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钱学森》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括的情感,使同学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只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同学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
    (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
       五个师=4860个士兵
       出示:第六节:
    (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
      被称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绝人寰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后来,他虽被科学界知名人士保释,但他的办公室、住宅、电话、信件等都要受到严密检查。钱学森被美国当局整整迫害达五年之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终于在祖国的协助下,于1955年获准回国,当他接到可以离开美国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并高兴地跳了起来.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读了这资料,谈谈你对钱学森回国的体会,联系课文第一节,对他回国的激动心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三、同学质疑问难: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
    师: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呢?一、继续好好读读课文,有些答案在课文中找。二、从资料库的资料中寻找答案。
    同学自主看资料,寻找答案。
   1、《钱学森简介》
   2、《钱学森——人能第五个师》
   3、《钱学森归国》
   4、《钱学森生平年表》
   5、《在钱学森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6、连接的网站:《中国导弹》、《中国运载火箭》
  四、讨论区:
    进入讨论区,请同学自主选题,进行回复。
   1、你认为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值得吗?
   2、谈谈你对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评价"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看法.
   3、谈谈你眼中的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五、作品区:
    请你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学森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发到这里.
  六、作业:
   1、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写下来。
   2、在课后练习4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想一想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3、文中的诗句出自谁人之作?请你背一背,默一默。
  和板书:
               14 钱学森
                 爱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2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生:张艺谋!
  师:张艺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暂时还不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当然,我们希望他努力争取。
  生:卓别林!
  师:对!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是老大!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生:炸药之父诺贝尔。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他就是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板书:钱学森。)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留学美国。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1955年10月1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为我国的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好!放开声音,以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一会儿,同学基本读完。)
  生:还想读吗?
  生:想。
  师:真话假话?
  生:真话。
  师:好,想读的请举手。好了,时间到,再举手也不算了,就你们这些人读,你们举手最快,获得了读课文的权利,请你们起立齐读课文第一节。(对没有举手的同学)等他们第一节读完了,你们才有权利接着读。当然,假如谁读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歇一歇,谁想读了再站起来读,好吗?
  生:好!
  师:开始读吧。
  (局部同学齐读课文第一节,紧接着全班同学陆续接着读,直至全文读完。)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
  (生笑,众笑。)
  师:(有一同学举手。)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身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
  (该生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不过有个字音要注意一下,“屈指一算”读“qū”,不读“qǔ”,你读,再读,全班读。“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这是个多音字。读!再读!
  师:谁来接着读课文?
  (一生读下一节。读到“赴美国留学”,师示意停下。)
  师:停。这个“赴”字是个生字,怎么记住?
  生:姓“赵”的“赵”字“×”换成“卜”就行了。
  师:闭起眼睛写一下。“赴”是什么意思?
  生:到的意思。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去。
  师:也对。但这里为什么不用“去”或“到”?(略停)“赴”是书面语,而“去”和“到”有时可以作口头语使用。所以“赴”字一般用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比方在电视新闻里经常听到“******总****携夫人赴某某国访问,而不说“去”或“到”某某国访问。好,接着说。
  (一生读到“富裕”时,师示意停下。)
  师:停。还得打断你一下。看老师写这个“富裕”的“裕”字。“裕”字怎么解?
  生:“裕”就是富的意思。
  师:怎么知道的?
  生:“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谷”,一个是穿的,一个是吃的。
  师:吃穿都有了,丰衣足食了,还不富裕吗?对吧?
  生:对!
  师:你真聪明。从字形上就看出字的意思了。其实这也是我们祖先的一种造字方法,有一些字的字形就代表了它的意思。比方“孬”读“nāo”,意思就是不好,差劲。“不正”合起来就是“歪”wāi,两个“木”就是“林”,三个“木”就是森林的“森”。
  (边说边板书这几个字。)
  师:下一段?请你来读。(指一生。)
  生:(读)“……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师示意停。)
  师:除了中秋节外,还有哪些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
  生:春节。
  生:重阳节。
  生:元宵节。
  生:“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
  师:保守节日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或祭祀仪式等。“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是国际性的节日,不是咱们中国所特有的保守节日。明白吗?
  生:明白。
  (生读到“兴奋”时,这段正好读完。)
  师:注意,最后一个词“兴奋”读第一声“xīng”。读,再读。新中国刚刚诞生,又碰上中秋佳节,几个留同学,一群好朋友,对月抒怀,谈得格外兴奋。怎样读才叫兴奋呢?谁再来读读?
  (生再读这一段。)
  师:好,继续下一段,后面那位高个子女孩,你来读。
  (生读到“袒露”时,师正音,释义。)
  师:这里“露”读“lù”,跟我读“露,袒露”,再读,再读。这是个多音字,还读“lòu”,只是用在“露马脚”、“露馅”中读“lòu”音,其余都读“lù”。“袒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吐露。
  生:流露。
  生:流露。
  生:表达。
  师:(生读到“运载火箭”时,师正音。)“运载”的“载”读第三声“zǎi”,跟我读,“载,运载”,再读,再读。“载”也是个多音字。只是在“载歌载舞”中读“zài”。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遍了吧?
  生:嗯。
  师: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就明白了。当然,学语文又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大家相互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个人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对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
  生:还要说读书后的感受。
  师:对!还有?
  生:谈谈不理解的地方。
  生:说说自身的收获。
  师:对!只要是自身的体会、感受、困惑、发现,就要坚持自身的观点,实话实说。一句话,不论你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这一遍要求提高了,读完后要谈一谈自身的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考虑,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作个批注。会作批注吗?
  (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发言权应该先给你!
  生:我觉得钱学森很伟大!
  师:嗯!说得不错。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国留学……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高的待遇,生活条件那么好,可他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他说他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民多做点事。
  师:身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人民。就这段话,谁还有话要说?
  生:钱学森说“他是中国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能给大家唱几句吗?来!掌声鼓励!
  生: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80年代的时候演唱的。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一起心声。会唱吗?来!一起唱!
  (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气氛热烈。台下掌声雷动。)
  师: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到很自豪!
  生:很兴奋!
  生:很想大喊一声!
  师:喊什么?
  生:(大喊)中国,我爱你!
  师: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富有****的呼唤!你同样喊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有掌握把钱学森的心声读出来吗?
  生:有!
  生:读钱学森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一生激动地再读钱学森的话。)
  师: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
  (全班齐读钱学森的话,群情激昂!)
  师:还有谁有想法?
  生:老师,我能先读一下吗?
  师:当然可以。
  生:(读课文第4节。)当时我们中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就连和他在一起的中国留同学都劝他暂时不要回去。可他却说,就是因为祖国现在很穷,所以我们要一起去发明,我们应当回去。假如心里没有祖国,他怎么会这样坚决呢!
  师:是啊!中国有句俗话,“子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祖国就是自身的母亲!
  生:钱学森明明知道当时我们国家很穷,就是搞起科学研究来也不方便,但他却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因为他是中国人,他要为自身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他要把汗水和智慧洒在中国的土地上,让自身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
  (掌声。)
  生:钱学森的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他在美国协助美国人做事情,美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将来可能会更有前途,而他回国,各方面条件都赶不上美国,假如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不就是一个傻子吗?
  师: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
  生: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傻。因为在美国再好,但美国不是他的家啊。他在中国长大的,怎么会不要自身的家呢?
  (热烈的掌声。)
  师:说得多好啊!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都令他难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无时不在对他深情地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感受他那颗热诚的爱国之心。
  (生齐读钱学森的第二段话。)
  师: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
  生:这段话是钱学森对留同学说的。
  师: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留同学劝他不要回国时说的。
  师: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同学们的劝说,又表达了自身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对!
  生:诚实!
  师:缺不了。
  生:坚决!
  生:坚定!
  生:果断!
  师: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实,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节除了写钱学森的话,还写了谁的话?
  生:还写了留同学的话。
  师:为什么要写留同学的话?
  生:因为留同学的话正好是个对比。
  师:就是说,留同学的话和钱学森的话正好是个对比,对吧?对比着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就更能突出钱学森的爱国心!
  生:一对比,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就显得更坚决了!
  师:那我们找找看,课文里还有没有这种对比的写法?快速浏览一下。
  生:刚才我们学过的第二节就是对比写法。
  师:说具体点。
  生:书上说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而钱学森却要回去。
  生:还有课文第一节,(读)“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这里用“轮船的甲板”和“火箭的舱壁”作对比。说明钱学森归国心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轮船的甲板,说明钱学森是乘船回来的;火箭的舱壁,这说明是坐在火箭里,火箭的速度比轮船快,说明他盼望早一点回来。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精彩!看这句话,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
  生:归心似箭!
  师:对!但作者为什么要用火箭作比,而不是飞机或者快艇呢?
  生:因为成语不是说“归心似箭”吗?
  师:当然也有这个“箭”的意思。还有别的吗?
  生:因为火箭是最快的,没有比它再快的了。
  师:也就说明钱学森盼得不能再盼了,急得不能再急了,对吧?
  生:对!
  师: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一生读,不够理想。)
  师:哪个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生:火箭的舱壁。
  师:对呀,那就要突出出来呀!
  生:(读)“……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师:好!感觉出来了!一起读!
  (生齐读,语感很好。)
  师:还有对比写法吗?
  生:课文第5节“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一段用美国一位将领的话来作对比,突出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师:这位将领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生: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生:500人。
  师:太少了!
  生:5000人。
  师:差不多。我来告诉你们,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生:按甲种师是50000万人,乙种师25000人。
  师: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生:力量无比的人!
  生:伟大的人!
  生:了不起的人!
  生:车载斗量的人!
  生:打着灯笼难找的人!
  生:像神仙一样的人!
  师:神奇的人!对吧?所以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怎么说?
  生: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美国!”
  师:“绝”字什么意思?
  生:坚决不允许。
  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这句话怎么讲?
  生:就是不允许钱学森回到中国!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有别的?
  生:是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到中国不行!到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师: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往深一点考虑,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
  生: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协助美国做事情。
  师:他们会怎么留?
  生: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
  师:嗯,有可能。
  生:还会给他升官。
  生:给他美女。
  (生笑,众笑。)
  师:这是想诱惑他。电影电视里一些坏蛋经常会这么做。还有别的吗?
  生:他们假如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方抓起来,拷打他。
  师:会进行卑劣的暴力威胁。
  生: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生: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师: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劣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谁来读一读第5节和第6节。
  (一生读。)
  师:五年的时间有多长?你们现在是五年级,五年后你们高一就读完了。再算一下,一年是365天,5年是1825天;一天24小时,5年是43800个小时;一堂课40分钟,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相当于65700节课,若按一年在校上课200节计算,整整要在学校上课328年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生:度日如年。
  师:好!他用了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谁还会说?
  生:倍受煎熬.
  生:望眼欲穿。
  生:寝食不安。
  师: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师: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同学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实而又坚决地说——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一起去发明。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
  生: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师:钱学森回国后,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一个月之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奋力拼搏,1960年9月10日,在中国的国土上,用国产燃料胜利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胜利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91年10月16日,在钱老即将年满80岁的前夕,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关于钱学森的感人事迹,还有太多太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读《中华名人传记》,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只要点击“钱学森” 三个字,网上就有260万个页面。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2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生:张艺谋!
  师:张艺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暂时还不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当然,我们希望他努力争取。
  生:卓别林!
  师:对!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是老大!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生:炸药之父诺贝尔。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他就是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板书:钱学森。)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留学美国。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1955年10月1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为我国的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好!放开声音,以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一会儿,同学基本读完。)
  生:还想读吗?
  生:想。
  师:真话假话?
  生:真话。
  师:好,想读的请举手。好了,时间到,再举手也不算了,就你们这些人读,你们举手最快,获得了读课文的权利,请你们起立齐读课文第一节。(对没有举手的同学)等他们第一节读完了,你们才有权利接着读。当然,假如谁读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歇一歇,谁想读了再站起来读,好吗?
  生:好!
  师:开始读吧。
  (局部同学齐读课文第一节,紧接着全班同学陆续接着读,直至全文读完。)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
  (生笑,众笑。)
  师:(有一同学举手。)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身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
  (该生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不过有个字音要注意一下,“屈指一算”读“qū”,不读“qǔ”,你读,再读,全班读。“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这是个多音字。读!再读!
  师:谁来接着读课文?
  (一生读下一节。读到“赴美国留学”,师示意停下。)
  师:停。这个“赴”字是个生字,怎么记住?
  生:姓“赵”的“赵”字“×”换成“卜”就行了。
  师:闭起眼睛写一下。“赴”是什么意思?
  生:到的意思。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去。
  师:也对。但这里为什么不用“去”或“到”?(略停)“赴”是书面语,而“去”和“到”有时可以作口头语使用。所以“赴”字一般用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比方在电视新闻里经常听到“******总****携夫人赴某某国访问,而不说“去”或“到”某某国访问。好,接着说。
  (一生读到“富裕”时,师示意停下。)
  师:停。还得打断你一下。看老师写这个“富裕”的“裕”字。“裕”字怎么解?
  生:“裕”就是富的意思。
  师:怎么知道的?
  生:“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谷”,一个是穿的,一个是吃的。
  师:吃穿都有了,丰衣足食了,还不富裕吗?对吧?
  生:对!
  师:你真聪明。从字形上就看出字的意思了。其实这也是我们祖先的一种造字方法,有一些字的字形就代表了它的意思。比方“孬”读“nāo”,意思就是不好,差劲。“不正”合起来就是“歪”wāi,两个“木”就是“林”,三个“木”就是森林的“森”。
  (边说边板书这几个字。)
  师:下一段?请你来读。(指一生。)
  生:(读)“……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师示意停。)
  师:除了中秋节外,还有哪些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
  生:春节。
  生:重阳节。
  生:元宵节。
  生:“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
  师:保守节日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或祭祀仪式等。“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是国际性的节日,不是咱们中国所特有的保守节日。明白吗?
  生:明白。
  (生读到“兴奋”时,这段正好读完。)
  师:注意,最后一个词“兴奋”读第一声“xīng”。读,再读。新中国刚刚诞生,又碰上中秋佳节,几个留同学,一群好朋友,对月抒怀,谈得格外兴奋。怎样读才叫兴奋呢?谁再来读读?
  (生再读这一段。)
  师:好,继续下一段,后面那位高个子女孩,你来读。
  (生读到“袒露”时,师正音,释义。)
  师:这里“露”读“lù”,跟我读“露,袒露”,再读,再读。这是个多音字,还读“lòu”,只是用在“露马脚”、“露馅”中读“lòu”音,其余都读“lù”。“袒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吐露。
  生:流露。
  生:流露。
  生:表达。
  师:(生读到“运载火箭”时,师正音。)“运载”的“载”读第三声“zǎi”,跟我读,“载,运载”,再读,再读。“载”也是个多音字。只是在“载歌载舞”中读“zài”。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遍了吧?
  生:嗯。
  师: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就明白了。当然,学语文又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大家相互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个人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对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
  生:还要说读书后的感受。
  师:对!还有?
  生:谈谈不理解的地方。
  生:说说自身的收获。
  师:对!只要是自身的体会、感受、困惑、发现,就要坚持自身的观点,实话实说。一句话,不论你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这一遍要求提高了,读完后要谈一谈自身的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考虑,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作个批注。会作批注吗?
  (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发言权应该先给你!
  生:我觉得钱学森很伟大!
  师:嗯!说得不错。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国留学……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高的待遇,生活条件那么好,可他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他说他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民多做点事。
  师:身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人民。就这段话,谁还有话要说?
  生:钱学森说“他是中国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能给大家唱几句吗?来!掌声鼓励!
  生: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80年代的时候演唱的。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一起心声。会唱吗?来!一起唱!
  (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气氛热烈。台下掌声雷动。)
  师: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到很自豪!
  生:很兴奋!
  生:很想大喊一声!
  师:喊什么?
  生:(大喊)中国,我爱你!
  师: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富有****的呼唤!你同样喊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有掌握把钱学森的心声读出来吗?
  生:有!
  生:读钱学森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一生激动地再读钱学森的话。)
  师: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
  (全班齐读钱学森的话,群情激昂!)
  师:还有谁有想法?
  生:老师,我能先读一下吗?
  师:当然可以。
  生:(读课文第4节。)当时我们中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就连和他在一起的中国留同学都劝他暂时不要回去。可他却说,就是因为祖国现在很穷,所以我们要一起去发明,我们应当回去。假如心里没有祖国,他怎么会这样坚决呢!
  师:是啊!中国有句俗话,“子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祖国就是自身的母亲!
  生:钱学森明明知道当时我们国家很穷,就是搞起科学研究来也不方便,但他却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因为他是中国人,他要为自身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他要把汗水和智慧洒在中国的土地上,让自身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
  (掌声。)
  生:钱学森的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他在美国协助美国人做事情,美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将来可能会更有前途,而他回国,各方面条件都赶不上美国,假如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不就是一个傻子吗?
  师: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
  生: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傻。因为在美国再好,但美国不是他的家啊。他在中国长大的,怎么会不要自身的家呢?
  (热烈的掌声。)
  师:说得多好啊!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都令他难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无时不在对他深情地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感受他那颗热诚的爱国之心。
  (生齐读钱学森的第二段话。)
  师: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
  生:这段话是钱学森对留同学说的。
  师: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留同学劝他不要回国时说的。
  师: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同学们的劝说,又表达了自身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对!
  生:诚实!
  师:缺不了。
  生:坚决!
  生:坚定!
  生:果断!
  师: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实,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节除了写钱学森的话,还写了谁的话?
  生:还写了留同学的话。
  师:为什么要写留同学的话?
  生:因为留同学的话正好是个对比。
  师:就是说,留同学的话和钱学森的话正好是个对比,对吧?对比着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就更能突出钱学森的爱国心!
  生:一对比,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就显得更坚决了!
  师:那我们找找看,课文里还有没有这种对比的写法?快速浏览一下。
  生:刚才我们学过的第二节就是对比写法。
  师:说具体点。
  生:书上说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而钱学森却要回去。
  生:还有课文第一节,(读)“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这里用“轮船的甲板”和“火箭的舱壁”作对比。说明钱学森归国心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轮船的甲板,说明钱学森是乘船回来的;火箭的舱壁,这说明是坐在火箭里,火箭的速度比轮船快,说明他盼望早一点回来。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精彩!看这句话,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
  生:归心似箭!
  师:对!但作者为什么要用火箭作比,而不是飞机或者快艇呢?
  生:因为成语不是说“归心似箭”吗?
  师:当然也有这个“箭”的意思。还有别的吗?
  生:因为火箭是最快的,没有比它再快的了。
  师:也就说明钱学森盼得不能再盼了,急得不能再急了,对吧?
  生:对!
  师: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一生读,不够理想。)
  师:哪个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生:火箭的舱壁。
  师:对呀,那就要突出出来呀!
  生:(读)“……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师:好!感觉出来了!一起读!
  (生齐读,语感很好。)
  师:还有对比写法吗?
  生:课文第5节“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一段用美国一位将领的话来作对比,突出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师:这位将领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生: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生:500人。
  师:太少了!
  生:5000人。
  师:差不多。我来告诉你们,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生:按甲种师是50000万人,乙种师25000人。
  师: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生:力量无比的人!
  生:伟大的人!
  生:了不起的人!
  生:车载斗量的人!
  生:打着灯笼难找的人!
  生:像神仙一样的人!
  师:神奇的人!对吧?所以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怎么说?
  生: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美国!”
  师:“绝”字什么意思?
  生:坚决不允许。
  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这句话怎么讲?
  生:就是不允许钱学森回到中国!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有别的?
  生:是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到中国不行!到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师: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往深一点考虑,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
  生: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协助美国做事情。
  师:他们会怎么留?
  生: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
  师:嗯,有可能。
  生:还会给他升官。
  生:给他美女。
  (生笑,众笑。)
  师:这是想诱惑他。电影电视里一些坏蛋经常会这么做。还有别的吗?
  生:他们假如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方抓起来,拷打他。
  师:会进行卑劣的暴力威胁。
  生: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生: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师: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劣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谁来读一读第5节和第6节。
  (一生读。)
  师:五年的时间有多长?你们现在是五年级,五年后你们高一就读完了。再算一下,一年是365天,5年是1825天;一天24小时,5年是43800个小时;一堂课40分钟,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相当于65700节课,若按一年在校上课200节计算,整整要在学校上课328年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生:度日如年。
  师:好!他用了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谁还会说?
  生:倍受煎熬.
  生:望眼欲穿。
  生:寝食不安。
  师: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师: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同学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实而又坚决地说——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一起去发明。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
  生: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师:钱学森回国后,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一个月之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奋力拼搏,1960年9月10日,在中国的国土上,用国产燃料胜利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胜利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91年10月16日,在钱老即将年满80岁的前夕,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关于钱学森的感人事迹,还有太多太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读《中华名人传记》,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只要点击“钱学森” 三个字,网上就有260万个页面。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3
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钱学森》,一起读课题
  同学齐读课题。
  师:回忆一下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课文讲述了钱学森虽然身在美国,但是时刻不忘自身的祖国,他非常渴望早日回到自身的国家,但美国政府多方阻挠,后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才回到了中国,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又请一名同学说。
  根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身在异国、心系祖国、祖国新生、急切归国、克服阻挠、踏上归程、卓越贡献、高度赞誉。
  师:是呀,钱学森非常热爱自身的祖国,他迫切想回到祖国为祖国出力。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哪个句子可以看出他归心似箭?用笔画出来。
  生:边默读,边画出“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师: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一同学读句子。
  师:“魂牵梦绕”指什么?
  生:“魂牵梦绕”指非常思念自身的祖国。
  谁魂牵梦绕着祖国?
  生:钱学森。
  师:思念的心情多么深哪,齐读这句话。
  同学齐读
  师:还从这句话的哪里也可以看出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
  生:“多么希望”
  师:钱学森乘坐的是轮船,在海上已经航行15天了,这15天对于钱学森来说多么漫长啊,他多么希望——引读“脚下的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仓壁啊!
  师:一起再读这段话,把钱学森迫切回国的心情读出来。
  同学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师:(接着同学的朗读),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自身轻声读第二小节,并画出钱学森说的话。
  同学边轻声读书边用笔画出钱学森的话
  师: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为什么钱学森要特别强调“我是中国人?”
  生:因为钱学森虽然在美国,但他心中想的是祖国,一刻也没忘记自身的国家。
  师:所以他说——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钱学森在美国作了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
  生:他成为了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同学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请你们再读这句话。
  同学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钱学森在美国时学习非常认真。
  师:何以见得。
  生:我从两个“最”看出来的。
  师:把“最”突出来,读出钱学森的优秀。
  同学齐读。
  师:他那么努力,为的是什么?
  生:为回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准备。
  师:那么钱学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呢?
  生:他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师:他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他说——引读钱学森说的话
  师: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发强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你也用笔画出。
  同学自读第三和第四小节。
  生:“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同学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里指什么意思?
  生:在这里讲新中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在这么欢乐的日子里。钱学森就感到更思念自身的祖国了。
  师:读这句话,感受钱学森的思乡情结。
  同学读。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发强烈。
  生:“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身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同学们袒露了心迹。”
  师:这是钱学森心中所想,多们迫切想回国呀,读出他的一颗迫切之心。
  同学读
  生:“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
  师: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
  生:对那些也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同学说的。
  师:“这一天”指哪一天?
  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天,1949年10月1日。
  师:为什么说“我们应当回去。”?
  生:钱学森不只自身觉得应当回去,他还号召在美国的中国留同学回去,因为新中国刚成立,还非常贫穷,技术很落后。
  师:这段话表示了钱学森怎样的感情?
  生:想回国报效自身的祖国。
  师:是啊,一颗拳拳报国心,我们把它读出来。
  有感情地读这段钱学森说的话。
  师:新中国的诞生使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同学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去。但是,他要回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自身读读5、6小节。看看他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生:一位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决不能让他回去。“
  师:这位美国海军的话什么意思?
  生:因为钱学森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他一个人都能抵得上五个师,所以,让钱学森回国,美国就少了一个人才为美国做贡献,而中国却多了一个人才为国做贡献。
  师: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程。五年哪,一个小朋友从出生到五岁,你们从一年级读到五年级,这么多年,他时刻不忘祖国,坚决要回祖国。那么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同学齐读第五段。
  师:“卓越”是什么意思?
  生:超出一般的,非常出众的。
  师: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使卓越的?
  生:因为他在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方面取得的成绩很大。
  师:怀着对钱学森的敬佩之情,用热情赞扬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同学再齐读。
  师小结: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
  生:钱学森你真伟大。
  生:钱学森,你是一个爱国之士。
  生:钱学森,我为你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5: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