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2《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反思
l 值发扬
1.渗透谚语:
中国谚语是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作的民族瑰宝,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动。在讲到农业的特点时,我用先向学生展示三句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接着让学生解释谚语的大意,最后让同桌交流后归纳出谚语所反映农业的特点。从学生的反应来看,首先因为谚语有节奏,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兴致很高,其次谚语简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农业知识。除了谚语外,古诗词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总合理运用一些古诗词和谚语,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可以使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走出课堂:
本章留给学生上课的课题是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第一目内容:乳畜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乳畜业,我带领四位小老师走进城市郊区的乳畜业牧场。学生参观牧场后,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和听专业人士的讲解,对乳畜业的特点及区位条件等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增加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们经常说让课堂走出去,生活走进来,让实践性强的地理学科更显力量。在校园安全重于泰山的形式下,要让整个班的学生真正走出去,谈何容易?但如果不走出去,总觉得地理教学难于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image002 image004
奶牛舍 机械化挤奶
3.回归三板
随着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现代的地理教学用三板越来越少了,但我认为三板在地理教学中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常规教学手段。黑板上漂亮的粉笔字、精美的板图、板画,整齐的布局,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学生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加深、加快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它同地理语言教学艺术相配合,形成边讲边画边教学的进程,体现了地理教学循序渐进的特点,符合认知规律,成为公认的一种地理教学基本功。
在进行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第一目“季风水田”的教学时,我用三板进行教学,效果良好。课前在备课时,精心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好板书,并练好板图(亚洲轮廓),板书教学没有了课件的“帮助”,所以上课前我必须对季风水田的知识点、思路熟透于心,胸有成竹,因为只有这样上课我才能游刃有余。以往用课件上课时,备课时总有一种惰性,没有全身心投入去研读教材,因为不担心上课时思路会被打断,(课件已经展示本节课主要的思路和知识点)。用三板教学逼着我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教材的每一个知识,逼着自己认真设计板书、练习板画板图,长期坚持对于自己的成是肯定是有利的!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三板教学使他们不再忙于应对眼花缭乱的课件,他们有了静下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其次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条理清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结合板图边画边讲边板书、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看图析图的能力。
image006
季风水田板书
需改进
1.思维导图
问题:经过几次思维导图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学完一章内容就要做总结的习惯,而且越做越好,但仍然存在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导图作业应付了事,男同学问题较严重;部分女同学把思维导图做成了地理手抄报,图画得很漂亮,内容也很丰富,但各级主题的关系不能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改进: 对于不认真完成导图的学生,找他们谈话了解情况,是因为没时间还是没兴趣,如果的确不想做导图,可以换其他形式作业。毕竟老逼着他们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有时会适得其反。对于导图制作格式不标准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或向学生集体展示优秀的示范性作品,让她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身边案例
问题:本章教材几乎每一个重点内容都有案例,教材所选择的案例往往是最经典的、与教材内容关系最密切的,但教材面对的是全国学生,往往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西欧的乳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等。
改进:学生身边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实践能力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进行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时,可以以海南农业的发展为案例贯穿整一节课,毕竟农业是海南最主要的产业之一,在国内也有一定地位,学生也很熟悉。一讲影响海南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二讲区位因素变化对海南农业发展的影响,三选海南昌江芒果种植区讲农业地域。一个身边案例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全部贯穿起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兴趣更浓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