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参考资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艺术特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一九二六年九月,那时鲁迅正在厦门大学教书。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的散文。在这篇热情洋溢、诗意葱茏的著名散文里,鲁迅用轻松、活泼、清新、雋永的笔触,细致而又生动地叙述了他的童年生活,描绘了他那个故居后面的园子和他被送入私塾以后的情况。
  
  事实上,鲁迅故居的那个后园,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棵。可是,从小就很喜好自然、喜欢动植物的鲁迅,这个园子是他童年时期的唯一乐园。那园子里的东西,不论是什么,对于童年的鲁迅来说,都有无限的乐趣。冬天的百草园更使他感到兴趣,因为在下了雪以后,他就可以在那园子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也可以捕鸟,了麻雀以外,有时还能够捕到“张飞鸟”。
  
  鲁迅被送往私塾念书,使他不能再经常到百草园去玩,可是,生性好动的鲁迅,却又利用私塾后面的那个比较小的园子,来满足他那活泼好动的儿童天性:他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找蝉蜕,还经常捉苍蝇去喂蚂蚁。
  
  喜好自然、喜欢动植物原是人们的天性,特别是儿童。鲁迅在这篇优美的散文里,充沛地描绘了自然的乐趣,刻划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理,所以特别能够吸引人。
  
  鲁迅在这篇散文中,还写了几个人物,写了给他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教他捕鸟的闰土父亲、给他开蒙的私塾老师和他的小同学们。长妈妈和闰土父亲,他都写得很简单,但即使如此,他们的形象也被勾勒得相当清楚。私塾老师,因为是这篇散文后半篇中的主要人物,所以鲁迅就写得比较细致,不但真实地刻划了他的外貌和性格,而且还生动地描绘了他的书房。
  
  通过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和人物的生动刻划,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幅旧私塾的真实图画。旧私塾的教育是极不合理的。那里原是一个培养封建道德、封建统治阶级推行愚民政策的地方,就是对刚刚七八岁、天真未凿的小朋友们,也硬灌输一些所谓古圣贤的哲理,强迫他们死读一些深奥难懂的古籍,而且滥用体罚,异常严酷。鲁迅的塾师虽则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不象一般顽固凶暴、面目可憎的老学究,但他也备有一条戒尺和立有体罚的规则,可见这是旧社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任何人都不易违反。对于旧私塾这种种不合理的现象,鲁迅虽然没有进行正面的抨击,但是他通过形象的描写,却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给予了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不论从思想内容方面,或是从写作艺术方面来看,这篇散文都是富有特色的。它的主要特色,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第一、感情深厚:
  
  鲁迅是一个极富于感情的人,特别是对于在旧社会中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人物,他更富于同情心。他所写的作品,也都是感情深厚、泾渭分明的,这篇散文也是如此。他对于他家里的女工长妈妈,闰土的父亲和他的开蒙老师,都满怀着由衷的爱,对于他的塾师还充溢着尊敬。长妈妈和闰土父亲,我们曾经在《阿长和山海经》以和《故乡》里见到,因而觉得很亲切。他的塾师,我们虽然在这里还是初次见面,但也觉得和蔼可亲,并不陌生,就象看到了我们早已熟识、久别重逢的故乡父老似的。在我们读了鲁迅关于这个严峻而又慈祥的老人的生动描写以后,谁都不能不为鲁迅对于他的真挚感情所感动,甚至还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他在《藤野先生》中所写的那位日本老师。除了对人物以外,鲁迅对于那些曾经在他儿时给他无限乐趣,教他热爱生活的动植物,也充溢了亲切的感情。当他追忆到家里人要把他送入私塾,从此不能再朝夕和那些动物们、植物们相处的时候,他就不由一往情深、不能自身地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这简短然而动人的抒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他的百草园,对于他那些朝夕相处的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是多么的一往情深,恋恋不舍啊!
  
  第二,诗意浓郁:
  
  这篇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浓郁的诗情画意,特别是前半篇描写百草园景物的一些段落。百草园虽是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但鲁迅却能以生花妙笔,把它写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他用朴素的、毫不雕饰的笔墨,把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云雀、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等常见的景物,化平凡为神奇,描写成一幅生动自然的、绚烂夺目的风景画,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园子中,亲自听到繁声竞奏的天籁,看到旖丽多采的风光,甚至原本是叫人害怕的美女蛇,也能够把人引入一个惝恍迷离的迷人的幻境,使人感到神秘而又真实,恐怖而又可爱。这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确是要有深厚艺术修养的人才干运用自如的。
  
  第三,形象鲜明:
  
  鲁迅的描写人物,笔墨都非常经济,经常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很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加以生动的、浮雕式的刻划,因而虽然着墨不多,人物的形象却异常鲜明。这篇散文中的塾师,就是声音笑貌,跃然纸上的人物。看了那些生动的描写,读者就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似的。他着重地描写了这位老塾师的慈蔼可亲,说他虽有一条戒尺,却是不常用,虽有罚跪的规则,但应用的时候也很少。小朋友们顽皮的时候,他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喊他们读书,一听到小朋友们放开喉咙,“人声鼎沸”地读起书来的时候,他自身也全神贯注地读起书来了,读到得意的地方,还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对这位老师的迂腐可笑,鲁迅也有所讽刺,例如鲁迅问他关于“怪哉”的故事,他就不但不回答,而且还怒形于色,因为他认为小小朋友只应该读些正经的书,而不应该好奇地问这些不伦不类、不见经传的事情。又如他自身所读的文章和读书时的神情姿态,也是够迂腐可笑的。因为鲁迅善于从各个方面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这个方正、质朴、慈祥、迂执的老秀才的形象就很鲜明突出。不但人物的形象非常鲜明,就是对于动植物,鲁迅也能够用最简洁的笔墨描写出它们的性格特征,例如对于斑蝥,他就这样生动地描写道:“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虽只是这样寥寥数语,但不是也已经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了吗?
  
  除了以上三个重要的特点,还有不少其它很明显的特点,例如选材的严格,剪裁的精当,结构的谨严、活泼、语言的简洁、含蓄等等,都很值得我们仔细揣测和认真学习。由于这篇短短的散文,具有这么许多思想内容上和写作艺术上的特点,由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这么完美,它从发表以来,就一直被读者公认为“五四”以后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它不知打动过多少读者的心,在今后,它也仍将继续地打动读者,使广大读者从其中不时地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艺术上的享受。
  
  前面已经说过,这篇散文是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写的,当时他寂处在厦大图书馆的楼上,天天受到“正人君子”和洋奴买办们的攻击排挤,境遇并不比他在北京时好得多少,我们可以想见,他的心情是很恶劣的。可是,在素性倔强,敢于和任何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鲁迅的心里,却始终燃烧着希望和理想,充溢着乐观和勇气,因而他所写的作品,也往往是洋溢着热烈的情感和爽朗的气氛,即使偶然有一些阴郁繁重的色彩,但也不象当时那些流行作品似地充溢着委靡不振、颓唐伤感的情调。这种特点,就是他在苦闷彷徨时期写的,后来收在《野草》中的某些情调比较灰暗、调子比较低沉的散文诗中,也还是可以曲折地看得出来。《朝华夕拾》里的散文,虽然都是在鲁迅不能写其它作品,根据儿时的回忆写出来的,但其中丝毫没有人生短促、往事如梦之类的无病呻吟。所有的情调都是健康的、开朗的,因而它们的风格也都是朴素无华、刚健清新的,而我认为这是鲁迅散文的最大特色。虽然,鲁迅自身曾经在《朝华夕拾》的《小引》中不胜感慨地说过:“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可是,事实上并不如此。旁的不说,就是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文笔清新、意境深远、抒情色彩极浓,几乎象诗一样的散文,谁又能说不是摇曳多姿,色香俱佳的鲜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22: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