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3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车站中学 王红华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复习. 2.内容解析 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研究,都是采用了先给出几何对象的定义,再探究其性质和判定的研究思路,为后面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体现了用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这些知识、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构成了本章主要内容.一方面,把这些知识和思想方法整理成具有良好结构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深化对相关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选择适当的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问题的训练,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复习课主要目的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整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论证问题.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说出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和特点,选择适当的定义、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能把相关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复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易错之处,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具有重复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反思性.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暂时联系的痕迹,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痕迹又会逐渐模糊,而且学生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由于学生存在认识上的缺陷,独立整理知识的经验不多,综合能力有限,难以整理出系统、简约的知识结构,而且复习中还需要根据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整理和选择性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知识 问题1 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说说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教师结合下图让学生说出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概念,并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问题2 研究平行四边形时,你能分别说明研究的要素、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说明,研究要素: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研究步骤:下定义—探性质;研究方法:观察、猜想、证明、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证明猜想得出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些经验具有一般性,是研究图形的一般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研究要素、研究步骤、方法的回顾,归纳几何图形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3 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吗?并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 师生活动:学生从边、角、对角线上依次回答.并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集中展示.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BC=D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O=AO,BO=DO.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升学生符号意识. 2.基础训练 (1)填空: ①在 ABCD中,∠ A= ,则∠ B= 度,∠ C= 度,∠ D= 度. ②已知:点A的坐标为(0,0),点B的坐标为(3,0),点C坐标为(4,2),以点A、B、C、D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中,顶点D的坐标为. ③如果 ABCD的周长为28cm,且 AB∶ BC=2∶5,那么 AB= cm, BC= cm, CD= cm,AD= cm. 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画图,结合图形独立完成,并交流结论,请学生代表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培养综合所学的周长计算,比例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证明 ①如图,在 ABCD中, AC为对角线, BE⊥ AC, DF⊥AC,E、F为垂足.求证:BE=DF. ②如图,AD∥BC,AE∥CD,BD平分∠ABC.求证AB=CE.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思路,教师请学生代表说出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选择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巩固知识. 3.综合应用 例1 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的周长是36,由钝角顶点 D向 AB、 BC引两条高 DE、 DF,且 DE= , DF=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例2 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 AC、 BD相交于点 O, EF过点 O与 AB、 CD分别相交于点 E、F. 求证:OE=OF,AE=CF,BE=DF. 证明:在 ABCD中, AB∥CD, ∴ ∠1=∠2.∠3=∠4. 又 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AOE≌△COF(ASA). ∴ OE=OF,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ABCD,∴ AB= 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AB-AE=CD-CF. 即 BE=FD. 继续探索:若例2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2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2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并请学生代表说出结论和理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以下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相互交流: (1)研究平行四边形时,你能分别说明研究的要素、研究步骤、研究方法是怎样的?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它与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3)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含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5.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68页复习题18第13,15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