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语文《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三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一语文《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三篇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丰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流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火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发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本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经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
  整体感悟与体验
  1、导入新课
  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按要求听读课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
  c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4、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5、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自主研读与赏析
  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同学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
  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经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问题二:
  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发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身对课文情感的掌握。
  探究与反思
  1、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同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2、同学小组充沛研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
  结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而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同学讨论明确: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示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干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身坚强的誓言。
  3、同学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质疑研讨。
  4、同学反思本课的学习过程以和自身的情感体验。
  作业安排:
  写一首同名诗歌--------《土地的誓言》。抒发自身对土地的感情。
  你的家乡留给你这样的印象?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字数不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三篇
  课题:《土地的誓言》
  课型:新授课
  研究课题:培养同学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同学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同学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沛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
  同学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同学。
  教学结构:
  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考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同学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同学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同学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同学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同学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测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经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繁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同学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考虑
  同学们你们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安排作业(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增强同学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测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测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具:小黑板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流程:
  一、导语:
  首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学们听过歌曲有何感受?(同学可随意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导入)是的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哀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基础知识检测
  1、注音:炽痛()泛滥()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
  汉字:gǎo头()默qì()污huì()蚱měng()斑lán()田lǒng()
  解词:炽痛泛滥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
  2、作者介绍:同学介绍后教师补充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在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说说你听完本文后有何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考虑: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回答后,教师在此点一下文章的结构。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考虑: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假如不是,该如何解释?
  同学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需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四、研读、揣测
  1、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品读揣测
  此处同学答案可能不一,说得有道理即可,重点揣测“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
  小组间反复品读讨论分析本段的精彩之处,可结合练习一,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对答得好的同学要予以褒扬。
  教师对此作以补充总结(参考答案)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分,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2、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测这些句子。
  让同学将划出的语句反复品读加以揣测,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参考例子如下: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经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支配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
  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5)我必需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羞耻。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和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繁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没有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繁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藏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藏他们!让埋藏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这正是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还有很多,同学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反思归纳
  1、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谓,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需被解放!你必需站立!”?
  同学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直接与自身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共鸣,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
  2、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同学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六、知识小结与拓展
  1、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身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寄宿之地,那么请你用一句五言古诗概括家乡在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无可替代。
  生答,答案可能不一,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月是故乡明。
  2、扩展阅读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身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假如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数不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小朋友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昼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论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论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难过,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考虑题:
  (一)《土地的誓言》和《月是故乡明》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而《月是故乡明》是用怎样的写法打动你的?
  (二)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考虑,即“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三)文中最使你爱感染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四)“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依托,贯穿全文。请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
  (五)作者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所见到的月亮,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渗透了浓浓的情感。请你写一段描写月的文字。
  参考答案:
  (一)《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二)思乡之情是苦的,但是故乡生活的甜美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无穷的幸福。
  (三)能够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自身的独特感受即可。
  (四)“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五)意境优美,情感充分即可。
  七、作业:1、学唱歌曲《松花江上》。
  2、摘录文中精彩的段落和语句在积累本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2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