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阿杜推荐)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云南的歌会》公开课教案六
【前言】
  语文的元素何其多兮,语文的内涵何其博兮。
  一堂语文课,在执教者眼里,总希望它能最大限度地承载语文学科的元素和内涵,而一篇精美的,久经历史洗礼的语文课文,无疑又为这一课堂理想提供了多种的可能和方向。
  《云南的歌会》就是这样一篇内涵丰厚的美文。
  手捧这样的一篇美文,该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品味呢?我选择了“风俗文化”,用“风俗文化”作为课堂的切入口,用“风俗文化”统领、涵盖、贯穿全课,用“风俗文化”激发课堂的语文情趣,就将这作为本堂课最核心的一项设计。
【教学目标】
  1、发掘文本,让同学充沛感受云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同学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2、学习本文进行场景描写时,点面结合、烘托渲染的写作手法。
  3、充沛调动同学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使同学在浓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围中,体验语文的情趣,增加语文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同学从文章对“云南的歌会”的描述中,感受云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2、难点在于让同学认识文章点面结合、烘托渲染的写法。
【教学构想】
 1、从以上设置的目标可看出,本堂课同学感受的东西可能比认知的东西要多。那么本堂课究竟想要收获些什么呢?那就是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和语文课堂的人文情趣,让同学的语文素养在文化情趣的浸润中得以潜移默化。而这正是本堂课所要努力追求的。
 2、用语文活动贯穿语文的课堂,让同学在环环相扣的语文活动中,感受文本,品味语文,以体现“动感课堂”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第一板块 引入“文化”
  1、师生话谈“民族标志”。
  2、师生欣赏视频,由“民族标志”猜想“民族名称”。
  3、师生走进云南,引出课题。
二、第二板块 品味“文化”
 1、读一读,整体感受云南的天地给你的第一印象。请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表达你的第一感受。
 2、想一想,云南的大地上,处处都有歌声,作者对歌声的描绘也是贯穿文章始终,可是我们并不觉得重复,厌烦,相反,我们却觉得一路下来新鲜不时,稀奇不时,这原因何在呢?
 3、品一品,云南的妹子怎么样?
   赏一赏,云南的风光属第几?
   悟一悟,云南的妹子、云南的风光与云南的歌会有什么联系?
三、第三板块 演绎“文化”
 1、能有这一趟美丽的文化之旅、风情游,得感谢文化大师沈从文,简介沈从文。
 2、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文化使者,根据课文内容,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你的旅游产品:“云南风情X日游”;模拟一位当地“赶马小子”或“赶马小女孩”,展示一下美妙异常的“云南风情”。
四、第四板块 比较探究“文化”
  1、对比课文第⑤段内容与港台演唱会的视频。
  2、出示探究话题:
   ⑴ 对比云南的歌会与港台的演唱会,二者有什么异同点?
   ⑵ 面对某个明星火热的演唱会和古老的云南歌会,你能为云南的歌会说几句公道话吗?
五、第五板块 课外搜寻“文化”
  课外多一点留心,加一点留意,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的文化现象,关注它们,热爱它们,发掘它们,正是点点滴滴的它们,才积淀成了奔腾五千年不息的华夏文明。
【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美丽的云南
           山野对歌──人物美 (点)
           山路漫歌──风光美 (渲染)
           村寨会歌──局面美 (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习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2、赏析精彩的环境描写,体味其烘托的作用;
  3、学习局面描写点面结合的方法。
【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东北二人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小河淌水》动画)
  师:同学们现在所听到的曲子是《小河淌水》,素来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是根据云南傣族的民歌曲调改编而成的。在云南,这样的好歌真是数不胜数,因为那里聚居了我国最多的少数民族,而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有一个一起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在那里民歌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表达男女间的相互倾慕,激发劳动的热情;以歌唱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婚姻的祝福;以歌唱来表达胜利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那么今天就让咱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师提问,生抢答,多媒体显示复习内容。)
三、学习新课
  1、学习“山野对歌”:
    生听读课文,考虑:
   ⑴ 这局部交代了什么?
   ⑵ 其中对哪方面的描写最多?
    生考虑回答,师明确:
   ⑴ 地点、内容、方式、唱歌人。
   ⑵ 唱歌人(外貌、衣着、性格、动作、神态等)。
    小结:“山野对歌”主写人,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局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欣赏电影《刘三姐》对歌片段(多媒体放映)。
  2、学习“山路漫歌”:
    指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与同学一起分享。
    (生随意发表感想。)
    师引导生分析,所找句子属于那方面描写。(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生发表自身见解。)
    小结:“山路漫歌”力画环境,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来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3、学习“村寨传歌”:
    齐读课文,考虑它与前两种歌会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考虑回答,师明确:
    局面盛况空前:表示为:
   ⑴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的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⑵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⑶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师提问:
    这些特点是怎么表示出来的呢?也就是说这局部偏重对哪方面的描写?
生考虑回答。
    (局面描写)
    局面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考虑回答。(既有全局描写,又有局部特写。)
    小结:“村寨传歌”重绘盛况,既有全景描绘,又有局部特写,描绘出热闹的场景。
    总结:云南真不愧是诗歌的家乡,到处都有动听的歌声。生活中有歌就有美,有歌就有欢乐,真的希望有时间咱们一起去云南看一看。同学们,你们通过这篇文章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总结一下。
    生谈收获。
    同学们说得真好,云南以民歌闻名全国,咱们东北以什么享有盛誉呢?(二人转。)
四、作业:
  利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给大家介绍咱们东北的二人转。
【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沛利用多媒体直观的特点,来辅助教学。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充沛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比教师干巴巴的讲授好得多。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同学不理解这种方式的实际意义,上课只顾看热闹,结果上课虽然也在听讲,可下课却收获甚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先向同学明确这节课的意义,调整好同学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的教学感受,诸多缺乏,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民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歌会的民情民风,了解沈从文和其“边城派”文学的特点。
  2、积累“譬喻、引经据典、酬和”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3、深刻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云南的热爱之情,和云南歌会的文化气息。
  4、培养同学利用网络收集、归纳、处置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三个场所的不同情景以和作者的详略得当的布局。
【教具准备】
  远程网中初一语文《云南歌会》CAI课评、MP3和优秀歌曲《小河淌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彩云之南指的是?(云南),它是我国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那是一个水美、山美、人美歌声更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远赴云南,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点击课件(云南歌会图片展),瞧,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笑靥里盛满了柔情蜜意,他们幸福得像花儿一样。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班上也有一位云南妹子,她就是×××,请她为我们献上一首云南民歌,好吗?
  2、揭题:
    感触着这份快乐,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云南的歌会》
二、新知探索
  1、作者概况知多少:
   ⑴ 本文作者是谁?关于他你了解多少呢?抽同学就课前自身从网络、图书等搜集到的资料汇报。
   ⑵ 点击课件上的作者简介,然后予以补充,并着重介绍《边城》。
  2、处置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⑴ 边点击课件边抽同学读生字,说生词含义
   ⑵ 生齐读
  3、品读与体味:
   ⑴ 生自由组合并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诵扮演。
   ⑵ 师予以点评。
   ⑶ 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以教师练而又富有表示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局面,请用简短的语言对这三个局面的盛况予以概括。然后点击课件补充同学的发言。
   ⑷ 在这三个场所的描写中,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抽生概括,然后点击课件予以订正。
   ⑸ 小结。
     总而言之,本文就是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和鉴赏,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4、小组合作,精读美文美句:
   ⑴ 生自由分组,然后选择自身所喜欢的局面进行自主学习。
    ① 山野对歌: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示山野对歌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由此可见这一部份是偏重写唱歌的人。
    ② 山路漫歌:
     A、这一部份的句子十分出彩,可以品析一下吗?
     B、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份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景,而真正写唱歌的部份却很少,这是否是作者偏题了呢?
     C、这一部份是偏重写环境。
    ③ 金满斗会: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难得之处在哪里呢?
      生分小组汇报自身的学习情况,师点击课件协助同学订正答案。
三、民歌文化赏析
  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融民间文化精髓的民歌更是人们表达生活中丰富情感的最直白的方式,请你通过哼唱,体会一下它与流行音乐和音乐会的不同之处?点击课件,师生一起评析。
四、美句赏析
  点击课件中的优美句子,抽同学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五、尾声
  对于本文,假如同学们还有什么需要深入探究的,可以去查阅课件中的网址,或者读读《边城》。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MP3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初一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局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局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所在内容上各有偏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文章,不只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测、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过网络查寻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体现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特色。
 
【教学重难点】
  揣测、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工具】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
  同学微机室
 
【教学设想】
  依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激发同学兴趣,调动同学情趣,活跃课堂氛围,整个课堂充溢歌声。
 
【教学流程】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蝴蝶泉边》对歌片段。
 
二、通过网页来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
 
三、点击网页上的沈从文简介,在网上了解作家沈从文
 
四、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注意考虑:课文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
  2、课文赏析:
    同学们以跳读的形式浏览课文,然后就近的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最想参与哪一种形式的歌会?理由是什么?
   ⑴ 山野对歌:
    ① 谈喜欢的理由。
    ② 人物片段赏析。
    ③ 欣赏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对唱。
    ④ 同学对歌竞赛。
   ⑵ 山路漫歌:
    ① 谈喜欢的理由。(结合同学的回答,可以由同学即兴唱歌)
    ② 欣赏云南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歌声中进一步领略云南迷人的风光。
    ③ 语言赏析。同学勾画,自由赏析。同学齐读以下两个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妙用,注意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点“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⑶ 村寨传歌:
    ① 谈喜欢的理由。
    ② 欣赏村寨传歌的画面,视听结合感受局面的宏伟。
    ③ 以就近四人为一小组,每组选定一首熟悉的歌,全班一起唱,感受村寨传歌的气势壮观。
  总结:
  1、同学谈学了本文的感受。
  2、赏读完《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
    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无不激起了我们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
  1、网络了解与歌唱有关的我国的文化习俗,根据同学的兴趣喜好有偏重的了解,并适当地让同学扮演。
  2、唱响云南民歌,在歌声中体会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主要写人 爱生活
 云南的歌会  山路漫歌 力画环境
        村寨传歌 重写盛况 爱民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初一语文第16课《云南歌会》。
【选题分析】
  1、在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我们正在使用的这套实验教材的体例和出现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根据此,我注意运用多媒体为同学设计一些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加强了整合,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再者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扩宽同学学习空间,增加同学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近距离的熏陶感染同学,潜移默化的培养同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2、提到云南,同学们很容易联想到地理课所学的有关知识,而且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云南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地,各方面的媒体介绍较多,更有甚者,一些同学到过那游玩,即使没去过同学,对此地也是为之向往,这些都构成了学习此文的良好条件,所以假如以《云南歌会》为教学载体,可以让同学较好实现我上面谈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构想。
【教学目标】
  1、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2、朗读、揣测、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掌握文章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民族风情和民歌文化。
  2、学习作者表示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局面描写。
【教学设想】
  1、以自主性学习为主:
    (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的学习战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假如同学在学习活动前自身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弥补,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性学习。)
  2、根据以上所选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同学去认识和发现问题,培养同学收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让同学学会反思和自我小结,供认同学差别,让不同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发展。
  3、借用网络,激发其学习兴趣。
  4、教学环节分为四个:
    引出话题──认知研讨──构建新知──形成评价。
【教学媒体的选用】
 
教学内容媒体类型内容要点媒体作用
目标1、2CAI课件演示1课题点题
CAI课件演示2作者生平直观明确
CAI课件演示3配乐朗诵课文
目标1、3CAI课件演示4云南民歌MTV片段激趣,过渡
CAI课件演示5三个片段突出重点
CAI课件演示6配乐朗诵课文
CAI课件演示7各民族民歌MTV片段提供信息
CAI课件演示8有关民歌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CAI课件演示1:课题画面
     《云南歌会》
      沈从文
  我们的生活与歌声可以说是永不分离,听歌、唱歌成了我们生活的一大乐趣,同学们你们一定会唱很多歌曲?就在你脱口而唱S.H.E、周杰伦、后街男孩的时候,你可想到唱唱我国的民歌?今天了,我们就跟随沈从文先生去听听、看看我国云南的歌会。
二、了解作者
  CAI课件演示2:作者生平。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发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示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和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洁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幼稚,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和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和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和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三、听、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美,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1、多媒体配乐朗诵,同学边听边在文中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2、多媒体配乐朗诵课文,同学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语句,品味、赏析,并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
   ⑴ CAI课件画面3:
     显示课文全文。
   ⑵ 同学找出的优美语句作出画线标志,并与同学相互研讨交流美之所在。
   ⑶ 回答听后你在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显示云南民族特色CAI画面。
   ⑷ 让我们来听一听绚丽的民歌。
     CAI课件画面4:显示MTV片段。
       ① 《小河淌水》。
       ② 《绣荷包》。
       ③ 《猜调》。
       ④ 《放马山歌》。
       ⑤ 《雨不洒花花不开》。
     刚才大家听到的都是云南的民歌,大家认为怎样?简单的说几句你的感受吧!
  3、浏览全文,领会作者的构思,学习三种描写方法。
    我想在沈从文先生写的歌会里,说不准就有人唱了这些歌。说起云南的民歌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多好听的歌,那么多的唱法,如何写起呀?下面再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考虑作者如何构思创作?根据同学的研讨交流,引导出三个片断的描写。
    CAI课件画面5:
        《云南歌会》
         沈从文
      山野放歌──人物描写
      山路漫歌──环境描写
      金满斗会──局面描写
    由此可见,沈从文先生真是一个很仔细观察生活的人,在众多纷繁的素料中,作者恰到妙处的选择了三个角度,并用不同的写作手段来进行描绘,从而让我们从多个角度领略到了云南歌会的美好,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大家在自身以后的写作中能加以具体运用,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美丽、迷人的云南风光,善良、康健的民族人民,孕育了动听、悦耳的声声民歌,再加上聪慧、勤奋的湘西作家,一起成绩了这篇诱人之作,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些让人难忘的民族气息吧!
    CAI课件画面5:
      重复配乐朗诵,同学轻声跟着诵读。
  4、收集、整理信息,扩展同学视野,对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
    CAI课件画面7:
      各民族民歌MTV片段。
      云南《月光下的凤尾竹》新疆《在那遥远的地方》山西《回娘家》四川《康定情歌》江苏《茉莉花》维吾尔《掀起你的盖头来》台湾《蜗牛和黄鹂鸟》陕西《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
    CAI课件画面8:
      有关民歌的知识 中国民歌:
      lspjychina.org六十铺中小学教育/chinese/minge/435499.htm
    同学们听了以上民歌,也看了一些有关民歌的知识,你会发现原来我国尽是民歌的海洋,有着如此之多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我们似乎很有必要对它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投身其中。
  5、小组选择探究主题,尽量让主题基本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老师参与每组研讨,注意对其引导,不宜过分追求专业化,活动的目的不在于研讨音乐,而是借音乐促进同学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用音乐构建的平台,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然后让每组归纳出交流重点,最后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况构思行文。从中来看同学对所学的运用和创新。
四、课后指导
  (学校电子阅览室)课堂40分钟交流学习和自我探究的心得,进一步增加对作者和民歌的了解,培养同学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在面对多种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会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乃至形成一篇语句优美,构思清晰的文章,把自身的作品上传到BBS论坛,互相批阅赏析,一起进步。
五、教后小结
  此课突破文章本生限制,充沛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又注意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并且还和时的对所学情况进行反馈,让同学、老师能够了解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效率,提高了同学学习兴趣,锻炼了同学听、说、读、写等能力,让同学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更好的突出教材是范例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三种不同的局面的民歌演唱会的方法。
  2、利用学习本文的机会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3、引导朗读,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在读中品味。
  4、学习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一、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回味家乡的风俗。
  2、讨论民歌是一种怎么样的艺术形式?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云南民歌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互相倾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一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4、沈从文简介。
  5、读课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蹲踞  凹处  譬喻  应和  下坠  憨厚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别具一格  哑口无言  若无其事  引经据典  扶摇直上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三个局面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欣赏课文
 
〖教学过程〗
  1、同学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以“我最喜欢 局面,这里 ”为句式写话。
    同学展示自身写的话语,教师总结
    分析文章三个局面,各有什么特点,偏重写什么?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写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于情,自然成趣,偏重写唱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这个局面在写唱歌的盛况。
    研讨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洋溢着作者对民歌的热爱。
    对民歌喜爱
    对云南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总结:也就是洋溢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2、品味语言:
   ⑴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是指什么?
   ⑵ 课文第四段,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花的小山坡”“各种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3、比较赏析:
    课后练习第二题
 
〖仿写训练〗
  1、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面前不远的草丛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唱着歌向碧蓝的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学习文中对赛歌妇女的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或你自身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2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