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一、创意说明
《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初一语文,是一篇让同学认识贝多芬、了解贝多芬,学习贝多芬的人物传记。而这篇人物传记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它没有详尽地介绍贝多芬如何创作了他那些经典的交响乐(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绩无人能和),而是把贝多芬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来描写、刻画的。作为这一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敬重!作家用出色的肖像描写,从中表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反映出了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才干实现,本堂课公开课教案以让同学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把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教学要达到三方面目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出色的肖像描写的传神达意之效果,体会文章语言形式与内在表达内容高度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看录相、听交响曲、读课文、说感受,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情感和态度:感受贝多芬与命运作不屈斗争的顽强精神,让同学有不畏困难的健康的心理,有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1、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⑴导入:音乐导入法,放《命运交响曲》,让同学聆听,再让同学谈自身心目中的贝多芬。教师再补充“正如大家所谈到的,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但同时也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他与平凡人一样会遭受病痛的折磨,对孤独忍无可忍,渴望与他人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⑵简介作者:(多媒体显示,同学齐读何为有关信息)
2、初步了解贝多芬:
⑴电脑课件显示《贝多芬》的文字介绍,同学自由朗读。
⑵电脑课件显示《贝多芬》交响乐的扮演片段,同学认真观看赏析。
通过文字和音像资料,同学对贝多芬有初步了解和直观感受,为理解课文中肖像描写展示贝多芬性格、气质打下基础。
3、自读课文整体掌握:
电脑课件展示同学自主学习任务:找出文中的肖像描写,并掌握人物的性格、气质。这个问题设计内容涵盖全文,答案在文中亦易于发现,同学能较为轻松完成,对人物性格就能较为准确归纳感受。
4、同学自主合作学习:
⑴理清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此环节已放在预习中完成,这里可简单带过。)
⑵小组分工朗读,自由发言,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⑶对自主学习局部小组里提出疑问并让他们试着相互解答。(教师充沛引导,使同学自主合作学习提升了能力,降低了难度。)
5、全班范围里提出疑问并试着相互解答:(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同学的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6、教学小结:学习作者借助肖像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以贝多芬的精神来激励自身生长。
7、作业安排:
⑴合作交流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⑵用5分钟写一片段作文,要求描写本班同学,不出现姓名,由大家判断是谁,最后同学评点其优劣。
【精彩片段】
教师:我们将随着课文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请大家考虑: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文中的哪些地方的肖像描写使你有这种感受?
同学1: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生活的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文章5自然段中说:“他自身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7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腐,甚至是不整洁的。”从这两处我们可看出,贝多芬不在意物质享受。对他来说,精神的空虚远比物质的享受更有意义。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贝多芬将他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他钟爱的音乐,他不希望以奢华生活浪费他的时间。
教师:这个同学能够抓住女佣的语言和贝多芬的衣着来分析,很好。
(板书:生活简单衣着描写)
同学2:我感受最深的贝多芬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虽然有那么多的倒霉和苦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甘心堕落,而是顽强的抗争。请大家注意这几处的描写。6段的“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8段的“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10.5段的“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意志。”这些描写都在告诉我们,他在以自身的百折不挠向命运抗争。
教师:这位同学能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好。角度抓得好,分析也好。命运的苦难并没有贝多芬压倒,相反,他勇敢地直面这些苦难,不妥协不屈服。
(板书:百折不挠外貌描写)
同学3:我和他的感受相同。但我想再作补充。除了外貌描写,在语言、神态的描写上也有体现。比方22段的“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盼望挣扎出来。”23段的“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这两处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贝多芬内心的坚定、勇敢和永不屈服。
教师:补充得很好。其实也是作者想要着力刻画的。除了外貌描写,作者还通过自身的评论性语言,表达了对这位伟人的敬仰,最典型的是25段中省略号后的那段话。作者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抒情性的议论倾诉着自身的感受。
(板书:永不屈服神态描写)
同学4: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的善良可爱。他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有伟大显赫的一面,也有着可爱质朴的一面。文章15段有这样一句话:“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展示了贝多芬内心善良的一面,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不可亲近。文章25、26段写的是他向客人讲述自身的故事。他其实是很可爱的人,甚至有点小朋友气。
教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的发言。他深入到贝多芬的灵魂深处,他看到了人们不常看到的善良、可爱、质朴。贝多芬是一位伟人、怪人,但也是一位善良、质朴有爱心的人。
(板书:善良可爱神态描写)
同学5: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内心的渴望。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溢渴望的人,他的内心有很多向往与追求。第10~15段有一个词“神往”,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它写出了贝多芬对交流的渴望、对宁静的渴望。第18段有两个词:“一滴泪”、“好灵魂”,这是他在看了客人的纸条后的真情流露,反映出他内心渴望与外界交流,渴望人们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教师:分析得非常漂亮。能够从词语中,深入体会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很好。的确,贝多芬是一个内心充溢了渴望的人,他渴望被人了解,渴望走出孤独,渴望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这种渴望,其实也就是他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种种的倒霉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情,相反却激起了他对生活更大、更多的热情。那么大家说,这里我们是概括为“充溢渴望”呢,还是概括为“热爱生活”?
(同学对这两个词进行比较讨论。讨论很有必要,因为两种概括各有理由。选择“充溢渴望”,重在表示贝多芬的孤独寂寞。选择“热爱生活”,重在表示他的百折不挠。假如争议不休,可以两词兼用,因为它们的角度各不相同)
……
教师:大家用自身的眼光观察、剖析着贝多芬,展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我们来看一个板书。
善良可爱、永不屈服
生活简单、充溢渴望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衣着描写
热爱生活、百折不挠
能把他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何为先生,假如不是他的描写,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作为伟大音乐家的贝多芬,他的内心多么孤独和渴望,有着多少无奈与痛苦,又有着多少坚韧和刚强。同样,假如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理解他在生命长河中的抗争、不屈、勇敢和顽强!让我们记住这样的话:
“谁也别想战胜我,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之魂,是哲学上“大写的人”同命运荒诞那局部勇猛格斗之魂。
作为精神世界的巨人,贝多芬的一生是洒脱的一生。他正是后来海明威所赞赏的那种斗士:“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三、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同学,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同学自由发言。
同学1:贝多芬是一面旗帜,它永远飘扬在身处逆境的人们的心头;贝多芬是路标,它永远耸立在歧路杂处的人生旅途上。
同学2:贝多芬,我永远的偶像。
同学3:天才来自勤奋,胜利来自不屈。
同学4:别惊异于胜利的辉煌,多看看背后的忧伤和泪水,这或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同学5: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令人敬佩。
同学6:伟人就是像神那样无畏的普通人。最美好的品质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同学7: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
……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堂初一年级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同学表示出彩。执教者胜利之处在于以下几方面:
1、多媒体使用让同学对贝多芬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音乐(交响乐)的播放让同学从听觉上更清楚的感受到贝多芬同命运格斗的百折不挠。这使同学对贝多芬性格有了初步了解。
2、充沛发挥了同学主体作用。
同学为本是这套教材的基本思路,课堂上孙老师让同学自由发言,小组合作,尊重了同学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了同学的主体意愿,同时又没有放任同学,而是扣住了文原本展开讨论,尤其抓住了本文关于肖像描写这一教学重点来让同学尽情发言,并给予了同学很高的评价,可谓放得开,收得拢。不过执教者对肖像描写之外的语言描写等未作深入研讨,略显缺乏,但作为一篇自读课文,这样处置亦无可厚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