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公开课教案(潇潇推荐)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公开课教案】
 
  1、引导同学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同学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同学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同学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家的乐园罗布泊?”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论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考虑、回答问题:
   ⑴ 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训练复述能力)
   ⑵ 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同学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讨论后明确:
    作者充溢了忧患意识。
  4、要求同学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同学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2、组织同学讨论:
   ⑴ 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 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3、教师小结第2题:
   ⑴ 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和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标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身的肌肤筋骨。”
   ⑵ 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⑶ 强烈的对比效果。
   ⑷ 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憧憬表达:“假如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生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
    (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
    (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
    (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接近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本文的生字词;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和写法。
  2、态度与方法:
    合作探究法、体验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
    使同学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总结教训。
  2、揣测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课时布置】
  1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曾经有一处美丽的仙湖,那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可以堪称为“世外桃源”、“人间奇景”,这就是罗布泊。然而在短短30年之后,仙湖消逝了,罗布泊从此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让我们一同来寻找这个答案!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同学听读:
    需掌握的词语: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
     
 戈(gē)壁裸(luǒ)露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2、同学默读全文,考虑以下问题:
   ⑴ 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⑵ 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⑶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带着问题默读,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归纳要点。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三、合作探究
  1、语言探究:
   ⑴ 自由阅读课文,找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⑵ 同学交流:
     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2、写法探究:
   ⑴ 设问: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请结合有关内容谈一谈
   ⑵ 同学交流。
     明确:举例子、列数据。
   ⑶ 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身的悲愤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口语训练: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书面习作:
    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的罗布泊  (仙湖)   现在的罗布泊  (荒漠)
    消亡的原因   (改变河道、人口激增、“四盲”)
    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痛惜之情。
  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学习在其真实性、艺术性的基础上,讲究形象性和抒情性。
  3、学习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理解本文对比 拟人手法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5、培养同学搜集整理的能力以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走近科学,开展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塔里木河,胡杨树,罗布泊今昔现状的分析,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前准备】
  1、同学:
   ⑴ 利用工具书扫除学习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⑵ 搜集对罗布泊开展的有关科考工作资料
   ⑶ 初步伐查一下无锡地区水资源的状况
  2、教师:
    搜集图片:新疆地图、沙漠风光图、绿洲、青海湖、月牙泉。
    歌曲:《家乡》《月牙泉》。
  3、设计本教学课件: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内容】
  本是非常美丽的罗布泊仙湖,如今成为沙漠了,这是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而这种悲剧还在其他地方继续上演。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维护。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绿洲、荒漠)(枝叶茂盛生机勃勃的胡杨林,倒地枯朽的胡杨林)
  (同学观后谈谈感想,首先通过鲜明的对照,创设情景,使同学在感情上发生强烈的震动,为下面教学构建良好的氛围)
  出示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明确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通过今昔对比,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本文学习,培养科学素养
三、 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露luǒ 荡漾yàng
  2、阅读文章,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批注,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稍作评价
   ⑴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⑵ 通读全文后,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语句有哪些?
   ⑶ 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有何实际意义?
  (在预习的基础上,同学初步感知课文,从内容到写作目的。有疑就有思,有思就会探索,为下一步进一步的深入研讨作了一个铺垫)
四、研读赏析
  1、同学进一步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⑴ 胡杨树,塔里木河,罗布泊现状如何?用一个词概括,你对此的感受如何?
   ⑵ 胡杨树,塔里木河、罗布泊过去如何?用文中原话回答,你对此的感受如何?
   ⑶ 你能找到如此变化的原因吗?
  (同学通过现状与过去的两者对比,既有文字层面的概括,又有内心的体悟,追究原因,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解读)
  2、小组讨论,交流发言:悲剧在重演,作者在文中以事实为例,请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图片:青海湖;
    歌曲:《月牙泉》。
五、学法指导
  我们没有亲见胡杨树痛苦挣扎的身影,我们没有听到塔里木河河水日渐消逝的声响,我们无法描绘罗布泊风沙的狂野,但我们因为读到此文,心深深地被刺痛,灵魂深深地被震撼,课文为什么具有如此震撼人心,震聋发聩的力量?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说明抒情
  2、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对比、拟人、排比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数字说明:(举例)真实可靠以事实说话极具说服力;
  抒情:直抒胸襟;
  报告文学:真实,形象性、抒情性。
  (从写法上探究,让同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同学体会到好文章有其独到的写作特点,引导同学从写法上探究文章撼人心灵的力量)
六、体验反思
  1、读了文章,像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类似悲剧还有哪些?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展现悲剧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同学可就搜集的对罗布泊开展的有关科考进行交流。
  3、联系实际,以“维护环境从我做起”交流一下个人想法。
  (把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在把一个个知识点化解的基础上,培养同学由说到做能力,也是此文所具的实际功能)
七、拓展延伸
  1、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大山的报仇》《疯狂的地球》。
  2、开展“零点行动”,分组调查无锡地区水资源状况,一起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3、继续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引导同学课外查找资料,深入调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对社会现状作一次深层次的观察与反思)
  推荐读书:
  希尔顿(英国作家):《失去的地平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5: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