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3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下列的词语。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应和(hè)   嘹亮(liáo)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báo)烟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静默(mò)   抖擞(sǒu)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晕(yùn)   巢(cháo)
2、词语教学:
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问题探究][问题组]
1、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3、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总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六、布置作业。
1、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问题组: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5、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6、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7、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拨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②        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互相交流。
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四、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38:20 | 只看该作者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3、示课题“春”。
4、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二、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2)指导读“小草”部分。
(3)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4)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5)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三、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
二、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 满是的 轻悄悄 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 舒活抖擞 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
三、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四、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一题作业。
(1)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2)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39:37 | 只看该作者
《春》教学反思

   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以后说:你最欣赏哪一段?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雨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风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草的一段,在此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有的说当天空下着细雨时,漫步在雨中多么浪漫,有的说我以前观察不细,看到春天不知怎么写,我今天看到作者写小草,说他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多么形象,多么充满生机,简直把小草写活了。更有一个同学被课文中写声音的一段所感动,摹仿起春天小鸟各种各样的叫声,于是教室里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仿佛闻到了花的香,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润,哪大自然的神韵,人的灵性,天籁人籁,汇成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真是妙不可言。
    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最喜欢的段后,我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和作者、和大自然展开了对话,使学生在心灵互换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此时老师叫学生起来和他们开始对话。
泉水叮咚叮咚说:来吧,你看这多美啊,有鲜花为我做伴,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青蛙咕咕着说:快来参加我们的电声管弦乐队,《春之歌》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鲜花妹妹……你一言我一语,教室可热闹了,学生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感情思想,加深了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辨析作品表现的美与丑、善与恶,做到具体者能概括之,抽象者能阐述之,深奥者能浅显之,含蓄者能说明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40:48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课教什么与怎样教,成了人们热论的重要话题。自己虽然接触到很这方面的内容,却似乎并不那么透彻。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两个月了,略有所得,尤其是开过一节公开课后。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初一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开篇文章。结构严谨精美,语言清新优美,笔调欢快愉悦。它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方法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最佳典范。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教什么和如何教,引起了我的思考。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训练,提高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这节课我就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设计教学。
听,不仅要学生认真听范读,可以是配乐朗诵,可以是教师范读;更要引导学生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从中汲取有效信息。尤其是再小组合作时,很多学生沉浸在自己发现的喜悦中,而不能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致讨论后的分享形同虚设,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点醒。就这一节课而言,我对这样工作有所忽视。
说,这需要多样的实践来提升。像《春》,我们为何说它是一篇美文,正是它的语言呈现出的一切,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文章中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巧用叠词、精选动词、形容词等,以及从多角度写景……初一的学生虽接触过散文,但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几乎还是零。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指导甚至是训练来强化他们欣赏的意识,提到他们的赏析能力。《春》恰是一篇可遇而不可求的典范之作。所以,这节课,我大胆德放手让学生说,让他们来赏析《春》的语言美。然而,所谓的大胆需要一定的指导,否则将如一盘散沙。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格式:我喜欢____________句,因为它写出了春天中的______景物,用____修辞或是从__(感官)角度来写 ,表达了_________情;我喜欢___字,它写出了_________(景物)的_________特点。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赏析文中语言。在这样一个定式的指导下,学生讲出了许多精彩之处。但是,当我沉浸在这样的喜悦中时,我也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规定得太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对于学步的儿童,我们是否应该先教会他站稳脚跟,再讲究姿势自然大方优美呢?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需要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人文性,同样需要教掌握并利用其工具性。通过《春》这样一篇美文的赏析,教会学生如何赏析语言美,让其掌握一定的范式,将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将大有裨益。这其实也是我对“用教材教”的观点的实践。所以,我推荐学生自主阅读朱自清的《绿》和《荷塘月的》中有关写景部分的内容,希望他们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读,是我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学习优美的语言,感受优美的画面,体会优美的情感。读得形式也需要多样化。上课伊始,一段配乐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初识文章带给读者的美的享受。课堂之中,边赏析语言,边朗读文中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间互相评价,不到之处,教师再进行范读。结尾赞春那部分,采用全班齐读的形式,情绪激昂,整齐有力,在课堂结束之情再掀小高潮。
写,亦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许多学生怕写作文,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已经怎么写。在讲授这样的课文时,适当地进行仿写,让他们从仿写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当然,写的练习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选择其他三个季节的景物,写一篇习作。这样,语文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学生情况具体选择,有舍才有得,而不是一定要面面俱到。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记住“用教材教”,将所教内容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做到教有所得,学有所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0:41:06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经组内老师共同研究,我选择了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春》。
  翻到这课书,我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既熟悉又亲切。感受着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大地春回的动人景象,体会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
  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导入新课巧妙。
  “同学们正处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但想到马上到来的寒冬,总是希望春天早点来到,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这样的开场白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中又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第三、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比较到位。我选取的教学内容为五幅春景图中的一幅:春花图。其中有两个句子是教学重点内容。“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的处理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从小草的情态、质地、颜色等方面分析的很透彻,使学生体会到了小草的生命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闹”字到底比“叫”字好在哪里,除了语言上的表述,还找了几名同学模仿了蜜蜂和蝴蝶的“叫声”及“闹声”,从听觉和视觉多方面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深刻理解作者
  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的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如从不同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课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的部分,还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之美”。
  二、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粗略。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问的还有些碎,怕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还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今后的设计时还要细心。
  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巧妙地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