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5-2 21:37:36
|
只看该作者
— —自编教材《成长树》教学反思
开发《成长树》这一课,原因有三:一是我校的生命舒展课程文化的熏陶,我有心探索生命舒展的美术课堂模式;二是我组的《小学美术拓展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实验的实施,我有意摸索课程开发中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美术学科本位,如何突出以生为本,如何确定目标定位的实际问题;三是从一年级学生现状分析,多数学生受固定思维模式影响,惯用简笔画表现物体,如何培养学生一双善发现会观察的眼睛,如何即交给学生绘画技巧又不失学生童真天性,如何挖掘学生一年级学生创作潜能,开启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美术的持久兴趣,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所思所想,真情流露……一系列的问题使我感到任重而道远。明确了授课的目的,使得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众多问题时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课程开发显得轻松许多。下面我简要做一总结与回顾:
一、“生命美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生命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通过生命美育,要让学生懂得,生命本身就是美的,自己的生命就是美的杰作,因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生命而自豪。正是无数充满个性的生命的存在,这个世界便富有生机而且色彩斑斓。我们还要让学生感受生命发展的流程,在成长中享受不同生命阶段的美。因此,生命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学会用艺术的、审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每一件事物、处理日常事务这应该是生命美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结合本节课,我以大树展开教学探索生命美育的课堂模式。由校园的树、校门口的树、郑州街道、公园河岸的树导入,让学生感受树与人的微妙联系,生命间的相互依存,共生同长,树的生命价值,激发学生对树的热爱和关注。观察树的结构、生长规律,细节特征,体会生命多姿多彩的独特美感,生命富有生机而充满个性的美。学生画树,画自己心中喜欢的树,由中体会自己的生命就是美的杰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每一个生命美的化身。欣赏名作解析经典,从中再次感悟大树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生命的意义无外于此,学生对生命的赞美与画家产生共鸣。解析手绘的成长树,让学生感受生命发展的流程,在成长中享受不同生命阶段的美。师生共建“心愿树”,让学生懂得善待,学会感恩,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生本课堂”,点亮课程开发的明灯。
课程开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生成性,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认知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发现内容,发现素材。应使开发的课程更加人文化、生活化、趣味化、综合化。为此,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站在学生的位置去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去选择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素材、设计教学环节,谋划教学策略,以学生需要为宗旨。对一年级学生学习美术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只有当孩子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学生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绘画才可能成为一种享受,变成一种需要。课上,我努力营造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的课堂氛围,还课堂与学生,实现真正意义的以生为本。在互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抢答竞猜、作品 对比找不同、火眼晶晶细观察、竞赛评比我最棒、梯度化问题我敢答、多角度多层次作业五选一……只要让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进来,美术课堂便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程开发才有照亮前行的明灯。
三、“生态美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平常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受固有模式影响,常以简笔画进行绘画表现,违背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笔下的树延续着在幼儿园学过的“树干”、“树冠”的图形,而不去认真观察并知觉体验树的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今后美术学习里表现能力发展的进程。于是,在教学中,我创设有效地课堂互动,追求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态课堂。创设对话平台改变学生视知觉方式,观察校园里的树直观感受树的高大粗,干枝叶的组成关系,又通过大树的图片强化真实形象,自然而然的去淡化学生头脑中先入的简笔画形象。以研究画树为话题,和孩子讨论如何画树。欣赏不同树的图片,观察树具有的不同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反思,树是千姿百态的,画树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四大法宝,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不一样的眼睛,“特殊的看”“用心的画”、“大胆的想,“静静地听”,启发学生有个性的表现树。
观念变,教学才能变,孩子们才能有发展。只有把握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的将是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满心的芳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