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3: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心得    今天我上了一节欧姆定律的探究课,由于对探究性课型理解不透彻,所以整堂课效果不尽如意。经过专家和各位老师的点评和自我反思使我认识到本节课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没有很好地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
   首先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估计过高。要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应用字母公式变形的知识、透彻理解串和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显得很不适应。
    二是没有选择好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讨论、提问、板演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暴露,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起点和节奏,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提高。再次,教学手段的单一也是造成教学策略选择不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的原因之一。
     三是一些过时的传统观念有时还在有意或无意间主导着我的教学行为。譬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设法引导学生区思考、而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四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纠正错误的时间,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反思消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3:16:27 | 只看该作者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电学的灵魂,为第十五章电功和电功率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否掌握好该定律是学好电学知识的关键之一。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同时, 我们还应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教材中为了引入欧姆定律都要先做一个研究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向初中学生介绍了物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即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保持一些物理量不变,每一组实验中只看两个变化量间的关系,最后再将所有结论综合起来,也就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我在欧姆定律教学中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非常注重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教学。   
实验操作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持电阻R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改变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研究通过电阻R 的电流I 与R 两端电压U 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变换连入电路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加在电阻R 两端电压U 不变,研究通过R 的电流I 与电阻R 间的关系。完成第一部分实验时,如果学生问:“前面讲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但为什么可以改变了加在电阻两端电压呢?”或者在做第二部分实验时, 学生问:“刚刚是调节变阻器, 使电阻R 两端电压改变, 现在为什么同样是调节变阻器,却又是使加在R 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可能是觉得解释这两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只要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阻的知识来解释就可以了。但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必须用欧姆定律来解释引入欧姆定律的实验,这在逻辑上是混乱、相悖、讲不通的。由于以上的问题,许多同学会对引入定律的实验百思不得其解,这必然影响他们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那么该怎么做才能使同学更轻松地完成实验,更容易地理解欧姆定律呢?我认为这里主要的问题出在滑动变阻器上,于是便思考现用教材中为什么要在实验中加上变阻器?笔者认为, 这个实验中加变阻器的作用是使实验操作更简单,因为有变阻器可以不改电路,只需调滑片就可以达到改变和不改变R两端的电压。但事实上这一设计不但不能简化实验,反而给学生理解实验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阻碍。经过一番思索后,笔者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改进,效果不错,现叙述如下。  
实验中将滑动变阻器去掉,电路简化为简单电路。第一部分实验中,直接通过改变电池数目或调节学生电源输出电压来改变加在R 两端电压。第二部分中,只需保持电池数目或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不变即可, 当然, 相比之下用学生电源的效果要优于干电池。在讲完欧姆定律和串联电阻之后,再提出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前提下, 要改变加在R 两端的电压该如何改造上面的简单电路?在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前提下,电阻R 的阻值变化,如何改造电路,可以保证加在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不变?通过分析以上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最后设计出原来的实验电路,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也为今后设计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打下基础。.  
个人认为不加入变阻器确实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果不加入变阻器,在不改变电源的情况下,电阻变了,由于电池有内阻,如果有电压表测的话可能会发现电压略有改变,而加入变阻器则可以消除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3:17:19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初中电学就研究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本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细想起来书把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我认为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电和磁一章的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提出实验方案,通过做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高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课中,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由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并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矫正,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考证。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注意之处,诸如:教学内容有点繁琐,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科学探究有效性不高,有点照本宣科,还有欧姆定律的计算还有待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等等,还有待于我们用技巧解决。这是我们解决的细微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3:17:38 | 只看该作者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课前:期待——课改在我心中是坚定的。本学期,“教学评”的思想给我们课改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清楚如何上有效的课堂。在做教学设计之前,我反复的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教学评的一致性是什么意思?教学评价到底是什么?如何制定?最后我的理解是:“一致性”是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即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性、盲目性。而教学评价则是确定学生有没有学会的依据。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是指导学生思考。

据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九年级的复习课——《欧姆定律》。

本章内容在课标中是要求是理解,也就是最高层次,因此也是各种考试的考点。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本章又是对电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复习。知识点琐碎且互相联系。对学生来说,既不好记全,又容易记混。关键在综合复习之后如何把已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现阶段学生的难点。

结合同备课组教师的意见,我们将目标定位3条:1、通过复习欧姆定律,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2、通过复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会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进行相关的综合计算。教师的引导以问题式呈现。每当学生要回答问题是,我都针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给出的评价标准。每个大块的知识点复习完都会有一道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联系结合。教学设计做完之后,我很兴奋。自信这样的课一定能让学生受益,又能让听课教师赞赏。随后又依据教学设计精心制作了课件和学案辅助课堂。信心满满的等待着周三下午的到来。

课中:引入——目标——问题——标准——学生回答——同学评价——练习——学生评价,课堂在顺利的进行。但是这种顺利却给我一种难受的感觉。然而就连这种顺利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目标2的第2个活动中就打住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回忆不起来,知识的不熟练导致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清楚,以至于在练习中,作为题目铺垫的简单题目学生感到无趣,而知识提升部分又不会做。整体的课堂是死板生硬。我的激情在一点点的衰减,沮丧、烦恼随之在增加。最后,课堂检测的练习也没有完成。

课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学生的基础太差,没能跟上我的步调。反过来也就是说,我没有充分考虑学情,课堂环节不够优化,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思想的碰撞,老师始终在牵着学生向前走,没有主动性,自然也就毫无兴趣可言。老师累,学生更累。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有效,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才更优化呢?课后课改小组教师的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毛校长在会后又一个一个环节的点拨使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为什么课堂上学生死板,是因为老师没有把学生调动起来,是因为老师把课堂环节分割的太碎,就像一个馒头,你老师已经把他嚼成碎块了,学生吃起来必然是无味的。若是针对目标提出一个主问题,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依据课本,结合小组研讨,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恢复了生气。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所有的环节老师都死死的扣在自己的手中,没有放给学生,不相信学生。原因在于没有始终以学生为本分析学情,造成教学设计与学生脱节。所以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定然是空中楼阁,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收获:1、通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思想来设计教学可以使目的更明确,规避随意、盲目性。加强目标意识、时间意识,教学目标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有重点有突破。课堂环节不再啰里啰嗦,而要紧扣目标。

2、想要课堂高效,首先要有效,而有效的前提是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奋点,不仅要让学生想学,还能学得会。

3、复习课应该是知识打包的过程,充分讨论知识点之间的练习,达到以点到面,继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评价的作用是确认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运用时机是需要检查学生是否已到达目标是使用。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每一种评价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不一定每个标准都要在实现给与呈现,但是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必须在活动前让学生清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9: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