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22: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山丹县城关小学    李宗敬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在辅助学生的言语训练、识字教学、词语教学、作文教学、习题训练方面,体现其高效作用,走出了单一、枯燥的课堂形式,创造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形式。而且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活力,形成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为普遍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冲击,给语文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新的活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图、文、声、像融于一体,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到刺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如《可爱的草塘》,这是一篇叙事写景的文章,作者通过记叙游玩草塘的所见所闻来表达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对没有见过北大荒草塘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到草塘的美丽风光,在教学前,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草塘的美丽画面,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运用信息技术活跃想象,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效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并能根据媒体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独有的想象世界,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如教学《草原》一文最后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时,我先录制剪辑了一些草原美丽的风光画面,还有穿蒙汉服装的人或坐或站,或抱或握手,或流泪或深情交谈的画面,并配以音乐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景,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这时让学生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生就显得轻车熟路了。学完了这句话,学生仍沉浸在画面中,见此情景,老师趁机引导,鼓励他们展开想象:“你能把这幅情景说得比作者还要好吗?”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维更活跃了。他们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驰骋想象,使早已蓄积的情感得到了尽情释放,使课堂气氛达到了新的高潮。
三、运用信息技术刷新课堂实效,轻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稚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22:10:19 | 只看该作者

(一) 恰当而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直接形象与抽象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难点
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绘声绘色的句子,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但由于学生们缺乏亲身经历,对这些绚丽的色彩、瞬息的变化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切身的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地播放一段流云的录像片。五彩斑斓的云朵,瞬息万变的天空清晰地展示在同学们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赞叹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幻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教学难点不攻自破。化抽象为具体,由感性上升至理性,这便是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优势,为学生的读文解意搭建了一座方便之桥。
(二) 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中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的"家"字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那我们现在就看清楚这个虫子在那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的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这一点。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桥铺路,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往往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就像拉着老师手上的一条绳,牵到哪就走到哪,思维局限于某一点上,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情绪会低落,精神会分散,老师教得苦,又得不到很好的效果。有了媒体的辅助,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情境,又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怎样体现主体性原则呢?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理解。通过人际交互,可以为学生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交互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如:在讲授《人民大会堂》这一课时,在参观大会堂的地点时,不是教师带着按课文的顺序一个一个的学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有选择的观看介绍各个地点的录像,并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学习。最后还让学生从录像中抓拍一个画面,制成纪念卡,进行了语文词语的积累,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如:在《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我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制作成一个与秦兵马俑有关的网页,教学中,请学生找自己合作学习的小伙伴,上网学习,整个过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生方式,体现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又如在低年级拼音教学时,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入“拼音乐园”自主地学习。同学们看着荧屏上的拼音和插图,其美妙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不自觉地跟读、模仿,充满兴致地进行编儿歌、说字词的游戏。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扩大了识字量,培养了创新意识。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达到跨越式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22:10:22 | 只看该作者

五、运用信息技术托起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一是课内提供资源,进行有机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堂课下来,并不能令每一个学生都吃得饱,对某些问题,不少学生还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时,他们便可打开相关的网站,调查收集材料,足迹遍布新浪、搜狐、网易、百度……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秦兵马俑》一课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以“兵马俑”为关键词,通过网上查询,找到关于兵马俑的各种文章,然后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要,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就会对兵马俑规模的宏大、类型的众多和个性的鲜明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夜莺之歌》时,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寻找相关的信息。有的男孩子喜欢武器,于是就留意收集二战时的武器资料,下载了许多当时的坦克、飞机等资料;有的学生收集了二战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收集二战的重要人物――丘吉尔、斯大林等;还有的进入“声援东史郎”的专题,下载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照片和具体的数字网页,并做成了动态的电子图书卡,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将课内外、校内外相联系,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开拓学生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