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信息化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0:4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信息化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化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导致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借助图书馆,互联网,书店,教科书等途径找出有用的资料;进而在此基础上最后定性分析出就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原因;对策
前言
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而且随着近些年来的社会发展,这一问题已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影响了目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城乡教育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城乡教育差距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的视角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城乡教育差距。
林志伟(2006)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90~2004年间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协整关系的偏离需要较长时间予以修正,当期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前期城乡教育差距。张海峰(2006)利用我国26个省的混合横截面数据,研究了教育不平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城乡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收入差距扩大有显著影响 ,并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冉幕娟,吴永球,陈永丽(2006)利用我国各地区2001~200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了城乡教育不平等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指出当前我国的教育扩展是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的。
(二)从我国城乡教育回报差距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城乡教育差距。
1994年,李实等就对我国城乡教育的回报进行了估计,结果为:城市教育收益率为3.8%,农村为2.5%。Gregory.C.Chow等(1997)的估计结果是,农村收益率为4.02%,城镇为3.29%,农村要高于城镇,城乡平均的教育收益率3.34%。姚先国等(2004) 比较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教育回报率,并将教育差异作为解释城乡收入差异的一个原因,估算出了城镇教育平均回报率在8%左右,农村教育的平均回报率为4%左右。虽然这些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所有结论都肯定了教育对收入的积极影响。
(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城乡教育差距。
王家赠(2002)利用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用我国各省居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各省的教育成就,同时以居民受教育年限为基础的教育基尼系数来衡量教育分布的相对不平等程度,并将这两个指标与各省的宏观经济增长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而教育基尼系数的增加阻碍经济增长,其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且经济相对发达的我国东部各省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人均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城乡教育差距。
余秀兰(2004,2006) 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从城乡教育差距角度,考察我国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主要讨论具有较深隐蔽性的普通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研究结论是:从城乡教育差异来看,我国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它使大部分农村孩子被教育所淘汰而返回农村,并最终形成两个封闭的循环圈:城市优势文化圈和农村劣势文化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0:43:27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多数学学者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分析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产生的原因,对于如何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型文章还很少,所以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是建立在自己的见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和体会的基础上,运用图书馆,互联网,书店,教科书等途径找出有用的资料;试图通过分析并提出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相关措施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第1章 概述
1.1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表现
1、教育经费投入不公。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以城市为主,以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获得的教育 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城县的学校,一般农村的学校最低。
从各级政府对公用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来看:发达地区好于欠发达地区;城市好于乡村;重点学校好于普通学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除教师的工资外(有时还得不到及时定额发放),政府对农村的公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维持教学的经费几乎完全依靠学杂费。除了杯水车薪的教育经费外,简陋的教学设施、教师的严重老化现象、逐年增长的课本费用等状况使得农村学生缀学率和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于一个以80%以上的农村学校培养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落后的农村教育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一直,农民的低素质已成为制约农村奔小康的瓶颈。
2、受教育机会存在差异。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如下图所示,近20年来高校学生农村生源变化情况柱形图。
3、师资差异。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年轻优秀教师流向条件更好的城市。
4、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不平等。“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少年儿童的比例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而其失辍学率达到了9.3%,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子女的失辍学率更高。因此,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1.2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公平、公正、平等的社会。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一套全社会能够认同和接受的社会公平、公正准则,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关注弱势群体,调整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而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所以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章 产生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
2.1城乡师资力量悬殊,年轻优秀教师流向条件更好的城市
当前,我国城乡教师的质量和数量差距显著,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极不均衡。一方面城市教师相对过剩,编制超员,优秀教师云集,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优秀教师凤毛麟角。更令人担心的是,农村现有优秀教师出于种种考虑,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给已经极不均衡的城乡教育雪上加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0:43:3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队伍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凸现城乡、东中西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教师岗位基本饱和甚至出现超编现象,师范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地区很难进入教师队伍。而在西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则教师普遍短缺,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公办教师严重不足。
第二,教师队伍的质量相对于东部地区普遍偏低。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和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职称较低,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还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等情况,不仅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
第三,教师队伍存在着结构性不协调。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结构不仅在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在学科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外语、艺术等学科的教师十分缺乏。
2.2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一些城市投入千万甚至数亿元建设“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而在一些乡村学校,有不少孩子却在危房里上课。
有的城市学校建设超标准运动场、健身房等超出当地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却买不起必需的文具,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
一些大城市的教师有着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晋级通道,而在一些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流传着“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顺口溜,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稀缺,义务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均衡、城乡不均衡和校际不均衡。“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均衡的现实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依然存在着强烈反差,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要求。
2.3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缺。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学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令农村学校校长头疼的事情。我县不少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得到完善,只有少数中小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使用语音教室和电脑机房等设施,所以许多学校校长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筹集经费。
2、农村教师队伍堪忧,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的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仅凭经验施教,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 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 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县域内教师千方百计挤进城区或城郊,导致教师队伍分布存在四大怪圈现象,即“城区堡垒圈”,“城郊挤压 圈”,“中心地带富余圈”,“边远山区奇缺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0:43:39 | 只看该作者

3、学生流失。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因素包括:其一,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一些原因而辍学;其二,一些农村的优秀学生为城市优质学校所吸收;其三,一些自感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退学。
4、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级,就等于上好了学。可是,乡村的孩子,八亿农民的孩子,为什么就会偏偏得不到那决定自己命运的那“成功的一半”呢?在这里,我们不必说乡村孩子的社会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也不必说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更不必说乡村孩子连一年的学前教育都上不上,而城里孩子却能上上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单就 一年级的教育来说,乡村的教育也是问题多多,令人担忧。
2.4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缺口大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这一制约更为明显。
总体上看,贫困地区的学校与富裕地区的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和办学水平相差很大。2001年,小学生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省只有356元,仅相当于最高省的十分之一;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省只有518元,仅为最高省的七分之一。近年来,虽然国家已逐步提高了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十二五时期占比4%)的比重,但由于“普九”“危”、教师住房建设、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工程纷纷上马,达标要求不断增加,学校需要大量的配套投入或运行维护费用,增加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学校资金需求的增长。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为达到一些硬件要求纷纷举债搞建设,致使大部分学校负债累累,有的因此将费用转嫁到学生身上。
然而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对教育投入相对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教育乱收费仍屡屡发生,其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学生数量庞大,导致教育供需矛盾突出,一些学校迎合和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收取择校费、点招费、转学费、转专业费以及各种与学生入学挂钩的赞助和捐款等费用,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这些乱收费远远超过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出现了部分家长一边声讨乱收费,一边又拼命挤进交费队伍的尴尬现象。
第3章 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相关措施
3.1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当然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而调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以避免地区和学校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则是控制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非均衡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教育经费的平均分配并不意味着公平,因为没有投入的倾斜就不肯能促进已经形成差距的地区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逐步接近。因此,公共教育经费必须向困难地区和困难人群倾斜。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进一步落实九年义务制教育,确保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并努力使“弱势补偿”政策制度化和法制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0:43:45 | 只看该作者

3.2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自己的家乡任职
目前我国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极不均衡。一方面城市教师相对过剩,编制超员,优秀教师云集,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优秀教师凤毛麟角。更令人担心的是,农村现有优秀教师出于种种考虑,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给已经极不均衡的城乡教育雪上加霜。
由于以上现状的存在,政府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大宣传作用,从改善福利待遇上来吸引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并且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城乡师资的差异程度的进一步扩大。
3.3突破各类教育体制上的障碍
就基础教育来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两个体系,许多政策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有天壤之别。改变“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要建立地区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改革高考招生及收费制度,调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与其他省份的招生比例。制定相对合理、规范的收费标准。建立有效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满足人们平等的教育需求和地区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尽快改革入学体制,打破就学身份限制,明确民工子女流入的地区政府对其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流入地正规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从根本上取消借读费,实行按居住地原则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
3.4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鼓励学校多样发展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稳步扩大优质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撤并基础薄弱学校,以及加强优质学校和基础薄弱学校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是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改革思路。要大幅度增加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比重,并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使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都实现多元化。
3.5建立实质内容与操作程序平衡的政策机制
许多现实教育的不公平是由于现有的教育政策的实质内容和操作程序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教育政策有了实质性的规定,却没有程序性的保障,使教育政策所坚持的公平性受到损害。为了保证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应加强教育政策特别是教育法律的程序建设,推进教育法律的司法化进程。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城乡教育差距产生的原因
(1) 城乡师资力量悬殊,年轻优秀教师流向条件更好的城市;
(2) 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3) 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
(4)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4.2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相关措施
(1) 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
(2) 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自己的家乡任职;
(3) 突破各类教育体制上的障碍;
(4)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鼓励学校多样发展;
(5) 建立实质内容与操作程序平衡的政策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8: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