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使微课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22:3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使微课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王玉功 耿利  宁夏育才中学
摘要:随着微课在中国的推行,一线教师在微课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疑惑和不解,我们把存在的问题与反思与大家交流,以利于扬长避短,使微课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关键词:微课  实践 反思
不管您愿不愿意,中国教育界一下子象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你要不懂得微课、微课程就像要被淘汰一样,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甚至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1]作为一线教育实践者,我们不仅积极进行实践与探索,而且在实践中产生了疑问与不解:微课真的有这样神奇,真的能带来教学“革命”吗?
一、微课的起源
我们首先从微课起源来看,谈到微课就不得不谈到萨尔曼•汗(Salman Khan),一位聪明勤奋的小伙子,当她的表妹向其求助数学难题。可汗通过雅虎通的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她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很快,他的侄子、外甥、外甥女也上门讨教。一时间,可汗忙不过来了。他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这便是微课的最早起源。无独有偶,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改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2]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
我们从微课的起源来看,微课都是课堂的延伸,是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而进行的辅导性质讲解。因此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或考点,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才制成微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就不需要制作。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所有的知识章节都可以制作成微课。再加上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理解领悟能力的不同,知识面的宽窄不同,造成微课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元性,加上因为知识是系统的,连贯的,而教学对象是多元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制作微课时教学针对性要求较高。
二、微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其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只有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微课只有在实践中暴漏出缺陷,在实践中修正一些缺陷,才能扬长避短,在实践中出真知,才能让微课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下面我们把在微课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下面是我的反思,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22:37:57 | 只看该作者

反思一:从教师角度看。目的上不够明确,动机上各不相同,因为教师受职称晋级评审等条件的限制,制作微课的出发点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评审获奖,除此之外,像焦建利教授指出的那样:对于为什么要设计开发微课,不甚了解.因为设计开发并不主要以应用为目标,导致现有微课在应用上普遍较弱;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普遍乏力。[3]而像可汗学院完全免费的为公益性质的微课不多,而一些商业结构针对微课的开发却比教热心,其目的不言而喻。在一些学校因为行政命令推行微课,一些教师处于被迫应付而制作微课,质量可想而知。还有一些教师不习惯面对摄像头的无生上课。在现有的微课课例中,一些微课选题不太好,不适合用多媒体表达,课堂搬家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启发性、创意不够新颖。诚如胡铁生老师指出:“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如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微型视频”(只是视频时间短但内容发散、主题不聚焦)、“微型讲座”(以教师大头像为主不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灌输式传递式讲座),或者是“浓缩课”(把一节40或45分钟的传统课压缩10分钟内的微课,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只是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4]老师呈现课程的形式以加工改造式为主,即对传统课堂的多媒体形式再呈现。如微课仅提供封闭式习题,无法得倒开放试题的反馈,同时又缺乏应有的交往来弥补这一缺陷,导致整个学习的跟踪评价和教学支持功能缺席。[5]再则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的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并不佳。[6]相反由于设备等原因造成的界面迷糊,声音过小,声话不同步,光线暗淡等;也使微课质量大打折扣。
反思二:从学生角度看。微课可以通过老师的视频让学生先学后教,把教学知识点细化分解,使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知识模块,并分别将它们制作成3-5分钟的微视频,学生自己通过视频来自主学习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把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和不能独立完成的预留作业,第二天在课堂和同学交流探讨,老师进行点拨,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现有传统课堂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课后作业进行巩固的进行了冲击,有的学者称之为“翻转课堂”。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基本每天都在学校,缺乏父母的监督,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相比较其他的娱乐内容要低得多,学习的质量如何保证。非寄宿制学生虽然有家长监督,但是现在社会的压力大,时间上没有保障,再则一些家长因为文化所限,对学生的监督和辅导跟不上,一些家长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比如一位任教小学计算机的井恒老师在实践中遇到家长的质疑:家长的理由有二:一来损害视力,二来玩游戏影响学习。这位家长说的有一定道理,由于我没有证据显示一周一次的微视频学习不影响视力,不能保证小学生能够严格控制自己不玩游戏,也不能保证微课程学习有效果,何况这种效果在分数上还不体现,所以我只好无言以对。[7]一些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微课的推行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学生对微课的欢迎度、坚持度以及学习者习惯等对微课的推行也会产生影响。比如一堂传统课,如果把知识点分解成四个模块,大约需要学生持续看四个不同的视频,如果老师制作的视频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效果明显,反之可能不理想。微课是一个借助视频播放平台来运行,为了能够流畅观看对现有的电脑、智能手机内存、网速都有要求,可能对一些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22:38:02 | 只看该作者

反思三,从微观技能看,微课割裂了知识情境的整体性、系统性,除非分解、系列化,再串连起来。知识的呈现碎片化。对学生的持续关注力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张文质老师认为:“90后、00后的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过早生活在各种电子产品产品中,碎片化、跳跃式、娱乐性的阅读很难建立起深刻的理解力和专注的思考力。”[8]遍观各行业的领军人物的成功大多是持续专注于某个领域,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成功之前要忍受孤独、寂寞、甚至挫折。而我们的教育教学如果只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而削弱了持续注意力,专注性,教育的效果也需要再考虑,并且教育是一个慢功夫,需要若干年后呈现。毋庸讳言现在教育教学的设施和条件远远超过以前,教学方式、方法也是百花齐放,而现在的教育恰恰无法回答钱学深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反思四,从教育管理角度。微课,或者说微课程只是我们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我们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给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活力,但是就像冯一下老师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教育一提倡什么就疯狂的搞什么。比如说一提倡多媒体教学,就大量使用,不用就似乎就落后于时代了。以前我们批评教师讲授是“满堂灌”,过去是“口灌”,现在又成了“电灌”。前些年介绍苏联沙塔洛夫的图示教学法,全国都在搞,观摩课如果没有图示就好像落后了。现在几乎不用了。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教学完全没有自己的整体教育理论作为支撑,从国外引进什么,就一股风似地学,所以经常出现摇摆。当然这不是唯一原因,但至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9]中国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指出:是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形成专题化或体系化的微课程体系。微课平台相对落后,仅是一个资源征集、管理和发布系统,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和有效学习(如学习进程记录、学习基础诊断、学习效果评测、资源个性化推送、在线答疑解惑等)支持不够,与美国可汗学院的基于大数据和智能服务的“一站式”平台相去甚远。此外,学习者对于现有的微课使用方式单一,大多数据用户只是点播观看或观摩,没有能够发挥微课的综合效能。微课的数量虽多,但零散分布,与教材不配套,类型单一(以讲授式或解题型为主,实验型、探究型、活动型等其他类型微课少),没有形成专题式、主题化、系列化的微课程体系,微课对的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远未普及。[10]
反思五,从搜索的现有的资料来看,大都探讨微课的应用和意义,国内外的流行趋势理论文章或专著,微课和具体学科相结合表现实践效果的文章和理论不多,并且教育是一个慢功夫,一些效果需要以后慢慢呈现。
三.微课再思考后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22:38:07 | 只看该作者

(一),微课只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微课的开发还不成熟,处于发展阶段。
微课,或者说微课程只是我们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朱正谊指出,现在不要过多依赖高科技、多媒体等方式教学,教师不能放松了对自身教学素质的要求。例如,课堂中的表达能力、驾驭能力、分析能力、指导能力、引起学生兴趣等。[11]微课只是我们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才是关键。教师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公益。少一些文人相轻,多一些文人相助,注重微课程的团队协作开发, 提高微课( 特别是专题化 /系列化的微课程 )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 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 、闭门造车、 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首先, 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的开发 ,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 使其产生集聚效应。 因为一节单独孤立的微课是发挥不了作用的, 只有融入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 /系统中 (如中国微课网 )才可能被广泛利用 。其次, 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微课开发 (如国内正在进行的某些活动或竞赛 ,限定教师参赛的微课数量不超过 2节, 开发内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容易造成重复建设)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 结构化 、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 ,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程 。只有这样 ,才可使学生既能基于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 查缺补漏式的学习 ,也能选定某些学科 /专题开展连贯性 、完整性的建构式微课程学习, 而不只是获得零散杂乱的不成体系的知识 这是当前我国微课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
(二)、微课在现阶段还不能代替传统课堂。
传统课堂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含着师生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授课中的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因此微课程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人机”对话的不能取代传统的“师生”感情交流教学方式。
(三)、微课的实践与运用应该是多样化的。
而对于微课的理解也不能仅仅是教师提前录好的视频,他可以灵活多样,黎加厚教授曾表示,微课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只要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媒体方式都可以采用。
四、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的新形势,微课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14]微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深刻的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概念界定不完善,而且在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应该是怎样的,也处于探索与实践中,但是,这种不完善,又给我们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了实践和探索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22: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