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1 11:35:08
|
只看该作者
四、重实践,引学生手“动”
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引发儿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儿童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的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比如上《春天的种植》,我就设计了“我们播种春天”的主题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积极地参加小种植活动。第二周上课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汇报:“老师,瞧,这是我种的蒜苗!”“老师,我种的喇叭花籽已经长出小苗了!”“看,这是我的观察记录!”……此外,我还通过让孩子动手做些小实验、小制作,来培养孩子的劳动和操作技能。再如教学《过新年》一课时,我有意识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窗花和拉花、吹气球、做灯笼,准备节目等,要求用自己的双手装扮教室,喜迎新年。通过亲自实践,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五、借评价,倡学生行“动”
“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全面评价。要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观察记录、作业、书面或口头测验、竞赛活动、成果展示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可以把评价融入到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具体行动中。“雏鹰争章”活动融学校、社区、家庭评价为一体,注意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相互衔接,方法多样,重在激励,是符合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学生需要的新型评价模式。
如教学《我也能研究》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争“聪明章”、“创
造章”,教《小手拉小手》时争“礼貌章”、“友爱章”。学生要按照争章计划开展自我训练,请家长、邻居当教练给予辅导,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还可请家长、同学、其他科任老师当评委,必须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除此,我们还可以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校内校外的生活实际,编印《小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评定手册》。每两周开设一节品德评价课,对学生的“按时上学、勤奋学习、文明活动、尊重老师、团结友善、认真做操、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走好路队”等十个方面进行评定,评定呈现形态是主体参与性活动,即:个人评、小组评、大组评、全班评。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争章活动的要求去做,规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
上述“五动”学习法是运用新课程理念,激活《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策略。我想,作为一个品德教师,如果在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中能够注意合理选择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引“动”策略,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做起来、玩起来,充分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渠道、教学时间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定能风生水起、充满活力。
八士实验小学 张红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