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 09:49:57
|
只看该作者
[学情预设:认识小括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他们在教师启示、同伴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经过老师的抽象概括,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这个难点,采取老师启示,小组合作以及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从而在相互促进和抽象概括之中,认识小括号作用。]
3.在阅读教材中,理解小括号意义。
师: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看谁回答得最好。
(1)根据情景,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
(2)计算10-2-3=5和10-(2+3)=5时的区别是什么?
(3)例题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们前面游戏中的思路一致吗?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老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一些学困生。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老师针对性的指导,都能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意义和算式运算的道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是“理解小括号意义“的再次交流,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让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让一些学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号意义。]
4.在情境演绎和对比练习中,巩固小括号意义。
(1)游戏演绎运算过程。
老师在黑板逐一板书下列算式,要求学生用游戏方式,表示算式意义。
14 – 6 – 3 =5 ——14个同学,先走出6人,又走出3人(分开站),队伍中还剩下5人。
14 -(6 + 3)=5 ——14个同学,先走出6人,又走出3人(合并站,共是9人),队伍中还剩下5人。
12 – 5 + 4=11 ——12个同学,先走出5人,又回来4人,这时队伍中共有11人。
12 -(5 + 4)=3 ——12个同学,5人组和4人组一起走出,共走出9人,这时队伍中还剩下3人。
(2)看游戏活动,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交叉检查。
①10名同学,先走出5人,又回来4人,这时队伍共有几个人?
②11名同学,先走出6人,又走出3人(合并站,共是9人),还剩下几个人?
老师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游戏演绎以及“看游戏活动,独立列式计算“等活动,动静结合,深入思考,能够加深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并且掌握含有小括号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交叉检查。
14 – 9- 3= 8 + 4 + 6= 13 – 6 + 3 =
14–(9- 3)= 8+(4 + 6)= 13–(6 + 3)=
[设计意图:“游戏演绎运算过程”目的是让学生重现例题的思维过程,加深新知识的巩固;“看游戏活动,独立列式计算”“以及”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交叉检查“等活动,既有效地巩固新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同时面向全体,关注学习效果,从而达成本课时预期的教学目标。]
达标检测
算一算,比一比。(要求2分钟内完成)
54 – 5 + 5 = 76 – 6 – 4 = 65 +(9 -3) =
54–(5 + 5)= 76–(6 –4) = 65 + 9 - 3 =
设计思路
一、利用学生熟识的学习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离不开情境的支撑。为此,本课时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熟识的游戏资源,让他们在 “玩中学”,在“做中学”。通过观摩游戏活动——引发讨论交流——抽象概括小括号意义,促进学生对小括号意义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含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训练了学生多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达成本课时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抽象概括,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所有“具体”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抽象”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本课时以游戏活动为主线,附之“限时完成”的强化活动,注重教学过程中抽象概括,从而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小括号意义,在操作、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在阅读教材中理解小括号意义,在情境演绎和对比练习中巩固小括号意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