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4-30 00:40:1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是通过集体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同时,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其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可以采用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帮助其制定好“学习计划表”、“不良行为登记表”、再制定监督机制,这样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活动中,非智力的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又可
以从开展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班集体中的很多故事,如在本班开展朗读比赛,和兄弟班开展篮球赛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慢慢地变得主动热情、团结活泼、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既转变了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笔谈。针对部分学生害羞、腼腆的心理特点,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更能行之有效。通过师生一段时间的笔谈后,学生就能大胆与教师说悄悄话、知心话了,这样的交流实属一种心与心的对话,只要长期坚持,还愁不了解学生吗?
四、家访——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家庭中,其摆设零乱、无序,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不足,对孩子的教育甚少,或是教育方法不当,这无疑会使孩子产生懒惰、散漫的习惯,以及不健康的心理。
为此,充分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确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家长的基本职责,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孩子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把班级仿制成温馨的家庭。在保证教室卫生清洁,桌椅摆放整齐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努力,布置美化教室,要充分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愿。在教室里挂上舒心的窗帘,贴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拼图、名人警句等。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懂得在同学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而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在这些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赚麻烦,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只要有了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才可能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2.共情原则。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3.保密性原则。教师只有在给学生保密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之,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的心理,就得亲近他们,做孩子们的朋友,因为只有亲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会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作为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实际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才能更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才无愧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