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特殊的葬礼》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殊的葬礼》教案1
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维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维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保护俺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4、联系生活实际,能从自身做起,维护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第3和第5自然段,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难点:能通过想象描述枯竭的瀑布的样子和游人的感受,并写一段话。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1、 揭示课题:解释“葬礼”:一般指人死后所举行的一种殡葬仪式。
2、 提问:在“葬礼”前加“特殊的”三字,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 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的葬礼?
二、 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1) 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 查字典、词典理解下列词语。
枯竭:水源干涸。
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 。
不辞而别:辞,告别。别,分离。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
下旬:十天为一旬。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水帘:指瀑布从天而降就像水做的帘子。
预测:预先推测或测定。
唤起:发出号召使人们奋起。
(4) 指导书写:垂、竭、葬
(5) 读一读,再誊写词语。
2、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考虑:假如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维护”来划分,该怎样分?
(1) 举行葬礼:第1自然段。
(2) 瀑布今昔:第2-5自然段。
(3) 决心维护:第6-8自然段。
还可以怎样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局部,其余为第二局部)
三、 课外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2、 朗读课文,要求流利、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考虑: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
讨论交流:地点特殊、主持人特殊、对象特殊
2、默读第3—5自然段,想想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一条怎样的瀑布?
3、讨论,出示第3自然段进行品读。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板书:雄伟壮观
(3)能抓住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其气势的雄伟。(个别读)
(4)欣赏瀑布一泻千里的景象。
(5)想象:假如你是游客,看到如此气势壮观的瀑布,你会怎么样呢?
(6)齐读这一自然段。
4、出示第5自然段进行品读。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板书:奄奄一息
(3)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悟。(指名读、齐读)
过渡:昔日的瀑布就象一个身强力壮的年青小伙子,而如今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这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5、讨论第4自然段,明确原因。
6、小结、板书:人类破坏
7、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课后练习4,准备写话。
第3课时
一、 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要用不同的感情去表示瀑布的今昔。
二、 掌握主要内容
1、 巴西总统为谁举行葬礼?
2、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3、 为什么要为瀑布举行葬礼?
三、体会写作特色
引导同学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四 、练习说话、写话。
想象一下,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会说些什么?说一段话详细描述这个局面,并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1、考虑、讨论。
2、练习写话。
3、交流。
五、联系生活,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
作为一名小同学,你能做些什么事来维护环境?
板书:
雄伟壮观
瀑布人 破
为 坏
奄奄一息
课后反思: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学刚开始,在提示课题后,俺引导同学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身就能读懂”,意在激起同学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然后让同学用“原先俺不知道。。。读了课文后知道了。。。”句式来谈收获,这样不但能体现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而且有利于调动同学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俺在朗读训练上体现出了过程性。注重了同学自读自悟,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同学真正在课堂上自身读书,从而有所感悟,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去代替同学的朗读实践。每个同学都有自身的体验,一开始俺让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在读中充沛体现同学的个性。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同学对课文的多元解读,真正的做到了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特殊的葬礼》教案2
公开课教案:
一.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一篇跟瀑布有关的文章,课前老师安排大家搜集描写瀑布的古诗,谁来把你找到的告诉大家?
现在俺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出示:《特殊的葬礼》。
写课题。(同学们和老师一起)
1.通过刚才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你注意到什么?
(“殊”的结构及写法,“葬”的写法,下半局部与“鼻”的不同,“礼”的部首不要多一点)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来,齐读课题——
再读一遍——
再读一遍——
3.读得真好!谁来把上节课学到的告诉俺们,这次葬礼到底“特殊”在哪里呢?
(巴西总统亲自主持;地点在河上;为一条瀑布举行的)
4.对了,所以说,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二.这条瀑布可不一般,它叫——(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同学们打开书,谁来给俺们介绍介绍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姿?
1.找到的用笔划一划,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名答,出示:原来,……流连忘返。
(如没找全:还有吗?还有谁来补充?
如有争议:的确,后面属于对游客的描写,但俺们以前说过,这叫什么写法?(侧面描写)还有,对游客的描写里有没有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词语?(雄伟壮观、从天而降、巨大水帘))
3.其实啊,这段话就像是一段录像,但是只有用心去读的同学才干看见。
俺先来看一看啊。范读:想不想知道俺看见了什么?(想——)
俺先不告诉你们,你们也来用心地读一读,然后告诉俺,你从哪里看见了什么?
(流量最大——水很多很多
 汹涌——水在不时地翻涌
 咆哮而下——速度很快,声音很响
 滔滔不绝——一刻也不停止
    一泻千里——瀑布很长很远
    从天而降——很高
    巨大水帘——很宽)
每说完一处:你来读一读;还有谁来读一读;邀好友读一读;四人小组读;全班读;想读的一起读;…(相机板书)
4.同桌一个读,一个闭眼看。
5.指名读。
6.同学们读得真好,瀑布真的在俺们眼前出现了!(看图片)
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世界上——(引背)
三.不过啊,这是塞特凯达斯瀑布以前的照片了。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真让人心疼。让俺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出示:几年过去了……都失望地离去。
谁来读一读?
2.每个人都读一读,告诉俺,这次你又看见了什么?
(1.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
  拟人,比喻。读。
  这个比喻句用得好吗?好在哪里?(都不再有力;都曾经年轻。。。)读。板书:奄奄一息
3.瀑布与老人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人老无可挽回,而瀑布是可以通过。。。造成瀑布如此的原因——书上哪里告诉俺们的?自读,哪几个词使你找到了答案?)
板书:大量。。。大量。。。
4.读瀑布现在的样子。
5.同学们理解得真透彻!在这一段里,你除了看见瀑布令人心痛的样子,还有没有听到什么?(游人会说的话)
   多请几人说。
四.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消亡的实际,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呢?
    多请几人读。
1.俺们这里有一个人参与了当时的葬礼,还发了言。你们想不想听听他说了什么?让俺们用掌声请他上来!
2.还有一个人也参与了当时的葬礼。(再请一人说)
3.还有谁也参与了当时的葬礼?(多请几人说)
五.俺们身边有这种在“维护环境,保护地球”方面做得不够的地方吗?
    回家后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俺们南京在哪些方面做的还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写一个调查报告,交给环保局或新闻单位,让俺们一起来做21世纪的环保小卫士,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特殊的葬礼》课后反思3
“感悟”是一个既古老又时尚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它是与佛教佛学同时诞生的;说它时尚,因为它是近几年才进入俺们视野的有关语文学习的一个新名词。于是,在语文课程领域,关于“感悟”的界说和演绎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人们对“感悟”的掌握难免有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尴尬:读书时间不充沛,急于让同学感悟的有之;忽视相关的生活积累,架空同学感悟的有之;片面强调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积累和运用的有之;片面强调局部深入,忽视对课文整体感悟的有之;片面强调个性化感悟,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有之;滥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活动扮演,弱化文本的阅读与感悟的有之……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到底如何引导同学去真切地感悟,如何走出“感悟”的误区,让《语文课程规范》中这一重要概念真正落到实处呢?这些问题一直苦苦地困扰着俺。俺考虑着,尝试着,于是就有了《特殊的葬礼》的三次教学。
  一教《特殊的葬礼》:感受“人文”的魅力,沐浴“人文”的光辉
  第一次教《特殊的葬礼》是在2001年12月,地点是杭州。当时,《语文课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刚刚公布。俺反复地阅读了《规范》,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热点话题上,这就是“感悟”。俺的初步认识是:“感悟”是相对于“人文”而言的,它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的熏陶和感染,尊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事实上,读完一篇文章,能给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什么词句,而是文中所折射出来的比较笼统的“情”、“理”、“意”、“趣”等,即人文感受。基于这样的认识,俺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悬念揭题。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
  三、再读课文,说感受。(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心情繁重?为什么?)
  四、拓展考虑:在生活中,你还了解或经历过哪些环境“悲剧”?
  五、延伸升华。播放课件:黄果树瀑布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问:读后有什么感受?请你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
  在实际教学中,俺又注意捕获“战机”,不失时机地“煽情”。小朋友们的学习非常投入,特别是目睹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画面后,不少同学都流下了眼泪,纷纷谴责人类破坏环境的可恨行为。有个同学联系生活,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俺痛心,咱们杭州不再是以前的杭州了,天空不再像以前那么蓝了,西湖的水也不像以前那么绿了,真没想到堂堂一个旅游名城,人间的‘天堂’,竟退化到如此惨绝人寰的地步,还不如人家连云港(课前交流时俺介绍过连云港的环保情况),虽是个不算知名的小城市,却很注意环境维护,还积极申报国家级卫生城市。作为一名杭州人,俺真羞愧啊!”听课的1000多名老师也为小朋友们的真情流露所感动,一堂课竟给了十多次鼓励的掌声。
  这样的局面,恐怕是很多老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当时的俺确也曾经陶醉其中,但后来详细地观看了这堂课的教学录像,在反思中隐隐感觉到一种不安:这样的教学似乎少了一点“语文味”。虽然同学说得比较充沛,但说的内容大多离“本”太远,课文中大量的规范的语言文字却没能让同学反复诵读、积累和运用。这样的“说”即使再精彩,其实还是停留在一种浅层次上。看来,这样的“感悟”未免虚空了些。语言文字终究是俺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同学感悟人文的基础,语文课怎么能把“语言文字”给丢了呢?这是语文学习还是环保主题中队会呢?语文课就是这样的感悟人文吗?俺越琢磨感觉越不对劲,于是就萌生了第二次教学《特殊的葬礼》的激动。
  二教《特殊的葬礼》:“得意”也要“得言”,“工具”更须厉练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种倾向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矫枉过正,或许是历史的必定。新《规范》颁发后,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立即转移到了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的一面,其间也难免会出现“工具性”落实不力的现象。其实,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等人文因素主要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的,假如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载体去放大“人文”,那么就会改变语文课程的性质。因此,无论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增加,外延如何扩大,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了语言文字,也就失去了人文感悟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考虑,俺在2002年12月北京的公开教学中,对《特殊的葬礼》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作了调整,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调整后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这样的两局部:
  一、赛读、说话: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说话。
  二、再读深究
  1、读了课文,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原来的瀑布:雄伟壮观 几年后的瀑布:奄奄一息)
  2、想像练说。
  (1)原来的瀑布: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能赞美一番吗?
  (2)几年后的瀑布: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二读课文后,俺特意布置了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一是课文中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因果关系,能让同学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课文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通过竞赛这一方式增加同学的读书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让同学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更好地巩固“因为……所以……”这一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为后面的深入感悟作好扎实的铺垫,从而实现课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纵观两次想像说话,一去初教《特殊的葬礼》时的“环保味”,小朋友们的语言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有同学这样赞美瀑布:“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假如俺是当年的李白,即使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无法描绘你的美丽!”“塞特凯达斯瀑布,假如俺是当年的李白,情愿永远伴你身边,不想再回唐朝了!”“哇!塞特凯达斯瀑布!你‘谋害’了多少游客的‘胶卷’啊!”在想像瀑布说话时,有同学说:“人们啊,俺真不理解,你们为何这般残暴?俺把这么美的景色给了你们,让你们大饱眼福,你们为何这样夺走了俺的生命?”可以说,这样的“感悟”不只升华了小朋友们的情感,提高了认识,而且发展了小朋友们的语言,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这样的课,语文味就厚重了许多,“人文”的感悟也就不再那么单薄。
  反思四次语言训练:①用“因为……所以……”说话。②赞美瀑布。③瀑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④设计环保广告语。第一次因有课文内容做基础,所以同学说得较全面,而后面三次总有点美中缺乏。大多数同学的语言比较单一,除了前面较精彩的几位外,大多数同学只是限于“美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可恶的人们,你们真不该这样对待俺呀!”等干巴巴的一句。包括环保广告语的设计,同学的语言也是相对集中,无非是“维护环境,保护地球”、“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在中国重演!”等等,有些还和前面的说话内容发生了重复,这样的训练似乎也少了一些东西,只是给同学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一味地让他们去表达,但没有给他们以更细更实的指导,没能从课文语言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身的表达。一句话,吸收内化的问题没解决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给同学提供语言实践的“米”,让他们品尝“有米之炊”的香甜呢?如何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更实一些?如何充沛发挥好课文的“例子”功能,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得更加自然、和谐呢?俺又陷入了深思。
  三教《特殊的葬礼》:让“感悟”在“工具”和“人文”的视界中自由徘徊
  经过前两次教学,俺进行了长长的反思: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人文吗?“感悟”就是指感悟“人文”吗?“感悟”中就不能有“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小学阶段,“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孰轻孰重?……困惑中,俺把目光投向了哲学。语文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好比哲学概念中的“物质”和“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着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升华。同样,语文中的”工具性”是第一性的,”人文性”是第二性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所在,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却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从这一点动身,小学作为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就更应务实些,应引导同学牢牢地抓住几乎人人经过努力都能掌握住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说白了,即工具性,而不是过早过多地让他们去感悟尽管付出努力却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当然,并不是说俺们只让同学去积累运用语言,只抓工具性而放弃人文性,事实上,人文性一直就寓于工具性之中,抓住了工具性就有了感悟人文性的物质基础,就等于抓住了人文性。“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基于这种认识,俺决定把最后“设计环保广告语”这一环节改为“替巴西总统设计葬礼演讲词”,其它环节和第二次一样。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悬念揭题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
  三、赛读、说话
  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说话
  四、再读深究
  1、读了课文,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原来的瀑布:雄伟壮观 几年后的瀑布:奄奄一息)
  2、想像练说。
  (1)原来的瀑布: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能赞美一番吗?
  (2)几年后的瀑布: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五、拓展考虑
  在生活中,你还了解或经历过哪些环境“悲剧”?
  六、延伸升华
  想一想,在这个特殊的葬礼上,塞特凯达斯总统会说些什么?请你为他设计一下葬礼演说词。
从设计意图上看,这一次和第二次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上有了更为明确的思路,在指导战略上更加注重一个“实”字,一切从课本语言动身,充沛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巧妙地让同学迁移运用课文中的规范语言,让“感悟”落到实处。
  第三次教学《特殊的葬礼》是2003年10月,地点在广州。这一次,当教学进入“想像说话”环节,同学的语言比较单调时,俺就没有急于让同学一口气往下说,而是立即话锋一转:“俺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用哪些词句来赞美的?”然后,再让同学起来赞美,结果他们的发言赢来老师们的阵阵掌声,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俺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俺的心中。”有的说“你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让全世界游客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俺一定要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送给你。”有的说“俺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俺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俺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当教学进入“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之时,因有“前车之鉴”,俺便果断地调整了思路,没有急于让同学先说,而是巧妙地引导他们再读课文,让他们“请作者来为自身帮助”,暗示他们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说。看似简单而无意的一个转换,却是一种全新理念的体现,而同时带来的教学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听!小朋友们的语言多么鲜活!“人们啊!想当年,俺汹涌澎湃,咆哮而下,一泻千里,是何等的雄伟壮观,给你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可是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点不懂得去珍惜俺,有些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致使俺的水量逐年减少,逐渐枯竭,再也没有昔日的壮观气势了,俺只能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着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俺多想永远留在你们身边,可是你们就这样把俺给毁了。”……到最后“总统演说”时,俺更是有的放矢,让同学们在读中感悟,在悟中表达,再次为他们搭建了语言实践的平台,他们对文中语言已能灵活运用,他们与课文的对话已逾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个个激qing澎湃,将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环境的忧虑及对人类自身的谴责,通过自身的言语尽情地喷发出来——“亲爱的巴西人民:今天,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来参与这个葬礼,这就是俺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大瀑布,你瞧它,奄奄一息,就像是一具被吸干血液的尸体,静静地躺着,没有了气息,没有了活力。是谁这么狠心,是俺们,是俺们人类。让俺们积极行动起来,维护环境,维护俺们的家园,给它们生存的权利,不要失去第二个、第三个大瀑布。俺希望,这样的葬礼是最后一次,这样的演讲是最后一次。”“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今天,俺们怀着同样沉痛的心情来到这瀑布脚下,来给曾经给俺们带来无限骄傲和快乐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这个特殊的葬礼。想当年,她是多么的雄伟壮观,她那一泻千里的气势让世界各地的多少游客流连忘返,而今,她却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物是人非啊,这让人多么的痛心疾首!瀑布的消亡,俺作为巴西总统是有责任的,俺希望大家从今天起立即行动起来,维护自然生态,保护俺们生存的地球,保护俺们心爱的家园,让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历史不再遗憾!最后,俺想发自肺腑地说一声:‘塞特凯达斯瀑布,原谅俺们的无知吧!阿门!’”
  虽然较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有着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但语文并不等于人文,人文较之语文有着更为宽泛的内容。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爱抚的举动……激动人心的掌声,慷慨解囊的捐助,拔刀相助的壮举……无不体现了人文的“魅力”。语文就是语文,只不过是较多地体现了一些人文精神而已,人文绝非语文一科能够独当其任,谁能说思品、社会、自然中没有人文?谁又能说数学、音乐、美术中没有人文?因此,语文应当坚持固有的个性,它首先是作为一种语言存在的。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其最核心、最实质的成分还是语言。而“语言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生善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中”“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想像一种语言就是想像一种生活”。母语教育学什么?无外乎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语文素养,濡养深厚灵动的文化内涵。即使同一篇课文,对于小同学来说,由于阅历太浅,实践太少,对文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较难掌握;对中同学来说,可能就比较容易;对于大同学来说,可能就会理解得更为透彻和丰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以后的岁月中还会有更深更新的认识,有时也许一生都无法感悟清楚。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文字,小同学完全有能力模仿运用,并且毫不比中同学逊色。俺们何不趁此良机多给他们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呢?难道只有等到完全理解了才干运用吗?
  当然,语文教学绝不只仅是培养同学掌握一种工具技能,从久远看,更应注重涵养同学的情操情趣,培养同学的灵性和想象力、发明力,发展同学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qing和思想,代表人类的发明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考虑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浸润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完整体现,才干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既不能简单地否定语文训练,片面地强调“人文性”,又不能置“人文性”于不顾,一意孤行地抱住“工具性”不放,这都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夯实语文的“工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和熏陶,应该充沛发挥好课文的“例子”功能,从语言实践动身,引导同学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明,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让“感悟”始终在“工具”和“人文”的视界中自由地徘徊。唯有这样,“感悟”才干真正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5: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