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新教材,读懂新教材网络研讨活动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1:5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时近两个月的教研活动,在今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充盈着满满的幸福却又怀有丝丝不舍,我幸福:因为我如此幸运地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从定题、研读课标、设计初稿、修改、试课到最终定稿,得到了全区一线教师、校领导及区数学教研员的倾力点评和指导。我不舍:因为这次活动给我这样一位工作不满一年的新任教师带来的收获太多太多,但我就要与“它”告别。现在,让我带着这份幸福和不舍将活动至今的所思所想梳理如下:

一节课的根基是什么?

想必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情”。但是,在教学时,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做到呢?

(一)备课标

在我将本次活动参赛课题定为一下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小兔请客》之后,我翻开《课标》,查阅课标中对本课提出的目标要求,我找到了这样几点: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加减运算的意义;

2.    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3.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

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把握和思考,我最初对本课模糊地定位是:让学生在表述中理解整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探索不同算法;在引导和总结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算法,会正确计算,并能学以致用。带着对课标的了解,我便开始翻阅教材、查看教师用书。

(二)备教材

通过阅读教师用书,了解到《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认识到本节课是由一个“小兔请客”的故事情境,引出两个问题串“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并在解决了两个问题后,自然引出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练一练中,第一题是对主题图1、2的二次巩固;第二题是对数线方法的呈现,让学生学会用画数线的方法列式计算;第三、四题是对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法的考察;第五题是综合练习题,检验学生能否学以致用。

在对教材、教师用书阅读过之后,我的脑子里也渐渐形成了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于是,就开始着手撰写教学设计。可是,唯独忘记了“备学情”。

(三)备学情

撰写教学设计之前,我只考虑到学生对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答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对于以上结论,也只是停留在对所教本班的大致感觉上,并无科学测验和评估。对于该环节的疏忽,便造成了后期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1.    35%以上的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四月中旬,河南省骨干教师莅临我校指导,我便进行了《小

兔请客》的第一次试讲。在环节二、环节三中,采用让学生拨计数器、摆小棒——探索算理——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在评课时,专家指出:教学中虽然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但是,学生并不一定掌握,本课重点是学习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后,我进行反思,还略有疑惑:在练习的时候,80%的学生都能够正确计算呀?怎么能说这节课没有数学味呢?

    在对本次试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后,我与区数学教研员侯老师进行交流,并把这个困惑告诉了她,侯老师当即问我:“你做教学前侧了吗?有多少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了?”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我才意识到教学初稿并没有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于是,当天下午我就设计了一份测试题,通过对另一个班的测试,了解到有35%——45%的学生已经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本课更具深度呢?是我面临的一个挑战。

2.    动手操作实物在一年级教学实施中不具有普遍性。

二次试讲时,我选择了一个没有教过的班级,虽然课前对纪

律和规矩进行了要求,但是在环节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学生只顾着拨计数器、摆小棒,注意力较难回到学生讲解上,导致课堂实效不理想的结果。课后,我与区数学教研员进行交流,如何既能吸引学生兴趣、体现新课标思想,又能较好地控制课堂时序呢?侯老师指出:为什么不用画一画的方法?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低段学生喜欢画画,让学生画出自己的证明方法,既能体现算法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外化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考。

一节课的核心是什么?

是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新知、实现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是学生主动地吸收、内化、生成。

教学前侧、教学设计、练习的设计等都是围绕这些而生成的。通过本次活动,让我真切地感受、体悟并践行了这一点,逐渐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深入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这是一个终点,却是我教学之梦的起点,我满怀信心、勇往直前,愿通过自己脚踏实地地不懈努力,将更多的欢笑和乐趣带给我热爱的孩子们。

最后,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提供的这一高水准平台,帮助我们一线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教材等方面互相交流、不断提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0: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