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2-6 21:33:25
|
只看该作者
《滚核桃》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情境与节奏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进行关于这一联系的创作。
教具:
打击乐器、多媒体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模打节奏练习。
3/4 ×××∣×××∣×××∣×××‖ 节拍特点:强 弱 弱∣强 弱 弱‖。
2/4 ××∣××∣××∣××‖ 节拍特点:强 弱∣强 弱‖。
节奏:属于音乐要素的一种,和声乐作品相比,在器乐作品中,由于缺少歌词的诠释,所以器乐作品往往通过音乐本身特有的语言即音乐要素来表达一定的情境和意义。在众多音乐要素中,节奏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打击乐就是把节奏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形式,现在让我们迈出器乐欣赏的第一步,首先来领略一下中国鼓乐的魅力。(视频欣赏鼓乐演奏《中国龙》)
二、《滚核桃》。
1.《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通过欣赏感受音乐情绪色彩,观察演奏技法以便于用到今后的小组节奏练习中,思考作品的结构,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欣赏作品。
欣赏过后,师生交流作品表现的内容——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并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
结构:头、身、尾(重点)。
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教师问题设置关注在头尾相似之处,与身的部分对比之处。明确头尾部分具有散板特点,无明显的规律的律动,中间身的部分才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分段欣赏三个部分片断,进一步明确作品段落。
创作与探究: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利用乐器,也可以自己发现其他发音物体创造头、身、尾结构的短小的节奏作品。表演。(创作过程中,注意引导段落的区分可以用音色、节奏等对比体现)
2.教师引导学生再度创作《滚核桃》。
首先,再次欣赏“身”的片断,学生练习节奏:
0× ×︱0× ×∣ 0× 0××︱0×× ×‖
教师利用拍肩表现空拍0,用拍手声表现×。把这段节奏循环作为“身”。
头——弱起的跺脚声,随着小组的依次进入增强然后渐弱。
身——《滚核桃》骨干节奏为主不断反复,加速,增强最后达到高潮。
尾——与头相似。
最后,教师利用手势引导学生完成作品:
3.现在的大多数高中生都喜欢现代节奏强烈的流行音乐,对传统民间音乐知之甚少,可传统民间音乐更应该影响这一代青少年,使我国的民间文化流传甚至发扬,他们应该是传统民间音乐欣赏者、拓展者、创作者。因此,为更好地调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深化与小结。
音乐源于生活,为体现其自律美所以又高于生活。我们从创作过程的实践体验中了解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境之间的关系,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这些音乐要素的感知,张开感官的触角,体验音乐中的律动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如家中用簸箕簸谷子时有节奏,挖地时有节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