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5-3-9 11:18:55
|
只看该作者
《蜜蜂过江》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纳西族的音乐风格有所了解。
2、喜爱民间音乐的特色,让学生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
2、感受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课前准备:
小提琴、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二、聆听《蜜蜂过江》
1、师介绍这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这首曲子选自《纳西一奇》,这部交响音诗由当代中国作曲家朱践耳完成于1984年春。同年在第十一届“上海之春”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黄贻钧指挥。这部作品以云南纳西族的口弦音乐为基本素材。纳西族民间音乐中小巧玲珑的口弦,更是别具一格,为诸奇中之又一奇。于是这部作品便以此而取名。
2、播放乐曲。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它用音乐造型手法,描绘蜜蜂由远而近,越过滔滔江水后又逐渐远去,意在以勤劳、不畏艰险的蜜蜂象征纳西人民勇敢豪放的性格。
4、师生小结。
三、分析歌曲
1、聆听乐曲,想一想它能够分为几个段落。
2、讨论交流。
音乐由三个段落组成,以小提琴和长笛交替演奏的十六分音符旋律为蜜蜂主题,用音色粗壮的铜管描绘大江。蜜蜂主题为D调,大江主题为降A调,两主题的叠合,刻画了由远方嗡嗡飞至的蜜蜂遇到拦断了道途的江水。第二段,两主题的调性分别作上、下小三度的推移,在F调上重合,描绘蜜蜂在江河上空飞越。第三段,两主题的调性再次分别作上、下小三度推移,蜜蜂的调性(降A)与大江的调性(D)正好是第一段两主题调性的互换,意味着蜜蜂飞过大江后,“弱者” 变成了“强者”、貌似强大的江流被小蜜蜂“征服”了。
3、教师总结。
四、下课。
师生再见,学生听音乐离开教室。
五、教后感:
乐曲《蜜蜂过江》表现了以蜜蜂形象体现了纳西族人民勤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学生聆听得很认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