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公开课教案三篇(重点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公开课教案之一
  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同学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同学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同学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同学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生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四课时,第1、2课时同学集中活动。第3、4课时同学自由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同学诵读写春天的名篇: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身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景吧!
  (二)同学分组活动: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实际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
  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实际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
  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三)活动效果展示
  (四)同学作文
  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
  参考资料: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绿草如荫,春风和气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色撩人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笋怒发春蛙秋蝉春意盎然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花香鸟语枯木逢春柳暗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公开课教案之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同学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生长变化的过程和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同学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偏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同学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同学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同学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考虑;第三,指导同学将搜集的谚语和自身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同学对“活动效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方,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偏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和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假如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同学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同学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同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同学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同学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只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同学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同学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沛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身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效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假如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同学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同学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示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同学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发明。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只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身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同学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同学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一起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同学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测,相互启发,一起出息。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同学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同学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同学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同学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同学自身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同学的思维;(2)要引导同学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同学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身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同学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身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同学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同学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同学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同学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和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和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假如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和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身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考虑;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同学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同学,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和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卦,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和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依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丰满,但未有幼稚,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标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幼稚,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出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旱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假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肯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局部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和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肯定有风,否则必有雨。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肯定很多。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
  “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
  (五)二十四节气推算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和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气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气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气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气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气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气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气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气小寒十二月节大寒十二月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公开课教案三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同学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生长变化的过程和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同学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偏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同学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同学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同学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考虑;第三,指导同学将搜集的谚语和自身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同学对“活动效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方,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偏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和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假如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同学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同学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同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同学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同学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只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同学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同学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沛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身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效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假如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同学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同学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示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同学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发明。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只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身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同学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同学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一起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同学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测,相互启发,一起出息。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同学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同学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同学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同学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同学自身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同学的思维;(2)要引导同学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同学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身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同学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身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同学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同学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同学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同学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和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和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假如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和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身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考虑;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同学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同学,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和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卦,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和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依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丰满,但未有幼稚,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标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幼稚,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出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2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