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地球的内部》导入环节的反思
最近聆听了李菲老师执教的《地球的内部》一课,参与听课的 老师对导入环节产生了质疑,我也将我的思考分享一下。
本课,李菲老师利用探究“黑球里面是什么”的小实验导入。三个同样大小的小黑球中,里面装着不同状态和大小的物质。学生通过摇晃、听声音、滚动等方法来猜测并探究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
课后,有的老师认为这个导入环节与地球关系并不大,不如改用西瓜或鸡蛋这种贴近生活的事物进行导入;还有的老师认为导入时间过长,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但我不这么认为。
李菲老师利用神秘的小黑球导入,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在分享观点时会产生辩驳,而这些思维的碰撞正是本节课的亮点。再说说如果用西瓜导入的话,虽然看似贴近生活,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挑西瓜的经验,而且挑西瓜时的各种技巧并不一定是科学的,学生发言的时候没有理论依据,会略显浅薄,没有思维的碰撞。综上所述,我觉得李菲老师的导入环节不但没问题,还真正地为课堂服务,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此课的导入设计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我们不该为了导入而导入,导入不应该只是为了引出课题,科学课的导入更应该结合导入引发学生充分的思考,让导入环节能更多地为课堂、为学生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