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张臻老师执教《会走路的树》一课感受
看完张臻老师执教的《会走路的树》后,受益匪浅。张臻老师的这节课,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让课堂不仅活跃生动,学生也学有所用。不管是生字教学还是标点教学都非常到位,让人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
1.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张老师在教学生字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随文识字方法。让人印象深刻:板书课题时,先让学生说说怎么记住“路”字,再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把相同偏旁的字归归类,进行复现巩固,帮助学生记忆;在同桌检查字词的基础上,做了给偏旁找朋友的游戏,同桌合作拼成新字,再和同桌组个词,即使是上台展示、领读、组词也是同桌合作完成。整个检查反馈过程都在合作中进行,呈现了精彩的合作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指导字形时,张老师采用了分步走的方式进行:第一步出示了由“走”和“取”硬拼成的字,让学生观察此字是否正确;第二步出示的“趣”字最后一笔“捺”没有变成“长点”,让学生观察田字格进行比较,怎样写才能漂亮;第三步得出结论:“趣”字写的时候要一点一点低下来,像走楼梯,在教师范写后,学生进行尝试书写;第四步:展示评价,评价采用星级制,尽力挖掘学生书写中的亮点,扩大亮点,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奇”字的教学更巧妙了:从小鸟的疑问入手,教师随机概括:看到不熟悉的场景就想问,这就是——?生齐答:“好奇”。教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奇”字(一个字真奇怪,“大”字变小,“捺”变“点”,“可”字一横要拉长,别让“大”字掉下来。)在儿歌的伴奏下,学生既掌握了“奇”的字形,又了解了“奇”在文中的意思!继而教师又引导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奇”字(书上、电视中、衣服品牌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渗透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理念。更为巧妙的是,教师将生字留在了小鸟给小树的信中,既让学生体会了人物的情谊,又巩固了识字。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的就是生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而张老师这堂课中的随文识字恰恰强调了语言环境, 也十分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2.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上,张老师十分注重朗读的训练,抓住重点字词,关键的标点符号,提示语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句子,并带动全文的朗读和理解。如,在教学第一部分的时候,师:是呀!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这棵金色的小树显得更美丽。这只小鸟看到了会走路的树,是什么反应?生:它很好奇!师:小鸟好奇什么?你能学着小鸟好奇地问一问吗?出示: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生读句子。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小鸟的好奇。又如,师:那小树是怎么做,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引导学生从“当然可以。来吧!”这句话中体会小树答应得多么爽快、干脆和热情。看着孩子们读书时投入得摇头晃脑的样子,我深深地觉得,孩子们已经进入了文本,进入了文本的角色。
3.说话训练扎实到位。
这节课中,张老师很注重说话训练。第一处,“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可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地方?第二处,好朋友即将分别,一定有好多话要说,如果你是小鸟,会说什么?如果你是小树,会说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小树,我明年春天还会来的。”“小树再见了,我要走了,我会想你的。”“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小鸟路上小心!”……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小鸟和小树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三处,课文最后“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他门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续编下去。不仅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反复观看这节课的视频,让我在欣赏这节课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有了一些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张老师那样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勤动脑,想办法,在识字认字部分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环节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积累学习方法,起到能够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就是要在课堂抓落实,现学现用,这样学生就会从精神上“紧张”起来,知道自己这节课的重要任务,愿意去完成这一任务。同样,我们教师的语言要有美感,要有召唤力,吸引学生去听。教学环节紧凑动人,活动方式要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课堂必然会有好的收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