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3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之道》课文分析与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之道》课文分析与研究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杨 柳



  课文分析



  课文《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因为我们发现:当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时,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叹息。在自然的规律面前,我们这些自以为是,浅薄无知而又骄傲自大的“文明人”,妄自尊大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又怎能释怀?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一、线索明朗,渗透情意



  《自然之道》是一篇既充满浓浓的情意,又富含哲理的知识性课文。这篇课文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很鲜明:一主一副两条线索,一条主线写人,即旅行者们的所观、所作、所感;一条副线写龟,即小海龟们离巢入海的自然情况。两条线索连环交织,密不可分。一明一暗,使读者的心也随之一起一伏。加上作者的描绘,字里行间渗满深深情意,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随之贯穿文章始末,不,应该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甚至是无法释怀。眼前总是浮现那可爱可怜的幼小绿龟,耳畔总响起这样无奈而悲叹的话语“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小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不得不叹服作者的细腻描述,文笔深厚。



  二、抓住关键,紧扣心弦



  “我”和七个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此行目的本身带有科考意义,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食”。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这些文字流淌着小幼龟是多么谨慎、多么弱小,多么无助啊,我们那颗善良的心肯定为这可爱又可怜的生灵深深同情,所以当我们看到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时”,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可是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紧张、难过、不平、气愤和生物学向导的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也许是见惯了太多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向导的冷淡,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责怪。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瞧,作者不正是抓住情感关键,触动读者的心弦吗?此时,我们读者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都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而义愤填膺;都在为作者所做的拯救行动而吁一口长气。我们都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



  三、笔锋陡转,结局意外



  可是文章在这里却来个惊天大逆转,出乎意料之外,沉下心来,细细一想却也似乎在情理之中,这真是“熊的服务”啊!事情的发展让“我”和同伴以及身外的读者都始料不及,瞠目结舌继而神情凝重、暗暗叹息。“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后面的所有描写都围绕着“愚不可及”这四个沉重、残酷、忏悔的字而展开的。四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表的痛苦!



  尽管我们“赶紧摘下帽子”、“迅速抓起幼龟”、“气喘吁吁向海边奔去”,可这已是于事无补,杯水车薪了。我们的自责“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行走着”,向导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在这美丽的黄昏沙滩上拖下长长的影子和无边的惆怅……



  四、四字词语,深刻鲜明



  比如全段用了一连串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群龟入海的景象:“成群结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应是多么的壮观热闹,可如今却是意味着多么的惨不忍睹。再如对“海滩阳光明媚、无遮无挡”的描写,在美丽的海岛黄昏,在五彩的晚霞映衬下,这一幕真可以说是“血色黄昏”,“天空中飞的密密麻麻的食肉鸟”飞上扑下,吃得痛快。“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欢乐的叫声”对我们来说真是极端的讽刺,是多么的刺耳,多么的揪心,多么的无地自容啊,乃至捶胸顿足,呼天喊地。透过这富有张力的文字,我们似乎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而对当时景像那种心灵的振颤、怅悔!真是满纸自责言,一把辛酸泪!我们读者的心也为之一阵阵发紧,几乎有一种汗毛倒竖的感觉。试想,一群刚刚出生不久的小海龟,满怀着对大海的无限希望与遐想,满怀着生命本能对“活着”的渴望,在本以为安全的平坦的沙滩上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时候,却让我们“好心办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生命的渴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



  五、“矛盾”向导,“文眼”关键



  如果说“我”和同伴是“无知之愚”,好心办坏事;可做为生物学家的向导就是“有知之愚”,在规律面前犹豫,明知故犯,做了帮凶。“无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惨痛后果。



  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向导”的话语与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细细体味,“悲叹”比“感叹”表现的感情更强烈,更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这使我不仅想起了达尔文曾经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一种自然之道。而作为生物学家的向导当初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咬啄时,向导对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也用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2)对词语的理解。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愚:傻,笨;及:赶得上。傻得没有人能赶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自然之道》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伯罗蒙塞尔



  伯罗蒙塞尔1942-1999。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大自然的秘密》即(《自然之道》选入课文时有改动。)



加拉帕戈斯群岛



  科隆群岛(Archipiélago de Colón)(台湾译为加拉巴哥群岛)



  原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正式名称哥伦布群岛(Archipielago de Colon)。



  最初发现这个岛时,称它为“斯坎塔达斯岛”(西班牙语意思为“魔鬼岛”)。因为岛上有许多很大的乌龟,所以后来称它为“加拉帕戈斯群岛”(意为“巨龟之岛”)。厄瓜多尔统治这些岛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又改名为“科隆群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简介
  科隆群岛,西班牙语作Islas Galapagos,太平洋东部岛群,位于太平洋东部的赤道上,现在它是厄瓜多尔共和国的一个省,离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于北纬1°40′~南纬1°25′和西经89°14′~92°01′之间。由19个岛及附属小岛及岩礁组成,跨赤道两侧。陆地总面积约7,994平方公里(3,086平方哩),散布在约59,500平方公里(23,000平方哩)的海面上。



  由于岛上生活着世界少见的珍奇动物,在1836年时,英国的大科学家达尔文在环球航海时到这个岛上进行考察。他认为特殊的环境和食物,使这里的动物生长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今天这里的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上,还竖立着达尔文半身铜像。现在的科隆群岛,已于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自然财产保护区”。



科隆群岛的位置

  地理

  科隆群岛由火山堆组成,盾状火山星罗棋布;20世纪中有几个岛屿火山爆发。高高的火山、火山口和巉岩峭壁形成岛上崎岖的地势。群岛中以伊莎贝拉(又称阿尔伯马尔〔Albemarle〕)岛最大,长132公里(82哩)左右,占陆地总面积1/2以上。群岛最高点是伊莎贝拉岛上的阿苏尔山(Mount Azul),高1,689公尺(5,541呎)。第二大岛是圣克鲁斯岛。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奇花异草荟萃之所、珍禽异兽云集之地。盛产大海龟和大蜥蜴。科隆群岛是世界“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之一。在这个岛上,竟有企鹅,信天翁,海豹等动物。因为秘鲁寒流经过时,被浸在寒流里,形成了这一奇观。


           
 


  科隆群岛是一个火山岛,岛上多高山峻岭,许多地方怪石嶙峋,因此初发现这个岛时,称它为“斯坎塔达斯岛”(西班牙语意思为“魔鬼岛”)。这里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四周被汪洋大海阻隔,多少年来这个群岛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生态环境。据专家考查,在这个群岛上,生活着700多种地面动物,80多种鸟类和许多昆虫,其中以巨龟和大蜥蜴闻名世界。海狮,海鸥、海豹,企鹅等寒带动物,也常在这里的海边出现,因此,科隆群岛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群岛以其罕见的动物而闻名,因其巨大的陆龟(古西班牙语称龟为「加拉帕戈斯」)而得名,据信这种龟是地球上生命最长的动物。岛上的动物群和中美、南美洲的动物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岛上多数动物源出那里。越过海洋的困难是动物稀少的原因。两栖动物很少,爬虫也不多,当地特有的陆地哺乳动物只有7种齧齿动物和两种蝙蝠。岛上鸟的种类和亚种只有约80种;陆地上多数鸟类为统称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鸣禽类。



  历史

  原为无人荒岛,巴拿马主教贝兰加(Tomas de Berlanga)在去秘鲁的途中于1535年发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命名拉斯·恩坎塔达斯(Las Encantadas)。在一些岛上发现了印加族陶器碎片,证明在西班牙人以前有人占领这些岛屿。16世纪有许多西班牙航海家在岛上逗留。17世纪末一些海盗以这些岛作为隐匿之所,在19世纪初捕鲸和捕海豹活动取代了海盗掠夺。群岛近300年没有主人,1832年在现今的圣玛利亚(Santa Maria)岛上开始殖民统治,厄瓜多尔正式占领群岛。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35年曾到岛上考察,岛上罕见的动物群对论证他的自然选择学说起了很大作用,群岛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科研价值

  气候特点是雨量较少、湿度低、气候凉爽、水温不高。高等植物约有700种,其中约40%为当地特有的种属。植物与中美、南美洲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干燥低地覆盖著空旷的仙人掌林。海拔较高的过渡地带覆盖著森林,主要树木有腺果藤树、醉鱼树和番石榴。过渡地带上面的潮湿的森林区中为Scalesia属植物林(一种古代遗留下的植被),矮树丛密布。无树的高地上只有蕨类和草类。厄瓜多尔政府于1935年和1959年先後把加拉帕戈斯群岛部分地区画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地。保护地于1968年成为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由厄瓜多尔在建在圣克鲁斯岛上的达尔文生物站的协助下进行管理,生物站的宗旨是促进科学研究和保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土生土长的动植物。

  群岛以其罕见的动物而闻名,因其巨大的陆龟(古西班牙语称龟为「加拉帕戈斯」)而得名,据信这种龟是地球上生命最长的动物。岛上的动物群和中美、南美洲的动物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岛上多数动物源出那里。越过海洋的困难是动物稀少的原因。两栖动物很少,爬虫也不多,当地特有的陆地哺乳动物只有7种齧齿动物和两种蝙蝠。岛上鸟的种类和亚种只有约80种;陆地上多数鸟类为统称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鸣禽类。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岛上耸立着一座座高大的火山,最高的在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伊莎贝拉岛(伊莎贝尔)上,名为沃尔夫火山(1707米),次高的是一座死火山,亦在该岛上,名为阿苏尔山(1689米)。一些火山口形成的天然湖泊犹如镶嵌在火山顶峰的碧玉,晶莹闪亮。崎岖不平的地表堆满了暗红色的火山喷发物。这个群岛虽然距赤道不远,但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这里不适于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繁茂的热带雨林的生长,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丛分布在其沿海地区;高大的树木生长在较高的山坡,树下铺满羊齿类植物。这里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并非终年高温多雨。这样的环境适合热带和寒带动物共同生存。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多种类型的动物:海狮、海豹、海獭、鹈鹕、信天翁、企鹅、反舌鸟、火烈鸟等。


(嘲鸫)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动物在科学上有重大意义,原因如下︰第一,当地特有的种属占很大比例;所有的爬虫(只有一种夜蜥蜴除外)和大多数的留鸟都是当地特有的种属。第二,一些品种在不同岛屿上已有亚种。第三,加拉帕戈斯鸣禽类已有许多来自共同祖先的适应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鸟嘴的形状和大小。第四,许多其他种类是由于适应性而进化的。例如,会游泳的海鬣蜥就是该岛独有的,这种鬣蜥食海草,在某些地方成千上百只爬在沿海岩石上。另一个重要品种是不会飞的鸕鶿。第五,大陆上一度常见的巨龟已经绝迹,只在较大的岛屿上仍作为遗留物存在。此外,一些南极的品种,如企鹅和海豹在岛屿上和热带动物并存。

  太平洋绿龟太平洋绿龟

  (太平洋绿龟)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150公斤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一)形态特征

  海龟属龟鳖目,体长1~1.3米,体重大于100千克,体型巨大,四肢桨状,适于划水。龟头背面有前额鳞1对,背甲盾片相间排列。颈盾板短而宽,椎盾5枚,助盾4对。前肢较后肢短小。背面棕色或橄榄色,腹面黄色。

  (二)食性

  以鱼类、海藻、甲壳类、头足类软体动物为食。

  (三)生殖

  每年6~9月,海龟湾便有成群绿海龟回游来此,上岸产卵。每当夜深人静,雌龟便慢慢地爬上沙滩,在不被水淹的高潮线上,找到合适地点,挖出一个宽大的坑,才开始产卵,每次产卵50~200多枚(图2)。产完用沙土覆盖,龟卵在温暖潮湿的沙滩里自然孵化,经过49~60天,幼海龟例破壳钻出,爬入大海。保护区工作人员帮助幼龟回归大海(图3),海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重点保护动物。

  (四)经济价值

  海龟的经济价值很高,龟肉鲜美、营养丰富,龟板、血及胆汁均入药,目前被列为抗癌食品之一,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五)绿毛龟的品种

  1.青龙戏水:龟的头部、四足、背甲、腹甲、尾部都长有绿毛。

  2.五子夺魁:龟的头部、四足、背甲、腹甲长有绿毛,虽比青龙戏水略差一筹,但仍属罕见,活的珍宝,极为名贵。

  3.牡丹头:仅龟的头顶部长有绿毛,为名贵品种。

  4.天地缨:龟的背甲、腹甲长有绿毛,在水中,似一团绿绒球。

  5.天缨:龟的背甲上长有绿毛。

  6.双缨:龟的两只前足或后足长有绿毛。

  7.三点缨:龟的三只足上长有绿毛。

  8.器缨:四只足上长有绿毛。

  9.吕缨:龟的头、尾长有绿毛。

  10.品缨:龟的头部和两只前足长有绿毛。

  11.胡子缨:脸颊或上下颌长有绿毛,一般不多见。

  12.长毛缨:毛长超过35厘米,称长毛绿毛龟。

  (六)绿毛龟的选择

  1.金寿绿毛龟:外贸出口品种。

  2.麒麟龙尾绿毛龟:孔雀斑绿毛龟、金线绿毛龟为龟中极品。

  世界现存海龟共7种,在中国海域栖息的有绿海龟、螺龟、太平洋丽龟、棱皮龟、玳瑁五种,以绿海龟最多,其余已很稀少。

  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龄增长而渐趋平铺状,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较大,有两爪,后肢短小,仅具一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海藻为食。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纽扣、眼镜框或装饰品;中医学上以甲片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定惊,主治热病发狂、小儿惊风、痈肿疮毒等症。

  棱皮龟

  棱皮龟,也称“革龟”。爬行纲、棱皮龟科,长达2米多,是现存龟鳖类中最大的一种,背面无角质板,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七条纵棱,棱间微凹如沟;腹甲骨化不完全,有五条纵棱,四肢呈鳍足状,无爪,前肢很长,后肢短,尾短。体背漆黑色或暗褐色,微带黄斑,腹面色浅。善于游泳,以虾、蟹、软体动物、鱼类、海藻等为食。肉粗,多脂肪,无食用价值,可制油,卵可食;甲可制装饰品。

  海龟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别名绿海龟,英文名Green turtle

  海龟:hǎi ɡuī

  爬行纲,海龟科。长可达1米多。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肉可食,脂肪可炼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海龟是龟鳖目海龟科的1种。因脂肪呈绿色,又称绿色龟。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产的属于日本海龟,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近海均有分布。海龟上颌平出,下颌略向上钩曲,颚缘有锯齿状缺刻。前额鳞1对。背甲呈心形。盾片镶嵌排列。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11片。四肢桨状。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具1爪。雄性尾长,达体长的二分之一。前肢的爪大而弯曲呈钩状。背甲橄榄色或棕褐色,杂以浅色斑纹;腹甲黄色。生活于近海上层。以鱼类、头足纲动物、甲壳动物以及海藻等为食。每年4~10月为繁殖季节,常在礁盘附近水面交尾,需3~4小时。雌性在夜间爬到岸边沙滩上,先用前肢挖一深度与体高相当的大坑,伏在坑内,再以后肢交替挖一口径20厘米、深50厘米左右的“卵坑”,在坑内产卵。产毕以砂覆盖,然后回到海中。每年产卵多次,每产91~157枚。卵白色,圆形,径41~43毫米,壳革质,韧软。孵化期50~70天。

  居民

  群岛居民主要是厄瓜多尔人,住在圣克里斯托瓦尔(San Cristobal)、圣玛利亚、伊莎贝拉和圣克鲁斯岛上的居民点;有些岛屿实际上没有人迹。观光、捕渔和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有鲈鱼、咖啡和牛供出口。人口约20,000(2004)。

  进化论的诞生地

  1835年,26岁的查尔斯·达尔文跟随一艘名为“小猎犬”号的英国海军测量船来到这里,他在岛上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采集标本,岛上一些物种的差异和特异想象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并令他百思不解。这为他1859年发表的《物竞天择的物种起源》一书提供了原动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岛成为生物学专家和爱好者必去的“圣地”,值得指出的是,达尔文并没有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自然现象证明自己的进化论,年轻的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考察和经历只不过是给了他阐述这一理论的信心而已。后来,在群岛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圣克里斯托瓦)岛上还建立着一座为纪念达尔文而塑造的半身铜像纪念碑,人们为纪念他还把他研究过鸟类的岛取名为“达尔文岛”。现在的生物学专家和爱好者来到这里,似乎是来参观和瞻仰进化论思想的“故居”。

  毫无疑问,给达尔文灵感的就是加拉帕戈斯的成群结队的雀科鸣鸟。所有这些鸟都是偶然从南美洲飞抵这里的古老品系的后代。它们在整个岛上找到了许多闲置的适于栖息的生态环境,并进化成能在体形大小、鸟喙形状、羽毛颜色、声音、饮食和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的13个品种。不同品种的鸟,其嘴部的差异性就是这种适应性传播的最好证明。有些鸟具有典型的食籽喙,另一些以仙人掌植物为食的鸟长有一种长而尖的嘴,还有一些以昆虫为主食的鸟拥有一个小乳头状的鸟喙。啄木鸟不仅长有一个专门的喙,而且还形成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包括用仙人掌刺去捕获裂缝中的幼虫。



  (达尔文鹰:加拉帕戈斯特有的一种猛禽,为纪念达尔文而命名。)

  达尔文发现这里的动植物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发生变化,如生活在各个岛上的同一种鸟类和海龟的形态和习性大不相同。这个发现使他认识到自然也能对物种进行选择,为他的“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达尔文,在岛上建起了达尔文的半身铜像纪念碑和生物考察站,这个岛又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

  世界遗产

  1978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9个火山岛组成,从南美大陆延入太平洋,约1000公里,被人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室”。现存着一些不寻常的动物物种。例如陆生鬣蜥,巨龟和多种类型的雀类。1835年查尔斯·达尔文参观了这片岛屿后,从中得到感悟,为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今天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已经被规划成国家公园,自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更收到厄瓜多尔政府的重视,来这里的游客的数量被官方严格控制,以确保岛上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绿龟、嘲鸫等食肉鸟的资料,以及太平洋、加拉巴哥群岛的有关情况。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初步感知题目。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看你从中能有什么收获?



  3.(老师板书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4.初步猜测“自然之道”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地来猜猜!(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过渡:同学们,“自然之道”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相信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先自己来读读课文吧!



  2.明确读书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把课文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1)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么办?指名说。



  (2)对!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更重要的事自己动手查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等)



  3.检查自读情况。(由字到词到句到段的检查)



  (1)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侦察、企图、蠢事、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



  (2)对“幼”、“嘲”、“企”、“愚”等字可口头多组词,再选词练习说话。



  (3)将文中带生字新词的句子出示出来读一读。(也可以是难读的句子)



  如: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4)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非常认真,读得热火朝天。好!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谁自告奋勇来试一试?



  读时发现问题师生集体纠正。(在理解词语时可用词练习说话;可结合字词典;根据文本,联系上下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4.同学们,现在请你再次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相信你一定又有新的体会。



  学生发言预测:或许会说生物的自然生存规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5.小结,交流初读感受。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认识许多生字新词,并把句子读通,课文读得较流利,你们收获真多!



  (2)现在说说你的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也可以提出来?(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明确事情的起因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我们再次跟作者一起登上加拉八哥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一二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感觉如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兴奋、好奇和期待)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当幼龟从龟巢到大海需要一段不短的沙滩,你的心会想些什么?



  5.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可爱的幼龟啊,它们会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吗?这一巢的幼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关注这些可爱而勇敢的小绿龟,再来深入探讨“自然之道”。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出“道”



  1.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个小故事。愿意听吗?



  (在音乐声中老师娓娓道来)



  故事:小时侯我在外婆家玩,发现母鸡正在孵小鸡,我天天盼着蛋壳里的小鸡崽出世。有一天,发现蛋壳已裂开一条缝,幼鸡正在蛋壳里面痛苦地挣扎,我于心不忍,便用手指在蛋壳的裂缝处捅个洞,帮助幼鸡脱壳而出。可是这只光秃秃的幼小的生命却因没有得到足够的孵化时间,身体干瘪,腿脚无力,根本站不起,不久便死去了。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作简短的讨论)



  2.是的,幼体成鸡、脱壳而出是痛苦的,但是,这是一只幼鸡必须经历的过程。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看似残酷,但其实却蕴涵着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继续探讨的自然之道。



  二、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听写。(老师说词的意思,学生根据词义写词。)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老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这儿,最容易错的字是“贯”中间是斜竖。“愚”字的一竖贯穿下来。把自己容易错的字再书写一遍。



  学生订正写错的字。



  3.(出示一段内容)选择听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  )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



  (1)指名读这段话。



  (2)全班齐读。



  (3)同学们,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4.过渡:同学们,瞧瞧“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可我们还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哪些地方是愚不可及呢?



  三、换位思考,深入读书理解学习。



  (一)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1.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



  2.明确学生自学要求。



  同学们,答案就在书中,先听清要求:细细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请赶快走进3──5自然段吧!你们就是游客呀!



  3.学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老师巡视)



  4.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5.汇报。



  预测:学生若从书中直接找“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老师便引导: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1)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①老师示范教方法:(课件出示书本语言和老师转化后的语言比较)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老师边说边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我们的确愚不可及,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还看到嘲鸫啄乌龟的头。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乌龟的行为呢?”



  ②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们,比较一下,老师和你们所说的怎么不一样?



  预测:这时学生会发现问题:老师,我们就是直接把书上的句子读了一遍。



  学生可能会说怎么“愚不可及”没有说出来。



  这样使学生发现老师会根据书中的句子说明自己是怎么愚不可及的。(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③这时教师趁机鼓励:对,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就这样读书,深入理解,把书读到心里去。你们就是那些岛上的游客呀,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呀!继续!



  6.学生继续读书,尝试把书本语言进行转化。



  7.交流读书感受。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8.根据方法深入理解学习: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



  9.继续汇报。



  (1)同学们,刚才学习非常认真!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呀?



  预测:



  ①学生可能会汇报:向导可是个生物学家呀!我们怎么就不好好考虑考虑呢?好好想想他说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的话?这样富有哲理的话呢?



  我们却非要坚持,真是愚不可及!



  我们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向导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我们傻呀!



  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②教师可顺势总结: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③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我们太蠢了,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至海龟受到巨大伤害。



  (2)出示: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①同学们,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大家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②过渡:同学们,幼小的绿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我们看看此时的海岛──



  (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六自然段。



  老师引读六自然段第一句话。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老师用手势让学生接读下去。



  (三)读中体会,学习七八自然段。



  1.引导学生看插图,师过渡:尽管我们反应迅速,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可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呀!人啊!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已走向反面。



  2.此时抬头仰望天空,老师边做动作边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同伴说的话。



  学生接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第二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读这句,在读中理解)



  预测:师: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继续读这句)



  3.同学们,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请自由地用心地读一读七八自然段吧!好好体会、体会。



  4.来,同学们,再端起书来,把心放进书里,让我们再次放声朗读七八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5.别看这小小的绿龟,它们可懂得生存之道哇!外面的世界充满险恶,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险恶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两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读吧!齐读!再读!



  四、再读课文,发挥想象写话。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多么惨痛的结局。向导呢,何尝不内疚呢?何尝不深深地自责呢?



  同学们,好好读读吧,读出我们的悔恨、我们的痛苦、我们的痛心!



  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还有向导那复杂的感情,难以言表的感情!



  (出示句子)



  向导心里难受极了: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读后引导学生理解想象向导到底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预测:



  学生可能会说:我是学生物的,知道自然之道,竟然没有拦住这些无知的游客。我失职。



  原本想通过事实教育大家,没有想到酿成这么大的悲剧。我有罪。



  哦!明明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恨啊!



  我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我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我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啊。



  ……



  3.原本无奈的向导现在多了一份悲伤,一份自责,一份愧疚!读出他无限的悲叹:



  (老师满怀感伤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读中理解;理解中再读)



  学生读:指名读;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回归“道”,升华主题,延伸文本。



  1.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记得我们第一课时开课就说了,在初读了课文后也感知了“自然之道”,现在你们应有更多不同的理解了吧?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引导学生说、悟“道”:



  预测:生: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



  生: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



  2.过渡延伸: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这“道”不是我们第一节理解的简单的“规律”概念化的两字,而是──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照应开课: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你们讲的那个小故事吗?在幼体还未成鸡,欲脱壳还未脱壳的时候,老师想减轻它的痛苦,想帮它,却干了一件傻事……现在你有新的发现吗?对!这个故事也蕴涵着自然之道。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3.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静心读书,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把书读到自己的心里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断地运用这种读书方法,你一定会享受读书的快乐,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五、拓展学习,实践中感悟



  1.学完课文,布置综合性学习: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布置以后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时间。



  2.小练笔。把自己在大自然中受到的启发、实践等写一写。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 人 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之道》练习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òu guī  chǔn shì  hǎi ōu  zhēn chá



  (  ) (  ) (  ) (  )



  yú bù kě jí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语



  冒(  ) 察(  ) 幼(  ) 嘲(  ) 吁(  )



  帽(  ) 查(  ) 幻(  ) 潮(  ) 呼(  )



  秀(  ) (  ) (  ) 季(  ) (  ) (  )



  三、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沙滩 (  )地飞来



  (  )的幼龟 (  )地说



  (  )的食肉鸟 (  )地抱起



  四、课文中像争先恐后这样的四字词语很多,找一找,抄几个自己喜欢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读一读、做一做。



  1.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1)读了这句话,我从“极不情愿”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颓丧”一词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从“悲叹”一词我知道向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用“如果……就……”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从“鱼贯而出”这个词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成语“愚不可及”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愚不可及”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哪些人类行为遵循自然之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



  1.我国渔业部门规定,我国各大海域在鱼类产卵季实行伏季休渔,并规定渔网网眼不能过小。



  2.在青海湖下游水坝修建湟鱼洄游水道保护湟鱼在产卵季节洄游产卵。



  3.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



  4.把草原开垦成农田。



  5.人类在18世纪大规模捕杀渡渡鸟造成渡渡鸟灭绝。



  6.英国人把兔子带到澳大利亚,造成兔子繁殖泛滥成灾,破坏草场,为保护草场,又用狗大规模捕猎兔子,造成野狗泛滥。



  7.美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牧场用巨型仙人掌做天然篱笆,造成仙人掌大量繁殖。



  七、找一找我国古代关于遵循自然之道的成语:如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八、阅读能力训练



  在长期的生活中,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为了生存,不断适应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卫本领。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树枝上昆虫聚集。一群鸟儿飞来了。蝉最先察觉,“嗖”地一声飞走了。梨春象和金龟子却乒乒乓乓地滚下树来,在地上一动不动地装死。在蓝蓝的大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向着海参扑去。“噗哧”一声,一股水流夹着海参的肚肠射向大鱼,海参趁机走了,大鱼得意地吞食了海参的内脏后,向着乌贼扑过去。突然,海水一黑,什么东西也看不清啦。荒漠一角,烈日炎炎。一群斑马正嚼食小草。突然,传来一声猛狮的吼叫。顷刻,所有的斑马奔跑起来。担任警卫的大斑马跑在最后,还不时回过头来察看敌情。眼看猛狮就要追上来……大斑马收住脚步停了下来,昂首立鬃,向着飞驰的同伴一声凄叫,横身倒下,猛狮扑了上去……动物常常运用“排毒自卫”、“残体自卫”、“假死自卫”、“牺牲自己”等方法保护自己。



  1.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可以分成几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我这些动物的“自然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调查小练笔。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写一写。



《自然之道》拓展阅读



  达尔文曾经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一种自然之道。



自由与生命



〔美〕索尔·贝娄



  八月一天的下午,一群小孩子在兴致勃勃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唱歌,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她为我一个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她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她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我感到万分高兴,真实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她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来为喂她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她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了吗?



  那天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那小可怜儿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了。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读一读,想一想



  1.文中的“我”为什么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了?



  2.短文讲了一件关于“自由与生命”的什么事?



  3.你是怎么理解“自由”与“生命”的?



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但是在它40岁的时候却要面临一场劫难。这个时候,它的噱变得又长又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变得又浓又厚,使得翅膀越来越沉重。



  这个时候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次痛苦而漫长的蜕变。在这个充满煎熬的蜕变过程中,它必须很努力的飞到山顶,用它的噱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噱长出来。然后它要用新长出来的噱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留下斑斑血迹。在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还要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可以重新开始振翅飞翔,度过后面30年的岁月。



  读一读,想一想



  1.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鹰的什么故事?



  2.鹰为什么要用它的噱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



  3.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美国的灭狼护鹿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狼是鹿的天敌,威胁着鹿的生存。



  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到1930年累计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读一读,想一想



  1.“美国的灭狼护鹿”行动是怎么一回事?



  2.美国的灭狼护鹿行动的目的为什么没达到?



  3.你从美国的灭狼护鹿行动中得到什么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3: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