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0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特殊的葬礼》课后反思3
“感悟”是一个既古老又时尚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它是与佛教佛学同时诞生的;说它时尚,因为它是近几年才进入俺们视野的有关语文学习的一个新名词。于是,在语文课程领域,关于“感悟”的界说和演绎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人们对“感悟”的掌握难免有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尴尬:读书时间不充沛,急于让同学感悟的有之;忽视相关的生活积累,架空同学感悟的有之;片面强调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积累和运用的有之;片面强调局部深入,忽视对课文整体感悟的有之;片面强调个性化感悟,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有之;滥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活动扮演,弱化文本的阅读与感悟的有之……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到底如何引导同学去真切地感悟,如何走出“感悟”的误区,让《语文课程规范》中这一重要概念真正落到实处呢?这些问题一直苦苦地困扰着俺。俺考虑着,尝试着,于是就有了《特殊的葬礼》的三次教学。
一教《特殊的葬礼》:感受“人文”的魅力,沐浴“人文”的光辉
第一次教《特殊的葬礼》是在2001年12月,地点是杭州。当时,《语文课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刚刚公布。俺反复地阅读了《规范》,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热点话题上,这就是“感悟”。俺的初步认识是:“感悟”是相对于“人文”而言的,它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的熏陶和感染,尊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事实上,读完一篇文章,能给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什么词句,而是文中所折射出来的比较笼统的“情”、“理”、“意”、“趣”等,即人文感受。基于这样的认识,俺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悬念揭题。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
三、再读课文,说感受。(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心情繁重?为什么?)
四、拓展考虑:在生活中,你还了解或经历过哪些环境“悲剧”?
五、延伸升华。播放课件:黄果树瀑布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问:读后有什么感受?请你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
在实际教学中,俺又注意捕获“战机”,不失时机地“煽情”。小朋友们的学习非常投入,特别是目睹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画面后,不少同学都流下了眼泪,纷纷谴责人类破坏环境的可恨行为。有个同学联系生活,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俺痛心,咱们杭州不再是以前的杭州了,天空不再像以前那么蓝了,西湖的水也不像以前那么绿了,真没想到堂堂一个旅游名城,人间的‘天堂’,竟退化到如此惨绝人寰的地步,还不如人家连云港(课前交流时俺介绍过连云港的环保情况),虽是个不算知名的小城市,却很注意环境维护,还积极申报国家级卫生城市。作为一名杭州人,俺真羞愧啊!”听课的1000多名老师也为小朋友们的真情流露所感动,一堂课竟给了十多次鼓励的掌声。
这样的局面,恐怕是很多老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当时的俺确也曾经陶醉其中,但后来详细地观看了这堂课的教学录像,在反思中隐隐感觉到一种不安:这样的教学似乎少了一点“语文味”。虽然同学说得比较充沛,但说的内容大多离“本”太远,课文中大量的规范的语言文字却没能让同学反复诵读、积累和运用。这样的“说”即使再精彩,其实还是停留在一种浅层次上。看来,这样的“感悟”未免虚空了些。语言文字终究是俺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同学感悟人文的基础,语文课怎么能把“语言文字”给丢了呢?这是语文学习还是环保主题中队会呢?语文课就是这样的感悟人文吗?俺越琢磨感觉越不对劲,于是就萌生了第二次教学《特殊的葬礼》的激动。
二教《特殊的葬礼》:“得意”也要“得言”,“工具”更须厉练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种倾向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矫枉过正,或许是历史的必定。新《规范》颁发后,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立即转移到了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的一面,其间也难免会出现“工具性”落实不力的现象。其实,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等人文因素主要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的,假如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载体去放大“人文”,那么就会改变语文课程的性质。因此,无论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增加,外延如何扩大,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了语言文字,也就失去了人文感悟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考虑,俺在2002年12月北京的公开教学中,对《特殊的葬礼》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作了调整,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调整后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这样的两局部:
一、赛读、说话: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说话。
二、再读深究
1、读了课文,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原来的瀑布:雄伟壮观 几年后的瀑布:奄奄一息)
2、想像练说。
(1)原来的瀑布: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能赞美一番吗?
(2)几年后的瀑布: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二读课文后,俺特意布置了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一是课文中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因果关系,能让同学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课文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通过竞赛这一方式增加同学的读书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让同学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更好地巩固“因为……所以……”这一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为后面的深入感悟作好扎实的铺垫,从而实现课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纵观两次想像说话,一去初教《特殊的葬礼》时的“环保味”,小朋友们的语言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有同学这样赞美瀑布:“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假如俺是当年的李白,即使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无法描绘你的美丽!”“塞特凯达斯瀑布,假如俺是当年的李白,情愿永远伴你身边,不想再回唐朝了!”“哇!塞特凯达斯瀑布!你‘谋害’了多少游客的‘胶卷’啊!”在想像瀑布说话时,有同学说:“人们啊,俺真不理解,你们为何这般残暴?俺把这么美的景色给了你们,让你们大饱眼福,你们为何这样夺走了俺的生命?”可以说,这样的“感悟”不只升华了小朋友们的情感,提高了认识,而且发展了小朋友们的语言,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这样的课,语文味就厚重了许多,“人文”的感悟也就不再那么单薄。
反思四次语言训练:①用“因为……所以……”说话。②赞美瀑布。③瀑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④设计环保广告语。第一次因有课文内容做基础,所以同学说得较全面,而后面三次总有点美中缺乏。大多数同学的语言比较单一,除了前面较精彩的几位外,大多数同学只是限于“美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可恶的人们,你们真不该这样对待俺呀!”等干巴巴的一句。包括环保广告语的设计,同学的语言也是相对集中,无非是“维护环境,保护地球”、“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在中国重演!”等等,有些还和前面的说话内容发生了重复,这样的训练似乎也少了一些东西,只是给同学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一味地让他们去表达,但没有给他们以更细更实的指导,没能从课文语言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身的表达。一句话,吸收内化的问题没解决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给同学提供语言实践的“米”,让他们品尝“有米之炊”的香甜呢?如何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更实一些?如何充沛发挥好课文的“例子”功能,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得更加自然、和谐呢?俺又陷入了深思。
三教《特殊的葬礼》:让“感悟”在“工具”和“人文”的视界中自由徘徊
经过前两次教学,俺进行了长长的反思: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人文吗?“感悟”就是指感悟“人文”吗?“感悟”中就不能有“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小学阶段,“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孰轻孰重?……困惑中,俺把目光投向了哲学。语文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好比哲学概念中的“物质”和“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着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升华。同样,语文中的”工具性”是第一性的,”人文性”是第二性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所在,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却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从这一点动身,小学作为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就更应务实些,应引导同学牢牢地抓住几乎人人经过努力都能掌握住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说白了,即工具性,而不是过早过多地让他们去感悟尽管付出努力却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当然,并不是说俺们只让同学去积累运用语言,只抓工具性而放弃人文性,事实上,人文性一直就寓于工具性之中,抓住了工具性就有了感悟人文性的物质基础,就等于抓住了人文性。“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基于这种认识,俺决定把最后“设计环保广告语”这一环节改为“替巴西总统设计葬礼演讲词”,其它环节和第二次一样。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悬念揭题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
三、赛读、说话
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说话
四、再读深究
1、读了课文,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原来的瀑布:雄伟壮观 几年后的瀑布:奄奄一息)
2、想像练说。
(1)原来的瀑布: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能赞美一番吗?
(2)几年后的瀑布: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五、拓展考虑
在生活中,你还了解或经历过哪些环境“悲剧”?
六、延伸升华
想一想,在这个特殊的葬礼上,塞特凯达斯总统会说些什么?请你为他设计一下葬礼演说词。
从设计意图上看,这一次和第二次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上有了更为明确的思路,在指导战略上更加注重一个“实”字,一切从课本语言动身,充沛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巧妙地让同学迁移运用课文中的规范语言,让“感悟”落到实处。
第三次教学《特殊的葬礼》是2003年10月,地点在广州。这一次,当教学进入“想像说话”环节,同学的语言比较单调时,俺就没有急于让同学一口气往下说,而是立即话锋一转:“俺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用哪些词句来赞美的?”然后,再让同学起来赞美,结果他们的发言赢来老师们的阵阵掌声,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俺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俺的心中。”有的说“你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让全世界游客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俺一定要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送给你。”有的说“俺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俺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俺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