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09:4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泉映月》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2、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
    2、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学生组织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介绍:
    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
三、作品介绍: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四、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对生活的描述。
    2、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3、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4、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5、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五、介绍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
六、请同学谈谈欣赏这首乐曲后的体会。
七、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作画意图。
八、小结:
    教育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09:41:16 | 只看该作者
《二泉映月》教案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为二胡独奏,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首弦乐合奏曲。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其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二泉映月》本为无标题乐曲,此曲曲名由几人即兴而定。因此,在理解音乐上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着手,乐曲主题段落由三个乐句组成,乐曲后几段,以第一乐段为基础采用“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写成。
教学目标:
    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二胡、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1、听主题片段:
    (1)教师:请大家分辨这段音乐主题片断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音乐片段中得主奏乐器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二泉映月》主题播放。
    (3)学生:学生谈对音乐片段的听辨结果。
    2、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说明:创设教育环境,在学生听辨结果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二、新课:
    A学生交流:
    1、学生展示各自课前要求搜集的成果。(文字、图片、音乐不同版本、生平。)
    2、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搜集内容。
    3、表演组:器乐形式、声乐形式、舞蹈形式表现《二泉映月》。
    B教师展示交流:
    1、《二泉映月》的不同表现形式:钢琴独奏、弦乐五重奏、舞蹈片断欣赏。
    2、照片欣赏:无锡故居、二泉映月、锡惠公园等。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平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在师生间的纽带作用,拉近了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在此环节对学生的介绍与展示做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不同视角,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准备过程,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可以共同探究的话题。)
    C主题欣赏:
1、唱谱例
    (1)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有几种分发?主要的感觉依据?
    (3)三个乐句间的关系?
    提示:后一句的起音与前一句的结束音是否相同?
    学生谈认识。
    教师: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连接方式:鱼咬尾。(顶真格)
    2、再听谱例
    感受三个乐句的旋律、情绪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提示:音区上三个句子的特点。旋律、节奏上三个乐句的变化特点。)
    D听全曲
    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无锡天下第二泉边聆听盲艺人阿炳为我们演奏此曲。(闭上双眼或关闭灯光,情景设置。)
   教师: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
   说明:
    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三 、课堂小节
    教师: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09:42:02 | 只看该作者
《二泉映月》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部分:
    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部分:
    1、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并介绍阿炳其他的乐曲,以及说唱曲。
    (1)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多媒体展示二胡的结构图),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像同学们介绍《二泉映月》取名的由来。
    (3)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要求学生从书上查阅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欣赏《二泉映月》。
(2)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
    (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分析乐句的情绪。
    4、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并写在课本上,用自己的感情去填写相应的位置。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
    (2)运用古诗启发情感。
三、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1: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