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下册《一粒种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1
 在第8课《一粒种子》的教学中,我以种子的四次“挺一挺”为线,找找种子怎样才干挺一挺,使同学掌握一些常识上的知识,那就是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份、空气。但作为语文课,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可忽略的。本课中我紧紧抓住种子与蚯蚓的对话进行朗读。在同学多次的朗读体会中,悟出:种子的语气应该是“奇怪、好奇”的,如“外面什么声音?”、“外面什么样了?也这么黑吗?”;而蚯蚓是“热情、亲切”的。如:“招呼我们到外面去呢!”、“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应该说,这些对话的朗读不是太难,同学自身体会后,还是能朗读出来的。
  但我发现后面的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啊”,同学在朗读时总是直着嗓子读。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有关“啊”的变化,如:有时读“na”,有时读“ya”,有时读“wa”。而在这课中情况又不同。
  “啊!我要赶快出去!”表达种子急切的心情;
  “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表达了种子的一种惊喜。
  可同学的朗读就是不到位。前者读得还好些,而后一句,就是读不出惊喜。而我在课堂上似乎一下子也找不出个方法来。这节课在我的遗憾中结束了。但我并没有因为课的结束而放弃对“啊”的考虑。课后,在我自身的反复诵读中,我终于惊喜的发现了如何指导读好这个“啊”的技巧了。“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在读了“眼前突然一亮”之后,停顿一下,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略拖长音吐出一个“啊”字,效果不错,很能体现出当时种子的心情。于是,我再来指导同学朗读,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一次的胜利,让我深深体会到: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除了让同学自身感悟以外,也不能忽略技巧上的指导。而作为一名老师,也不能放弃课堂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认为课已经上过,就不去管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2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它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四个“挺—挺”,自然地把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点出来了。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同学是无法直接感知的。
  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做充沛的准备工作,请小朋友在半个月之前,把蚕豆种子播种在自身的小花盆里,并把种种子的花盆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又定时的给浇水,请同学每天去观察。当我上《一粒种子》的这一天,请小朋友带来种蚕豆的花盆,来展示自身的劳动效果。一大早同学就议论纷纷:我总没有给它浇水,我的蚕豆没有长出来;看他的豆芽叶片真绿,你是怎么种的?哎呀!她的蚕豆芽钻出来了,可是现在叶瓣一顶点儿都没有;又听见有人在说,我给豆浇的水太多了,淹死了……听了同学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时间播种的蚕豆,请同学观察每盆豆。并考虑为什么有的同学使蚕豆发芽而有的却不行呢?让同学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课文。
  首先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读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过自身的朗读感悟到有四处写种子“把身子挺一挺”。
  同学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同学去学习课文,就表示出一种主动性了。根据儿童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和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又在课堂上就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贴图,课文写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觉得很暖和,醒过来了。我就贴种子微微睁开眼的图片,请小朋友找出句子读一读,你认为句子中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同学讨论后觉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讲出从暖和一词看出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这时就指导同学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朗读,感受春天的暖和。而第二自然段写种子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再请同学讨论种子在泥土里发芽需要的水分,是从哪里来呢?这时就调动同学的想象空间,去寻找符合情理的答案。讨论之后明白如(冰雪融化、春雨绵绵、人工浇水┄┄)等使种子觉得舒服,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又指导同学读出舒服的感觉。从中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接着请四人小组朗读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再讨论:课文这个自然段写了谁与谁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同学通过自身的朗读和同桌的讨论,理解了“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最后贴出长出小叶,钻出地面的图片,使同学形象地感知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富有儿童情趣。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它听见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唱歌。教学时,问同学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同学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同学唱一唱,接着再让同学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随即让同学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让同学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的局面。正因为种子觉得外面很热闹,就又一次地挺一挺钻出地面。在教学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让小朋友做种子、蚯蚓,使同学从旁观的阅读者转换为课文中的“人物”,体验种子的情感。采用这些方法,使同学进入童话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层理解的基础上,又回到整体,让同学从总体上掌握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在这个阶段,我充沛利用图片,让同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初步掌握了阅读科学童话的方法。
  在课文初步了解之后,我再请小朋友讲一讲,你的种子为什么能发芽?而你的种子又为什么不发芽?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原因:我的蚕豆缺少水分;我的蚕豆给我用塑料袋包住了,是缺少空气了;种子发芽要三个条件,要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新鲜的空气,才会长出绿芽。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要重视实践活动,由于好多同学种豆没有胜利,课后我又安排作业,要求同学把再一次种豆,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因为实践不只可以协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同学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3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走进了教室。昨晚12点过才睡觉,一直在想怎样才干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来上好这节课。为此,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准备在课堂上相机而变,这就是所谓的随文识字渗透性试验。整堂课下来,效果不是很理想,至少预计的教学内容有三分之一没有完成。首先,我请小朋友们在范读以后自读课文,开展小组合作,互相消灭不认识的生字,然后就分段进行随文识字,即老师提问,引导小朋友用课文回答,在小朋友朗读的过程中出示句子所含有的生字,单独拿出来解决,之后读一读这一句或者这一段,完了又继续朗读课文......这样的模式看似有些单一,但是的确很好的体现了随文识字,不过耗时较多,导致课文没有上完。因此,随文识字不能单独的使用,必需结合集中识字同时进行,不一定要在文中的句子处随文,可以在不看书,口头理解、渗透课文内容时集中识字,但识字的过程中又没有离开文本,不是那么枯燥,小朋友学起来也很有兴趣,我准备在《小鱼的梦》这一课再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6: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