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点亮人生小学老师随笔谈音乐
总是不能忘记毕淑敏的散文《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为了合唱队伍声音的整齐,一位长辫子女老师冲着毕淑敏竖起了手指,让她只对口型而不能发出声音,毕淑敏从此不再放声歌唱。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我与文中的主人公同为小学的音乐教师,同样每天面对着许多期待在音乐中放飞心灵的孩子。虽然我能明白那位长辫子女老师的良苦用心,但我还是惊讶于她如此居高临下漠视孩子的心灵,也震惊于孩子“童年时被烙下的负面情感,是如此难以用时间的橡皮轻易擦去。”震撼之余一个美丽的愿望在我的心中诞生了:我要让 “爱”浸润过的音乐,潜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喜欢音乐,因喜欢音乐而热爱生活,让美妙的音乐点亮我和孩子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一生,都能与音乐相伴。
出发: 倾心于课堂里的律动
我常常这样说:课堂是音乐老师的舞台,音乐老师的“根”在课堂;我常常这样勉励自己:我要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孩子们,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多年来,用心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我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本身就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情感基调(教学目标)明朗,主旋律(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曲调(教师引导)高低起伏,音符(学生活动)疏密相间。40分钟的课堂也是舒展教师个性的空间,没有个性就不会有亮丽的课堂生命!怀揣着这样的目标,我沉醉于演绎课堂里的生命律动。渐渐的,生动、美感、节奏已成为我音乐课堂的主题词。
虽然我的课堂博得了很多老师的赞扬,但每次上完课之后欣喜之余总有隐隐的缺憾。我知道课堂没有完美,但却可以更趋完美。因此每次的缺憾只让我更为执着地追寻着心中的完美音乐课堂。为了搜寻满意的素材,我经常晚上或者休息天一坐就是几小时,穿梭于各个网站,浏览各类杂志、书籍;为了找到最佳的教学思路,也为了让自己的教学避免陷入呆板的套路,我执教平行班时同一课内容从不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而是针对各班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我认为最适合的方案,使我的教学日臻完美;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思维更贴近学生,我坚持看少儿节目,常和孩子一起游戏;为了上好一堂课,我也曾转了好几班的公交车去向外地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并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修改,直至自己满意……记得有一天傍晚,为了让自己在第二天的公开研讨课上言行举止能更从容、流畅,讲课能更自信、更胸有成竹一些,下班过后我还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宛如正式上课一样激情讲授,浑然不觉时间流逝。当我哼起小调满意地走出教室,才发现天色已晚,学校空无一人。虽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已是披星戴月,但心情还是因为准备工作的底气十足而感觉良好,这样的生活在我眼里虽苦却甜。
正如冰心所说的那样,唯有经历了冲破泥土的艰辛,才有鲜花盛开时美丽的惊羡。近年来执教的公开课《雨中》在江苏省“名校课堂巡礼”展示活动中熠熠生辉;无锡市校园文化艺术建设现场展示会上,《梨园英秀》一课向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呈现了我校学生精彩的打击乐特色;《包粽子》让孩子们形象地体会到了端午节的快乐,喜获区首届远航杯一等奖;在无锡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在一起》又让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彝族丰富的音乐文化与彝族人挚朴的美好情感……每一节“好课”的背后,都凝聚着我的泪水与汗水,可以说我课堂教学能力的进步过程也是我教学生命逐步成长的过程。而更让我欣喜的是,很多时候当我走在校园里时,孩子们都会亲热地围住我,告诉我他们有多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老师们也常夸我:“无论你在底下看上去是多么地疲惫,但只要你一进入课堂、一踏上讲台、一走到孩子们中间,你的脸马上就变得生动、灵秀而神采飞扬!”所以我是如此地感谢音乐课堂,因为它让我拥有了孩子们的热爱,博得了老师们的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