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长重视不够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相对落后,加之当今大学生工作难找—就业难,让农村家长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学生就业的压力,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方又开始蔓延,使得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日常学习的情况更是不闻不问,更不会主动联系学校。
(三)家校联系不便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偏僻的农村地区,学生家庭居住分散,路途较远,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老师要开展家访工作也就非常困难。学生在校出现了某种状况,往往无法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家校联系很是不便。
(四)家校联系缺失
农村留守学生家长为了家庭生计,不得已都要外出务工,家中只剩老人或亲戚照顾孩子,而外出务工时间又与学生在校时间相重合。因此教育孩子的责任也就转移到了家中老人或亲戚身上。而家中留守老人由于年龄、文化等因素,对家校联系不重视或无法与学校沟通;学生亲戚由于责任心等原因,不会主动取得联系,导致家校联系缺失或缺位。
三、家校沟通在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说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一)家校沟通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家庭环境则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学校教育在校园之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环境的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让远在千里的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
(二)家校沟通有利于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通过定时不定时的交谈交流,针对孩子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为生计而忙碌的打工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过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要肆意“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
(三)家校沟通有助于开展针对性教育
每个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的人生性胆大,有的人天生胆小;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使然,家长、老师可以把学生哪方面不足,哪方面有优势等定期交流沟通,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四)家校沟通有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学校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