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9篇精华)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同学获得属于他们自身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身的阅读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需经历的生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测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同学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同学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
  1、同学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身的阅读效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布置】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与同学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
  一、通用阅读指导
  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和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
  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同学,让同学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同学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测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和时协助同学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研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身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同学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沛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同学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想、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布置和主要写法。
  2、同学讨论。
  3、归纳结论:
  ⑴从标题上看,作者必需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布置写作内容,重点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自的样子和生活状况;两者之间必需布置过渡,过渡段要交代转移的原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可能形成对比。
  ⑵从上面的猜想可以看出,阅读本文,应先从整体上掌握4个问题: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为什么到三味书屋?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外围绕猜想获得的结论,作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准备下课时交流阅读所得,参与讨论,收获自身的阅读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交流阅读所得、讨论读后疑问、整理各自领悟、收获到的阅读效果;
  2、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教学程序〗
  一、交流阅读所得,研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1、出示上课时同学归纳所得的对文章整体掌握必需首先解决的4个问题:
  ⑴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
  ⑵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
  ⑶为什么到三味书屋?
  ⑷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同学交流阅读所得。
  3、对有不同看法的结论,引导同学进行讨论,教师要充沛地给同学时间研讨,不能急于下结论。
  4、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悟解,要借助课后第一题,引导同学明白: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需经历的生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同学可以保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允许这种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阅读所得,表达自身对作品的独特领悟
  1、同学说出自身认为文中写得精彩胜利的地方,或说出觉得作品写得失败的地方要求说明理由。
  2、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导同学说透,二是有意识的引导同学讨论百草园物事、雪地捕鸟、痛别百草园三个文段中语言运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达的作用,达成第3、4个教学目标。
  3、对精彩之处多形式朗读。
  三、讨论阅读中发生的疑问,激励深入或拓展式的研讨
  1、同学说出自身在阅读中的疑问,并陈说自身的理由,或陈说自身对答案的猜测。
  2、教师引导、激励同学参与研讨,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碰发同学对作品的进一步解读;对同学实在莫衷一是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播;对课堂上解决不了,又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充沛肯定,并且存疑,激发同学课外进一步寻求答案。
  3、教师在本环节中要高度注意,随时根据同学的问题和讨论的情况,判断、选择、生成新的学习点,并引导同学研讨学习。
  四、归纳形成结论
  1、同学整理阅读和研讨所得,在学案上整理、写下自身的收获和感受。
  2、交流学习效果,谈学习的感受。
  3、一起归纳学习效果,让同学形成必要的笔记。
  4、教师强调:这些效果都是同学们自身在阅读和研讨中自身收获的,而不是老师讲给的。
  五、语言运用训练
  课后题二、三题。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⑴生字词誊写、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仿写;
  ⑶雪地捕鸟仿写:动词的准确运用。
  2、拓展阅读:练习册课外文段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想】
  1、这篇经典名作第一次以“生长”的角度选入课本。因此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训练要求,特设计三个主要环节,力求创意: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生长”,感悟思想情感。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掌握特色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对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对先生的评价、中心思想的认识,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可以不必强求一致,主要是开发同学的思维,训练他们多角度理解。
  【教学目标】
  1、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2、揣测作者遣词造句的美妙,体味文章圆熟的表达技巧。
  3、结合文本信息和同学自身体验,合作探究,感悟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三味书屋是否有乐趣,第2段美点品评,对美女蛇、私塾先生、三味书屋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朗读、品评,和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国漫长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文豪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鲁迅就是其中伟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学能将你所了解鲁迅的一切和同学交流一下。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回忆自身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抚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曦里绽开的花朵。
  二、检查生字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
  油蛉(líng)班蝥(máo)缠络(luò)脑髓(suǐ)
  竹筛(shāi)秕谷(bǐ)人迹罕至(hǎn)攒动(cuán)
  蝉蜕(tuì)书塾(shú)渊博(yuān)人声鼎沸(dǐng)
  宿儒(sù)盔甲(kuī)倜傥(tìtǎng)
  三、速读,理思路,名内容
  1、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掌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局部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示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生长过程。
  2、读1~8段,说说百草园的乐趣:
  ⑴同学读、圈、议,教师偏重训练同学在掌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轻读,这是“抑”的局部,它们所引领的局部在朗读时要语速稍缓,语调柔和,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示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让同学逐句揣测和练习)
  美女蛇故事局部,可进行讲故事式演读,读出故事味。前半局部以叙述语气,娓娓道来,后半局部读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的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的叙述语调。
  雪地捕鸟局部,可进行想象性诵读,想象小朋友们捕鸟时的紧张等待、充溢希望以和小心谨慎的情景,读出欢乐的情趣和迷恋之情。
  ⑵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感受到的百草园之乐。
  可仿照文中句式,如:
  不必说色彩斑斓、明艳美丽的植物,也不必说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单是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就有无限乐趣。
  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说夏夜纳凉听到的美女蛇故事。单是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
  3、读10~24段,考虑:百草园是乐园,是不是三味书屋就没有乐趣了呢?
  ⑴同学读、圈、议,教师重点引导同学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分角色朗读询问“怪哉”局部(12~15段)。
  有表情地诵读17~23段。
  ⑵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三味书屋的苦与乐:
  同学自由发言,可能的说法有:
  虽有读书、对课不时增加的事实,却也有三味书屋后园无声的“偷乐”;
  虽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愠色,却也有不常用“戒尺”“罚跪”的开明宽容;
  虽有课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读,却也有“做戏”“描绣像”的“相宜”之乐。
  ……
  4、对比默读课文两个局部,比较百草园是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的异同:
  提示: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领的人的单纯崇敬、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溢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和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是约束儿童天性的私塾教育的片刻“偷乐”;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
  5、师小结:
  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作者通过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这里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而书屋后面的小园、师生朗读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都给童年鲁迅带来乐趣。
  总之,作者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这种写法叫对比。
  四、以第2段为例,品评优美的语言
  1、品评角度是:
  ⑴用词美:
  准确的色彩词、贴切的修饰词、拟人化的词、形象的动词。
  ⑵句式美:
  长句、短句。
  ⑶层次美:
  百草园
  整体局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泥墙根一带:
  菜畦、石井栏鸣蝉、黄蜂油蛉、蟋蟀何首乌、木莲
  皂荚树、桑葚叫天子蜈蚣、斑蝥覆盆子
  (静物)(动物)(动物)(植物)
  低高高低
  ⑷修辞美
  ⑸动静美
  ⑹画面美
  ⑺音乐美:
  摹声手法。
  ⑻情味美:
  形:肥胖、高大、臃肿
  视觉色:碧绿、紫红
  听觉声:长吟、低唱、弹琴(夏、秋)
  味觉又酸又甜(春)
  触觉光滑
  2、可让同学用“____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
  3、同学自主寻找美点,自由圈点品读:
  教师归纳整理,重点品析:
  ⑴一组精确的量词:一道石桥、一扇竹门、一块匾、一幅画、一只梅花鹿
  ⑵一组精当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⑶一组精彩的句式:第9段“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⑷一组精彩的抒情句: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⑸一组精妙的描写句: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带着大眼镜;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五、合作探究
  1、分四个小组,每一组选一个话题,结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身生长的经历、体验,合作探究:
  ⑴生长中的小插曲──谈谈美女蛇的故事
  ⑵生长中的启蒙者──评评文中的私塾先生
  ⑶生长中的学堂──议议私塾教育下的三味书屋
  ⑷生长中的启示──说说作者生长故事给我的启迪
  2、同学对话交流,教师点评:
  ⑴讨论分析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几种观点:
  ①这个故事充溢充溢迷信色彩,是为了吓唬小朋友,因此,这里有批判迷信的意思。
  ②这个故事威逼利诱小朋友“有志于学”,造成了儿童迷信、恐惧的思想。
  ③美女蛇是专门扮演善良面貌骗人害人的恶人,飞蜈蚣是制服恶人的力量。
  ④故事颂扬糟粕,寓意是与人民为敌的妖魔鬼怪会披上漂亮的伪装害人。
  ⑤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⑵找出写先生的文字,你对先生有什么看法?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他什么态度?
  几种观点可供参考:
  ①“一个迂腐的老学究”,用自身深受其害的那一套“加害于儿童”。
  ②一个被批判的、被讽刺的、可憎又可笑的反面人物。
  ③先生即寿镜吾,“知识渊博”,“具有反帝爱国思想”,对鲁迅也很关心,鲁迅对他也很尊敬。
  六、总结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认识,每位同学都要力争与他人说的不一样。可以从故事内容、文章技法、人物特点、给人启迪等多个角度选取一个表达自身的见解。
  七、安排作业
  句子仿写:结合课文或自身的经历,写“假如说,人生是……那么童年是……”
  例:假如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
  假如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
  假如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
  假如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观察能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动漫导入新课:
  动漫简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用足迹连接,意喻从幼儿生长成少年。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局部都是作者回忆自身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回顾作者和主要作品(PPT)。
  2、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局部,并找出这两个局部起止句中的过渡段。
  3、默读课文,考虑:的百草园,并论述理由。
  有趣、乐、奇幻、……
  4、“乐”在何处?(园中美景、美女蛇传奇、雪地捕鸟)
  三、品析园中美景语段
  1、同学阅读第二段,考虑: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哪些见过?
  (14种,这段文章处处表示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小组讨论作者如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为何这么描写?
  (详略、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感觉器官、动植物、动静结合)
  3、同学再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佳句妙词:
  例:“窜”字用得好,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
  第二课时
  一、继续分析第一局部
  1、美女蛇故事布置的作用?
  (奇幻,神秘)
  长妈妈讲故事的目的?
  为了不让小孩到角落玩,体现民俗文化。
  2、齐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并讨论:这些动词的位置可否调换或可删去局部?
  (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捕鸟十分喜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一是写人的动作,二是写鸟雀的动作,三是写竹筛的动作)
  二、质疑问难
  1、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摆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溢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溢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诵读摇摆),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偷偷描画)。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示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领的人单纯崇敬、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溢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2、正因为童年是如此有趣、快乐,作者才对这段经历发生依恋之情,请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体会其当时心情。
  (过渡段,猜想心理)
  3、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局部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后练习一、3)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和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同学提出自身有疑问的地方,交流解决。
  5、默读三味书屋局部,考虑: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先生态度如何?你对先生的理解是怎样呢?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要求严格,教学认真,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
  6、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课时
  一、拓展延伸
  文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身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词。
  请同学当场进行写作片断练习,可选取游戏、活动或劳动的过程。
  二、体验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谈谈自身的童年趣事。
  三、安排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完成作业本。
  【课后反思】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保守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示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溢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同学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同学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同学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同学听得恹恹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其一起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同学,而同学却不会自身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需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同学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同学学会自身考虑、自身分析、自身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只要让同学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同学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学设计就是依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掌握,一定要防止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局部要详讲,第二局部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同学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身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原本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原本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同学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如何;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同学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同学反复朗读)。
  3、体会上面的猜想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考虑如下问题:课文分为几局部?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同学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局部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小朋友自身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我的乐园;现在──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确凿”。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
  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先朗读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
  (单是……无限乐趣。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
  “不必说……也不必说……”
  (略写,但很生动)
  记叙的次序和方位怎么样?记叙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
  “不必说”:方位──地面上。次序──由低处到高处。对象──植物。
  “也不必说”:方位──空中。次序──由高处到低处。对象──动物。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是什么语法成分?
  (定语)
  “鸣”是什么用法?
  (动词作形容词用,作状语)
  动词跟名词的搭配有何特点?
  (非常恰切:鸣蝉──长吟;黄蜂──伏;云雀──窜)
  本段着重写的是什么?
  (泥墙跟──无限趣味。紧扣题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点带面,局部代表全局,整个百草园更是──趣味无穷)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趣味?
  (动物,植物,我的活动)
  “低唱”、“弹琴”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在泥墙跟一带的描写与前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插写了“我”的动作)
  写这些有什么好处?
  (少年的“我”对大自然里的东西的热爱)
  有什么特点?
  (细腻的动作描写:翻,按,拔,摘)
  你读了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趣?再读一遍。
  ⑵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承上启下。
  ⑶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听长妈妈讲故事和得到的教训)
  ⑷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的心理活动)
  “觉得做人之险”是他小时候的想法吗?
  (不是,是指1926年的黑暗时代,鲁迅所处环境的险恶)
  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深意?
  (实际上是用“旧事”来讽刺“时事”,向敌人猛投一枪)
  5、冬季的百草园怎么样?
  (比较的无味)
  真的“无味”吗?
  (不下雪就无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着重写捕鸟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第七自然段写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捕鸟的经过)(动作描写)
  哪些词描写捕鸟的动作?
  (扫开,支起,撒,系,牵着,走到,拉)
  这些动作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它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
  捕鸟是否有趣?
  (再读一遍)
  那么写百草园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趣──乐园)
  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润土的父亲)(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的智慧的敬重)
  二、学习“三味书屋”局部
  1、朗读这一局部,并考虑:这一局部主要是写什么?
  (读书生活)
  2、第九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要去读书了)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
  “不知道”标明什么?
  (小孩不懂事)
  “最严厉”标明什么?
  (封建时代书塾令人生畏,对儿童没有吸引力)
  三个“也许”和两个“我的”表示了什么?
  (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对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
  3、第十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校,环境──竹门,匾,画)
  这些摆设使我们有什么感觉?
  (摆设古旧、气氛沉闷、冷清)
  突出写这些有何用意呢?
  (这样一个环境,正好和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越是写三味书屋的摆设古旧,气氛沉闷,就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你觉得那里的学习生活会怎么样?
  (很枯燥,很单调)
  4、第十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老师和我的态度)
  5、第十二──十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情况)
  学习方法怎样?
  (极其死板)
  同学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是什么态度?
  (很不高兴,有怒色)
  教师的态度说明什么?
  (这是对封建学校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学习方法是极其死板的。)
  学习内容是什么?“只”表示了什么?
  (非常单调)
  学习内容说明什么?
  (无用、乏味、难懂、庸俗)
  6、第十七──二十三自然段写什么?
  (我在学校的表示)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做些什么?
  (一是到后园里玩,一是画画儿)
  作者写这些是什么意思?
  (对这种学习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描写后园用了哪些动词?
  (爬,折,寻,捉,喂)
  7、为什么要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
  (互相映衬,鲜明对比)
  三、讨论
  为什么作者把一个荒凉的园子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鲁迅在这篇有名的散文里,以生花的妙笔,充沛地描绘了自然的乐趣,把一个荒凉的普通的百草园写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刻画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理,所以特别能够吸引人,特别感人。)
  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这篇文章里,鲁迅表达了酷爱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写作训练】
  1、请把“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椹”分别写一段话,要突出“趣”字。每组写一种,集体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2、记一次春游或秋游(题目自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5: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