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2 10:40:48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课教什么与怎样教,成了人们热论的重要话题。自己虽然接触到很这方面的内容,却似乎并不那么透彻。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两个月了,略有所得,尤其是开过一节公开课后。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初一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开篇文章。结构严谨精美,语言清新优美,笔调欢快愉悦。它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方法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最佳典范。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教什么和如何教,引起了我的思考。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训练,提高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这节课我就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设计教学。
听,不仅要学生认真听范读,可以是配乐朗诵,可以是教师范读;更要引导学生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从中汲取有效信息。尤其是再小组合作时,很多学生沉浸在自己发现的喜悦中,而不能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致讨论后的分享形同虚设,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点醒。就这一节课而言,我对这样工作有所忽视。
说,这需要多样的实践来提升。像《春》,我们为何说它是一篇美文,正是它的语言呈现出的一切,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文章中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巧用叠词、精选动词、形容词等,以及从多角度写景……初一的学生虽接触过散文,但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几乎还是零。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指导甚至是训练来强化他们欣赏的意识,提到他们的赏析能力。《春》恰是一篇可遇而不可求的典范之作。所以,这节课,我大胆德放手让学生说,让他们来赏析《春》的语言美。然而,所谓的大胆需要一定的指导,否则将如一盘散沙。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格式:我喜欢____________句,因为它写出了春天中的______景物,用____修辞或是从__(感官)角度来写 ,表达了_________情;我喜欢___字,它写出了_________(景物)的_________特点。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赏析文中语言。在这样一个定式的指导下,学生讲出了许多精彩之处。但是,当我沉浸在这样的喜悦中时,我也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规定得太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对于学步的儿童,我们是否应该先教会他站稳脚跟,再讲究姿势自然大方优美呢?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需要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人文性,同样需要教掌握并利用其工具性。通过《春》这样一篇美文的赏析,教会学生如何赏析语言美,让其掌握一定的范式,将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将大有裨益。这其实也是我对“用教材教”的观点的实践。所以,我推荐学生自主阅读朱自清的《绿》和《荷塘月的》中有关写景部分的内容,希望他们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读,是我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学习优美的语言,感受优美的画面,体会优美的情感。读得形式也需要多样化。上课伊始,一段配乐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初识文章带给读者的美的享受。课堂之中,边赏析语言,边朗读文中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间互相评价,不到之处,教师再进行范读。结尾赞春那部分,采用全班齐读的形式,情绪激昂,整齐有力,在课堂结束之情再掀小高潮。
写,亦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许多学生怕写作文,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已经怎么写。在讲授这样的课文时,适当地进行仿写,让他们从仿写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当然,写的练习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选择其他三个季节的景物,写一篇习作。这样,语文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学生情况具体选择,有舍才有得,而不是一定要面面俱到。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记住“用教材教”,将所教内容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做到教有所得,学有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