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3: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祥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让学生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能正确表达商和余数,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重难点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打交道,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情境图)

师: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们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支铅笔。豆豆想:这10支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要跟大家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师: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

师:每人分2支,可以分几人呢?每人分3支、4支、5支呢?让我们来分一分吧!

二、  自主探究

1、  教学例1

师: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人呢?请位同学上台来分一分。(学生演示分法,展示分的结果)

师: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现在我们一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记录表)

师:如果每人分3支、4支、5支,分别可以分给几人呢?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分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5
---
3
3
1
4
2
2
5
2
---






师:观察以上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把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师: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该怎么列式计算?

(10÷2=5(人),铅笔正好分完了。)

师:10支铅笔每人5支,可以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该怎么列式计算?

(也正好分完,算式10÷5=2(人)。

师: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被除数÷除数=商)

师: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

(每人分3支,只能够分给3人,还剩下1支,剩下的这1支不够再分给一人了。)

师:那剩下的这1支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吧这个平均分时分不完或剩余的数叫作余数。算式应该写成10÷3=3(人)······1(支),在3人的后面加6个小圆点之后写下剩余的数,并写上这个数的单位。

带领学生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师: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10÷4=2(人)······2(支)

师:比较上面的几道算式,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在分不完的情况下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分不完但是又不能再分的、剩下的数)

教学例2

师:下面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我们可以用4根小棒摆1个长方形,8根摆2个正方形。(边讲解边演示)像这样继续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先摆一摆,在写出除法算式,并把教材第2页的表格填完整。

学生在小组内摆小棒、写算式、填表格,并交流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展示填写表格的结果。

小棒根数
12
13
14
15
16
正方形个数
3
3
3
3
4
余下的根数
0
1
2
3
0

师: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余数可能是1、2或3,不能是4)

师:为什么不能是4呢?(如果余数是4,即余下4根小棒,那么就可以再摆1个正方形,也就是说余下4根小棒的话,就又够分成一组了,还可以继续分)。

师:这说明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呢?(余数都比除数小)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1: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