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鼓楼大街一条幽深的胡同中,北京雷锋小学的师生坚持37年学雷锋,续写雷锋日记。他们与抚顺雷锋班坚持通信、往来37年,5700多名学生用稚嫩的手写下了一篇篇人生最初的日记。
1日,雷锋小学举办命名20周年成果展。走进学雷锋展室,一本本学雷锋日记陈列其中,从32开到16开都有;外皮质地,从红缎面到手订硬纸壳,再到精美的彩色包装,带着不同时期的印记。
37年前的第一篇日记,呈现在泛黄的纸页上。那是1973年,雷锋小学还叫着以前的老名字——双寺小学。时任大队辅导员的卢锦华给远在抚顺的雷锋班写去第一封信。没想到,雷锋班第九任班长曾树林很快回信了:“现在,我们就在老班长雷锋当年用过的小油灯下给你们回信……接到你们的信,我们全班同志都激动得流泪了。首都北京的同学们喊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向雷锋同志学习!”
那以后,从北京到抚顺,师生们与雷锋班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相互激励,以实际行动续写雷锋日记从没终止。一篇篇日记记录着:“送水小队”每天到街头给民警叔叔送水;“雷锋中队”坚持20多年照顾孤老……每年3月5日前后,雷锋班现任班长都会赶到北京,参加雷锋小学的学雷锋大会。他们互换学雷锋日记,交流学雷锋体会。
雷锋精神感召着越来越多人。旅居美国多年的郑文德在儿子上学之前,举家迁到北京,坚持让不会说中文的孩子上雷锋小学,“雷锋精神,以助人快乐为根本。我希望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上中国优秀文化这一课。”(陈红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