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3-31 20:10:15
|
只看该作者
作业改革,路在何方:作业功能内涵的再思考
课外作业的形式就仅仅是抄抄练练吗?“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此为教育大辞典中对课外作业的定义。可见,从该定义中便可看出,作业仅仅是机械练习本身就是对作业自身功能的曲解。早在上个世纪,教育家杜威就指出,“作业不是指为使儿童坐在桌子边不淘气、不懒散而给予他的任何一种‘忙碌的工作’或练习。作业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他强调作业是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与掌握自然与社会的知识,是一种通过丰富、扩展儿童直接经验的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业除了巩固练习外,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还应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今天的作业改革,必然也需要我们超越熟能生巧、巩固知识技能的练习观,重建作业观,赋予作业新内涵。
1.作业应该具有促进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的作用。教育是与幸福直接相关的命题,兴趣与情感是启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之一,作业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能量而不是产生负能量。这就需要在作业的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作业情绪。通过作业形式的变化,增加作业的问题情景设计,作业的课外资源开发的形式,让作业变得更有吸引力,同时,也可通过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认同度。如上海某学校的一个作业案例中,老师把低年级的《寓言二则》的作业——“读背文中的两则寓言”改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准备充分后读给班级同学听。”这样的改变,其实就是协商,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来学习,自然也就有兴趣了。另有学校除了做家务外,还把陪长辈聊天等列入假日作业,本身也是注重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的一种导向。
2.作业应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渡。就学习的目标来看,必然应该从“学会”到“会学”,对于作业的功能而言,还应发挥学习导向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杭州某校对学生数学寒假作业有这样的设计,要求学生翻看八年级(上)试卷、作业本、课时训练及培优,整理成一本《八年级(上)数学典型题和错题集》,尽量能把同类错题归类整理。这样的作业,从表面来看,是让学生能够把之前零散的知识点和做错过的习题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发现自身薄弱环节所在,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则是对学生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树立一定的整体意识,促成其知识体系的形成。
还有一些学校设计的导学作业,不是教师找问题让学生来解答,而让学生自己来找问题并做出解答,或学生找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解答。这样的作业培养的也是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应该有强调综合性的实践应用目标。今天的作业研究与实践,教师与学校的视野早已超越传统的以抄写和背诵、计算等题型为主的机械重复的作业。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学习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关注学习的非结构性、合作性和具体情境性,作业应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体现合作、探究、体验等价值导向,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指向学生意义构建的活动型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家庭作业的主要形式。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活动型作业正是此方面的典范。
如浙江义乌绣湖小学的七彩实践作业,就是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学以致用。在该校,二年级学生学完《元角分》后,家长和老师主动策划“绣湖童真少年义卖”活动,宣传“五水共治”,情系西部贫困儿童。孩子们从选择义卖商品、撰写策划海报,到现场叫卖出售商品、书写书信邮寄,并把所见、所感、所想、所悟,用照相机、录像机、笔记本等记录下来。这一连串的活动,孩子们自主选择参与,身心愉悦,获得了良好的实践体验,这效果显然不是简单抄抄写写、口头说教能够取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