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阅读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腹中空空毫无写作素材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也实在很为难他们。那该如何来攒积文学中美好的点滴呢?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学生写作中最易积攒素材的第一手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且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等名篇,文中有很多值得欣赏的优美语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读多了,记多了,写作时可“汲取”的资源也就多了。
我在班级中提倡开展“剪报和抄报”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的好文章,好文段,或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趣事儿及时地记下来。剪裁好并自行修订成一个小本子,定期在班级中进行交换传阅,得以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视野。使写作的语言和素材得以积累。
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三、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创新意识。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和体会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美。大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写作的题材,但只有经过我们的分析、认识、提炼才能凝聚到文章中去。
我常对学生说:“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多观察身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在心理多问个“为什么?”,每天课前花五分钟由一个同学来演说《身边的小事并不小》。久而久之,学生懂得了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自然写起文章来就显得有血有肉,有棱有角了。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课文中的插图我会加以利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如在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让学生观察福楼拜家的插图,从图片中人物的神态、肖像、动作等结合文章的内容判断各个人物的姓名。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认真地观察各个人物的不同,写出的人物也就不会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引导他们联想,根据眼前所见展想象,创造新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