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英语,不只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英语所依和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同学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功底。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同学必需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化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英语课程规范》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保守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别,以提高同学的文化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恰如其分地导入英语文化,引导同学认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让同学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等方面提高英语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一、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同学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同学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异,表示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保守观念和社会风俗。
又如一周的每一天,Sunday(星期日)太阳神之日,它是从Sun’s day 演变而来的,其意为“日神之日”。Monday(星期一)月亮神之日,它是从Moon’s day 演变来的,意为“月神之日”。Tuesday(星期二)战神之日,它是从Tiw’s day 演变来的,意为“战神之日”。Wednesday(星期三)是由Woden’s day 演变来的。传说Woden 是战神Tiw的父亲,他是掌管文化、艺术、战争、死亡之神。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用其名字命名Wednesday. Thursday (星期四)雷神之日。它是由Thor’s day 演变而来的。北欧神话里,传说Thor是掌管雷电的神。Friday(星期五)在古英语里,是以Frigg(掌握婚姻的女神)的名字命名的,意即the day of Frigg. Saturday(星期六)农神之日。根据农神的名字Saturn而得名。这样就把一星期的每一天在愉快的学习中就记住了。
二、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去哪儿?”而你假如对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lunch?”,英美人则理解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假如你向英美人“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会认为是冒犯对方隐私,英美人是会不高兴的。而“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It’s a fine day, isn’t it ?”等关于天气的话题是比较适宜的。中国人很少当面把礼物打开,而西方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 .”“Thank you. It’s so cute. I like it very much.” 介绍时要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先把年少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地位低微者介绍给地位高的一方。应防止在引见时只介绍名而不介绍姓,这种介绍,不只会引起混淆,甚至带有一些侮辱性,好象被介绍人的姓氏嗤之以鼻。
在日常对话中,同学最容易出现涉和以上内容的用语错误。这不只因为对话涉和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和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和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