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板书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秉笔直书》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秉笔直书》一课节选自《不怕死的太史》。文章讲述了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了。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身独揽大权。崔杼叫太史伯记录这件事说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却不从,他严肃的说:“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他照实记录在竹简上,“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杀了。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他也是照实记录,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气哼哼的问:“你难道没看到你哥哥的下场吗?你不怕俺把你也杀了吗?”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俺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杀了。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上面还是那句话。崔杼问他不顾惜自身的性命吗?太史季说:“俺当然爱习性名。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尽了本分,然后死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俺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俺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崔杼只好作罢。太史季回来的路上碰见南史氏迎面走来,南史氏对他说:“听说三位太史都被杀了,俺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准备来接替你的。”太史季把鞋号的竹简给他看,南史氏才放心回去了。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身的性命,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身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愿挨打,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这不只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秉笔直书》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身,也要维护自身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能力目标: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身,也要维护自身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身,也要维护自身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秉笔直书”,从课题中,你想了解到些什么?
   2、围绕课题“秉笔直书”,让同学提出问题
  二、自设问题阅读课文。
    协助同学梳理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然后阅读后议论,让同学提出自身的看法,这时可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身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同学熟悉“是什么”“怎样”“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同学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只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心:
   1、理解几个句子:
     太史伯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同学充沛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同学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说句——“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
     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同学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需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第二句:太史伯说:“俺只有一个脑袋,假如你叫俺颠倒是非,俺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些小朋友读,甚至于老师的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身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直言。)
   2、体会理解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俺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俺当然顾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俺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俺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3、小组交流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自身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1) 理解几句话,再回过头来读,让同学在充沛的读中
    (2) 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4、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1)借助投影或者图片讨论:
       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依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同学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
    (2)老师这时候必需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同学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需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5、指导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内容
  四、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俺的摘录笔记”的内容协助同学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
    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同学联系实际考虑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与俺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请同学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同学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二、复习课文内容:
   1、 比方“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协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2、 引导:联系实际考虑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与俺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请同学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3、 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秉笔直书》公开课教案2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志》。题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身的性命,以死维护了太史的本分,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身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愿挨打、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这不只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本班同学思维比较活跃,勇于展现自俺,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能力。在学习中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强。本课的学习应鼓励同学收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重点理解课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鼓励同学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同学独立考虑的能力。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同学的资料,引导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身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身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同学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只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同学充沛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同学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说句――“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同学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需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俺只有一个脑袋,假如你叫俺颠倒是非,俺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同学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身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俺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俺当然顾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俺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俺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身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沛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依照事实写历史呢?
    (有同学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需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同学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需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方“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协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实际考虑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俺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 史 氏
            太史:刚直不阿、秉笔直言
  点评:
  本节课,教师准确的掌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布置意图,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设计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以悟促读,以读助悟。整个课堂教学中,同学的朗读课文非常到位,从开课时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默读,到指生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教师范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同学在读中感悟到了太史的高尚品质。
  2、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同学积极探究。开放同学思维的空间,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超出同学甚至老师的知识范围,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变“要俺学”为“俺要学”,提高了同学学习历史故事的兴趣。
  3、培养同学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同学自身查阅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并作整理,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同学更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结课时安排作业再让同学查找资料,并启发资料来源,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搜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秉笔直书》公开课教案3
  本课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同学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因此需要充沛发挥同学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酷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妄自菲薄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烘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同学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同学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同学独立考虑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同学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溢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干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俺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俺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同学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俺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俺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同学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俺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同学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
    (指名同学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同学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同学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同学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平安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同学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依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同学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酷、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同学了解崔杼的残酷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同学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同学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同学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同学指名朗读1-2自然段。同学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身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同学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酷。)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同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假如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酷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同学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同学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同学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同学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同学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竞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动身,引导同学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同学充沛的读书机会,让同学在充沛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酷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同学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同学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酷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设计意图: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烘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布置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身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身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同学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俺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俺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俺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总评:
  (一)指导预习,事半功倍。新课程规范提倡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知识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同学在课前对同学的资料查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同学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只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纲挈领,集中分析。此篇文章的整体感比较强,共有两条线索:崔杼与太史的交往(主线),崔杼的心理变化(次线)。教师引导同学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防止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次要线索布置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置,适时地烘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同学的认知特点。
  (三)文本教学,以读为本。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动身,引导同学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同学充沛的读书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在引导同学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导同学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再进行性格分析,此种做法切合同学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5: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