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浅谈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2:4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浅谈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姚静 姚海霞  姚海艳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峪道河镇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谈的是运用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几种情境的创设。全文共分三个大点:第一首先从四方面简单谈了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点是全文的主体内容即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几种情境的创设,这部分内容分别从新课导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和作文教学三个方面具体谈了如何在语文课上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从而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第三点是全文的结束语简单强调多媒体运用虽好,但不能过分依赖,任何时候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课堂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象征,信息时代最流行的莫过于电脑网络,多媒体则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与课堂教学手段的日益结合,人们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即使条件较差的地区也能配以画册或配乐,运用直观教学,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情景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灵活多变的幻灯片,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清晰动感的模拟动画,亲切熟悉的视频片段……无不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全新的刺激,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很快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为学生自主探究打下基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实践表明:能调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人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二)激发思维释疑解难
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教学《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学生对各种形态的云会导致什么天气觉得空洞凌乱,这时如果运用一组动画演示就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是流露。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情景,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2:43:44 | 只看该作者

   (四)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图片、习题,补充大量课外知识,加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情境创设
    情境的创设可以说几乎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包括新课导入和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
   (一)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
    在每一个教学主题的初始阶段,教师都可以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情境创设要活泼、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探究中去。激发需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当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参与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动需求,或者创设的情境能调动其情绪,使之兴致勃勃地进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1.视听刺激,激发兴趣。如我在讲《春》、《夏感》、《秋天》时都是采用此法:《春》我配的背景音乐是儿歌《春天在哪里》,《夏感》我配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秋天》配的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这样一来不仅图片和课文相关而且背景音乐也及“切题” 。学生们一上课就被陶醉在一幅幅优美的大自然图画里享受于悠扬的音乐中,接下来的课上的很轻松。
    2.动画故事,引人入胜。学生从童年开始就喜爱听故事,故事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小说时,我设计的导入就是由电影《城南旧事》的剧照和林海音的小说故事简介(解说)组成,在最后再配以淡淡伤感之情的《骊歌》音乐,达到了非常好的激趣作用,学生课后急迫地想要阅读这部小说和观看这部电影。
3.创设疑点,激发思考。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发掘出能激发学生讨论并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教材中虽是“沧海一粟”,但又好似平静的湖面投入的一颗石子,能激发学生由一个疑点去探究教材中的其它问题。从而,为这一节课奠定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冲动由此生发势不可挡。比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说明短文时,我设计的导入先是一组孩子们感兴趣的恐龙图片,之后动画显示恐龙在南极和南极以外的各大洲存在,其中在南极大陆的恐龙旁边文字显示说:“好冷啊!冻死我了!”。紧接着下一张PPT中的一脸疑惑的小男孩以及“海上航行的轮船”图片,旁边的文字显示“难道是……”。这样的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立即使学生进入渴望找得答案的求知情境中,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2:43:48 | 只看该作者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仅仅象传统课堂上,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想要打动学生让学生进入情境,往往功倍事半。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就能够事半功倍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调动其想象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再现场景,激发情感。有时候,由于学生生活在与作者不同的年代,或者缺少与作者相同的生活经历,仅仅通过语言文字,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导致理解教材内容的深刻情感时出现困难或偏颇。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声响、视频等,把教材内容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媒体的刺激下,使眼前见、心中想与文中情相互作用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理解。比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我所教的学生由于生活在晋西北,对于陕北地区的人文特色并不了解,在头脑中又难以再现安塞腰鼓表演的具体场面,从而阻碍了他们对作者所抒情感的理解。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的视频,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计算机放映出来,那雄浑激昂的鼓声、那飞扬的流苏、漫天的黄土、满眼的红色……视听的强烈冲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把这段视频与文章内容结合,在心中重构作者在文中所绘之景体验着所抒之情。对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性格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积蓄的力量有了非常感性的理解。
2.模拟实境,自主探究。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由于故事情节往往易于吸引学生,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情节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就要从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入手。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情节即堂进行对话,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音频的录入,然后把学生的对话与教师先前录制好的进行对比,让学生自行分辨。比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就利用模拟实境的方式,选出几位学生结合语气、神态,模拟故事情节,由于对话会被录下,学生都全力投入到角色的模拟中去,当把音频播放出来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议论纷纷,再听较为准确地角色模拟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不用老师归纳,学生已基本上能探究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境朗读,感悟突破。语文教学中针对一些抒情性强的文章和诗歌往往要靠通过抓好朗读教学来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的。这类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文章内容主题相宜的配乐,师生在深情投入的反复朗读涵咏中会比较容易地体验情感理解主题。顺利地自主探究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在一些诵读的课文教学时,配乐朗诵常常是学生非常乐于去做的事,这样一来不仅加深理解和体验还能够帮助记诵诗文内容。
特别是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诗歌不是说明文,不能通过教条的分析去讲解;也不同于议论文,不能运用逻辑和抽象去分析。诗歌是形象,教学中要靠老师调动学生情感去理解、欣赏。诗歌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去读。在“读”中理解诗中的情,去感受诗歌意境,老师很难用有限的语言去表述诗歌的意境美和独特韵味,学生也就很难领会诗歌的美。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国古典诗歌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音乐、画面,动画,很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多媒体对李清照的《如梦令》是这样解读的: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明丽、轻悦的古筝声作为背景,一古典女子轻摇小舟,从荷花池中缓缓驶出,一飞鸟从荷花丛中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让人如痴如醉,仿佛自己被带入宋朝,带入诗人“沉醉不知归路”的那个傍晚。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用不同形式多次朗读。相信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既落实了背诵的目标,又领会了作品的主题。还会深深爱上了宋词爱上了文学。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在这里,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声音得以充分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2:43:53 | 只看该作者

   (三)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把抽象的思想、模糊的道德标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使学生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因素自觉的发掘出来,这样既利于学生对食物理解丰富,又利于学生情感的陶冶,使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成为情感丰富的人。
1.收集资料,情境再现,提高写作技巧。学生写作文时最头疼的就是“没有东西写”。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活本身欠丰富,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对丰富多样的生活内容知之甚少;二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不够,在头脑中留下较深印象的生活内容不多,叙写起来难以做到具体、生动。例如上七年级第四单元的传统文化时,我先引导学生去拍下或摄下身边的文化古迹,上网去搜索相关的传统文化。上课时,关于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资料纷纷利用多媒体展现眼前,有了自身搜集资料过程中的认识,再加上资源共享中的丰富感受,学生进行习作自然得心应手了。又如我在指导作文《记一次拔河比赛》时,大部分学生记忆只停留在大声地喊“加油”声中,而忽略了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等情景,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情景,使用播放技巧慢放或定格精彩的写作镜头,跨越时空,难忘的瞬间重新唤回,这样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满个性的作文便十分流畅生动地写出来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老师在闲暇之余还须将平常搜集到的资料再分类整理保存,建立一个作文资源库,便于老师备课和学生的使用。              
    2.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意境,激发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对所认识事物产生了真、善、美、假、恶、丑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是要想将自己的真情表达出来,除了需要一定的积累外,还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情感,写作时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声音、文字、图像等手段,特别是利用我们收集、整理的专题资源学习网站,使学生目睹了具体事件,看到具体的景物,作文教学环境更加形象、生动、逼真。做到情景交融,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不但有益于扩展学生的感知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由于形式的生动性,在习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发散性思维被激活,主体控制动机被激发起来,便主动地愉快地去探究,甚至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在这种情况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开,写出的文章便能表达出一定的情感来。如我在教学生写“写写早晨或傍晚的太阳”这个小作文时,学生对这个每天都见的景象感到很抽象,无法下手。更无情感可言。于是我为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早晨和傍晚的图片、影视资料,供学生浏览,当学生看到这些壮美的资料时,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接着又让学生利用早晚的时间到户外进行了观察,有学生说,第一次发现夕阳这么美;还有学生说,大自然真是神奇。激起他们的真实情感后,我让学生先口头练习,再写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文章。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制作的图片和动态录像资料,看了夕阳和霞光图片,丰富了自己的积累,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情感,写起来感到轻松。学生写完初稿之后,教师利用展示平台及时给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2:43:56 | 只看该作者

   三、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上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起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却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它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人”的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就看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由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课件内容琳琅满目,学生也很活跃,而老师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密度,使学生在课后脑子里空空荡荡,几无所得。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是机器难以完成的,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7: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