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5 00:49:5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一)因声求气,吟诵诗韵,体会作品跌宕起伏,豪迈奔放的情感特点。
(二)学习作者(用夸张)抒发豪迈之情的方法。
二、预习任务:“五个一”
(一)读一遍(字音、音韵、节奏)——注音:
将(qiāng)进酒 呼儿将(jiāng)出 朝(zhāo) 金樽(zūn) 烹(pēng)
岑夫子(cén ) 馔(zhuàn)玉 平乐(lè) 恣(zì)欢谑(xuè) 裘 (qíu )
(二)写一遍(字形、内容)——抄诗文: (略)
(三)看一遍(原文、注释)——解释
将进酒:请 青丝:黑色的头发 金樽:金色的酒杯 且为乐:暂且
馔玉:美好饮食 会须:应当 恣:放纵、尽情 谑:玩笑
径须:一定要 沽取:买回 将出:拿出 尔:你,你们(大家)
(四)说一遍(对诗文的理解)——回答
1、《将进酒》中提到的“主人”是谁?主角又是谁?主旨句是哪一句?
——主人是:元丹丘,主角却是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找出诗中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悲——欢——乐——寂寞——欢——愁
3、在诗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万古愁”——夸张手法——深蕴的浩荡之志,激愤之情。
(五)讲一点(亮点、疑点、或者难点)——记下来
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确定。
内容、章法(起承转合)、手法(夸张、比喻)等方面。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什发愁呢?原因很多,仕途失意,功业未就,思念亲人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诗仙”李白尤为突出,自称“酒中仙”,时人号之“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今天我们在一些酒店也会看到这样的字画和牌匾。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二)自主学习
组员相互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订正。
重点字词,诗歌内容,修辞手法等。
(三)小组交流
组员相互交流(“讲一点”内容),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
(四)合作展示
1、内容、情感、写作手法方面的认识。(借酒抒怀,豪迈之情,夸张手法)
2、合作探究:此诗诗风豪迈奔放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五)反馈练习
1、仿写填空
例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好个气势开阔,天马行空的李白。
(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好一个率真自然,狂放洒脱的李白。
(2)“与尔同销万古愁”,好一个悲慨深沉,气壮山河的李白。
(3)“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好一个傲视千古,粪士王侯的李白。
(4)“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好一个自信豪迈,痴心不悔的李白。
……
2、比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在情感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异同?
情感上:相同:都表现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不同点:前者激愤中略见低沉消极,后者激愤中见昂扬,注重对精神
自由的追求。
手法上:前者借代,曲折委婉;后者直抒胸臆,直指“权贵”。
(六)课堂小结
悲——乐——愤——狂 夸张
天生我材必有用——酒——但愿长醉不复醒
(豪放自信)——(矛盾)——(怀才不遇) (板书)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将进酒》;
2、课外积累李白作品并相互交流。
学案(教师版)设计中未能体现对诵读的指导,我计划在课堂上诵读时具体进行指导。另外,学案设计还不够精练和详细,希望的是尊重生成,但预设工作的细致是对文本的尊重,二者的关系上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课堂必须兼顾文本和生本,打通预设和生成,才能激活课堂,催生智慧,促进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