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
海南省临高县波莲中心学校
王志靠
情感教育的理论,是60年代以来,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崛起和发展起来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体验。情感教育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指由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而产生的和谐的合作教学气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学情感。
一、 情感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即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也是师生精神情感融洽的过程,教学系统是知识和情感两个子系统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教学既不能只传授知识而无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两者应是水乳相融、紧密相联。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研究指出:人的情感具有启动、定向、维持、强化等功能,并具有两极性、弥散性、感染性、迁移性;在学习中,学习者凡有积极愉快的情感,干什么都劲大,效率高;凡有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干什么都没劲,效率低。我曾做一个实验,在情绪好的情况下,学生课堂提问的人数是情绪差的情况下的4倍,发言人数是情绪差的3倍,经检测对比,前者巩固率为90%,而后者仅为62% 。纵观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一些学校还沿袭着“控制型”教育模式,带有相当程度的家长式权威色彩的教育模式,教学只强调理而忽视情,殊不知有理无情的教育常使学生望而生畏,难以收到情理之中的效果。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那种认为情感只是为智力服务的手段是不妥的,是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 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今择其主要方面介绍如下:
1. 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移性,教师爱学生,学生也爱教师;三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好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意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五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如2002-2003学年度波莲中心学校的五(3)班是五年级一个非重点班,该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困难。但课堂上教师认真讲解,授课语言富有感染力,提问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耐心细致,并加以点拨引导,肯定正确补充不足,讨论问题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课后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相互沟通、增进友谊,倾注关怀与爱护,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可信,感到教师不仅是自己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挚友,因而授课很有吸引力,此班在学校的抽查考试中,“三率一分”均名列年级第一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