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师文章 我劝老师“别上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7:5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劝老师“别上课”

       二七区建新街幼儿园   马丽平

都说幼儿园要“去小学化”,我看做到这点的根本是“别上课”。

不上课干什么?这一定是老师们要问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不上课就是组织活动。尽管目前在“指南”的精神下,幼儿教师也改变了课堂,也接受了这样的新概念,但实际上,许多幼儿教师依然在积习难改下,还是停留在概念和称呼上,还是一本老套子,还是把活动当做课堂。

这种改变与中小学的课改一样,被习惯了的动作左右着行为。所以,我们应当深度思考一下,要想让现代幼儿教育走进生活,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在认知的过程中发展能力,还有一些必要的观点需彻底改变:

1、幼师关系必须改变;

首先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改变,我用两个关键词解释为“蹲下来、走进去”。也就是,在现代幼教思想引领下,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去做知识的“百科全书”,不去做“课堂的霸主”,不去做“传道授业者”,而是做孩子们成长的伙伴,做活动的参与者,做活动的组织者。

这是一个让儿童倍感愉悦的师幼关系,因为关系决定态度。

2、课堂与活动的区别;

我之所以会说以往的幼儿课堂属于小学化,其中有三点最明显:一是我们的幼儿课堂曾立足于知识的传授;二是我们的授课模式也从严谨的教案出发,一切围绕着教师的教学任务如何完成;三是教师太像教师了,处处体现出教,师“领着儿童走”。

而从活动出发则不然,因为活动应该体现的是儿童为主,接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并且不该是在活动中事前做过多的过程制约。当然这些情况对教师应对变化的基本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我举一个例子,领导讲话有事前的讲话稿容易,而随场应变却很难。教师把控活动也是这样,也存在着活动参与中的即时性教育技术处理的问题。但这是真正的教育,是有品质的幼儿教育活动必须走的境界和要求。

我记得一次活动中,于沛霖老师的归结最到位,她说:课堂就是老师在前面,学生跟着老师走。活动就是学生在中间老师在外围,老师是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者。

3、主题设计与活动灵活性;

毫无疑问,从瑞吉欧主题教学的设计出发,任何一个幼儿活动都需要明晰的主题,也必须有具体的活动预期目标。但是,活动的特点就是“活”,就是“动”,如果我们把活动搞成像课堂一般的程式化,那就是“死”,就是唯教学,而不是唯儿童的发展。

前不久看了一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最高兴的就是幼儿的发现和创意,包括在动手操作中的失败和尝试,这些都是最珍贵的教育收获。但是,教师在这个活动中似乎没有更多的把落脚点放在这里,而关注的还是最终任务的完成。我后来在交流中说了这个问题,我提出不要结果的完美,因为美在过程中了,也不要惧怕缺陷,因为幼儿成长中必须有缺陷。

综上所述,我谈了三个“未必”:未必每次活动都一定完整;未必活动的结构一定完美;未必事前计划的活动任务一定完成。

我欣赏那些把课“上没了”的所谓课堂,因为这本该是儿童的一段生活之旅;我更欣赏那些在组织儿童活动的过程中把老师“弄丢了”的活动;我最欣赏的是,能从生活的简单事件中俯身“捡起来”一些素材,然后被老师用智慧加工成教育活动。比如,当我想把一根塑料绳子弄断的时候,手头没有剪刀,老师立马就想到了用锐利的桌边磨断。试想,这样的生活小事件要是交给孩子们多好,因为这就是题材,这里的创意和资源寻找等,都是儿童成长的需求。

总是,幼儿教育必须走进生活,不能再被课堂的教学模式定式所圈围,一定要吃透现代幼儿教育的思想和精神,一定要从“知本主义”走向“能本主义”。

所以,我劝老师“别上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