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充实课堂活动 让学习更实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07:5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想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不能只是梦想,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课堂上还要努力多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习不再索然无味,不再是痛苦的负担,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和健全。

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和大家一起互动交流。如果教师讲的太多,一切活动由老师安排。学生只能听命安排,这就无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权。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节课至少要有一般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并在小组内或班互相交流,尽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与个别学生一问一答所用时间。把更多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互相讨论,自由交流,自主学习,尽可能的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作品。以达到不仅能熟练掌握技能,而且能根据所学知识技能来灵活运用,有的学生还能添加很多个性的内容。

美术课堂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才能更好的保障美术作品的质量,只有真正参与的课堂训练中的人,才会真正的提高。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是他不能失去自己的空间。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学生自由学习、活动和发展的空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多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生活、发展。

同时还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钻研、求解,培养孩子善于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去精神,同时也为了让同学们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急着解决,应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自己去提出质疑并想办法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出问题并自我解答,只是让学生知道了结果,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然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学生有效发展,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在画面与展示中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多运用课本上优美的图片做好背景的拓展引申理解。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图片的利用率是很高的。我们经常在课前导入时用优美经典的名家名作,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中来,并将学生带入美术学习的殿堂。

在我们的课本中还有许多实用的小制作,配上鲜艳的色彩,装饰性很强,非常漂亮。鼓励学生用双手美化自己的生活,学生通过有教师的引导,增添了制作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巧手改变生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制作比赛中中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能够得到表扬和认可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可爱,爱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每一节课的展示活动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美术课堂的快乐,是学生十分期待的。学生带着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张扬,体验美术课堂的快乐。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大胆展示优秀作品把枯燥的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给他们带来满足感,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把欢快活跃的情境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的 成功的快乐。

在小学美术中,对图片、色彩理解、技法的运用最重要,是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在美术课堂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简单的谈感受,效果肯定不好。而学生通过情境的呈现,灵活运用拓展知识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全面的美术信息,有利于学生对用美术语言的把握和运用。

学习了美术,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愿意把我对美术的这份激情与快乐和学生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投入真实的感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5: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