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 | | | 播放音乐背景《七子之歌》。并移入中国地图,并逐个闪出地名: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 1.倾听歌曲。 2.在地图上熟悉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 | 运用七年级所学地理知识,熟悉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体现综合学科的特点,并达到初步的情感体验。 | | 活动一:但悲不见九州同:国家统一问历史 1.提供《七子之歌》的歌词。 2.总结。 | 1.依据歌词说出七个地区问题的产生。 2.认识: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源于近代的侵略战争和内战。 | | 活动二:位卑不敢忘忧国:我为统一献计策 1.布置课堂讨论的任务。 2.对各小组提供一定的指导。 3.提供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录音。并设问:你觉得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 1.学生分组开展课堂讨论。 2.听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录音。 3.思考:你觉得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4.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保持主权完整;要有利于祖国和台、港、澳地区的发展繁荣;要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 | 1.以神入历史的方法,设身处地的思考历史问题。并能将维护国家统一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则,形成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2.学习听录音史料,并培养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认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认识祖国统一的伟大意义。 | 活动三:紫荆花放满园春:“一国两制”成现实 1.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找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过程中的关键时间和事件。 2.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和刚才讨论的解决统一问题的原则来分析“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的基本经验。 | 1.阅读课文,简述香港和澳门是怎样回归祖国怀抱的? 2.阅读教科书的文字表述和统计表,思考: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看,“一国两制”构想有何历史意义? 3.讨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基本经验? | 1.学会阅读教科书,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时间节点。 2.学会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一项政策的历史意义。 3.学会阅读统计图表,并用以说明问题。 4.在教师点拨下,达成以下认识:祖国的强盛是统一的根本保证;“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包括香港澳门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统一信念是祖国统一的力量之源;坚定的外交立场和灵活的外交策略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 活动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国两制”看未来 1.提供余光中《乡愁》诗,并指导学生朗读。 2.提供台湾问题的相关补充资料和新闻事件视频。 | 1.阅读余光中《乡愁》,台湾问题的情感体验。 2.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 3.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 1.体验两岸一家、血脉相连的情感。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结合新闻事件和相关资料,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本课的优点 1.本课以“一国两制”为中心线索串起整节课,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的知识。 2.通过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分析将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等结合起来,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特色。 3.课堂活动形式多样,阅读、朗诵、讨论、交流等,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4.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上,本课采用了地图、历史录音、历史资料、新闻图片和视频、歌曲、诗歌等资源,丰富多样,而且围绕教学中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达成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 (二)不足之处 1.让学生根据历史和现实设计完成国家统一的方案,难度比较大,可能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 2.本课以“一国两制”为中心线索组织教学,但没有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谈谈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3.对于台独势力和境外其他分裂势力的情况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三)改进办法 1.设计完成国家统一的方案太难,不如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内容后,写一封“给台湾中学生的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起到较好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2.可以设计一个课后思考题:从“一国两制”看邓小平的政治智慧,渗透人物评价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