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 8 25 × 4
25 × 6 × 4 7 × 8 × 5 2 × 3 ×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同学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同学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竞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 40+4 )× 25 37 × 45+55 × 37
68 × 32+68 × 68 ( 80+8 )× 125
竞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同学算得慢。同学心里就会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 时 老师导入:刚才的竞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同学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老师告诉同学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同学依据学习目标 , 自学课本 64 — 65 页的内容。要求同学用 6 、 7 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同学欲望值高,所以同学会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想尽方法去记忆新知识。在同学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协助个别同学掌握新知识。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检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果,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身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同学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身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这时就要为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自身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检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同学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同学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同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和: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 c = a × c+b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