤百炼。我们努力克服自身的性格局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又不能拘泥于已形成的风格。在这一点上,孙红雷的故事给我莫大的启迪。在几年前风扉一时的电视剧《征服》里,孙红雷饰演的黑帮老大,以其“凶狠”、“霸气”、“狂妄”征服了观众的心。气势逼人而又有情有义的形象,成了孙红雷的金字招牌,为他赢得了内地娱乐圈“第一硬汉”的美誉。不过,戴在头上的,是桂冠,亦是紧箍咒。当陈凯歌导演找到孙红雷,请他出演“学贯中西”的文人邱如白一角时,身边所有人都不看好,劝他:“你还是演‘大哥’合适,好不容易到今天这个位置,别再砸了。”但孙红雷接受了这个挑战,在片中他竭力使大家忘掉过去的他,“把自己洗干净了”。终于,随着《潜伏》收视狂潮的袭来,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孙红雷浮出了水面。他完全敛住了以往的张扬气势,变成了文弱、谨慎而又深藏不露的小知识余则成。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人又惊又疑: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穿着敞口花衬衫、戴赤金链子的“粗人”吗?从《我的父亲母亲》里的“雁过无声”到《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里惊鸿一瞥却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到慢慢坐稳“江湖老大”的头把交椅,再到现在演技的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孙红雷十年辛苦不寻常。他说:“信仰其实是你为实现理想而坚守的准则;很多人问我活着是问了什么?我说:创造。”教师不也应该不断创造吗?
多年以后,当学生回忆起你时,想到的是那一堂堂难忘的课,是你塑造的多变的形象:课堂上温婉动人的你、激情澎湃的你、声音低沉的你、目光如炬的你……能以如此丰富的形象鲜活在孩子们的记忆中,谁能说这不是一种上苍赐予教师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