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教材
《制造平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制造平衡》这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杠杆尺的平衡。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还为下一课中的研究再次做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作好铺垫。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说学法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不但注意了教师的“教”,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但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猜想——验证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考虑到平衡现象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学生却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对平衡的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这种了解并不清晰,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规律。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学生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注重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
在上课初始,我通跷跷板动画来感知平衡,然后引导到在杠杆尺左边挂钩码,如何保持平衡,从而让学生猜测,验证,记录数据,完成第一次的实验,从而得出等臂杠杆平衡的条件。
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之上。教材中的第一部分活动——等臂等重,可以平衡。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第二部分活动——改变钩码的位置,记录杠杆尺平衡时的状态,并发现不等臂杠杆平衡的规律,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教学时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个实验上。另外我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实验,而不是盲目的悬挂。在实验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示范和方法的指导,并设计了有利于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性实验记录表(2)。这样经过改编后,大大增加了教学的有效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从提出猜想到实验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四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利用实验工具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还未形成习惯,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在猜想二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师说:在左边第二格挂两个,右边不能挂在相应的第二格,能制造平衡么?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老师的追问、学生的思考以及不断调整钩码的位置和改变钩码的重量等,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实验奠定了基础。
实验中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猜想——验证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经历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更加深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我也收益匪浅,可谓“教学相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