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3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5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摘要:近年来,我国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而他们的子女受教育成了社会问题,班主任如何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我就浅谈以下几个看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关爱基础,加强流动儿童的思想教育,与家长有效沟通,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孩子。  
关键词:班主任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途径;思想教育  
我就教的实验小学是一所刚成立的新学校,生源以西关小学为主,兼收了部分乡下的新转来的学生,而西关小学以前基本上是接纳了大多数进城务工子女,这就形成了一个学生来源广、流动性强、学生年龄跨度大、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的特殊群体——流动人口子女。大多数家长为了方便,就让孩子就近入学到原西关小学,使该校流动人口子女数占在校学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家长大多是外出打工,第二监护人搞点小生意,如卖小吃、蔬菜、水果等,每天早出晚归,无暇照顾孩子,或相当部分学生由爷爷奶奶照看,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由于这些家长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从主观上就把管教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对孩子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甚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也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班主任如何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浅谈几点自己看法。
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城市化的扩张、工业的兴起,中国上亿的农民涌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在这一“民工潮”的背景下,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浮出水面,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实 际上,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并没有跟随父母进入流入地就学,而是被抛给长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留守于流出地,由此,这些孩子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较为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许多农村 “留守子女”在他们整个成长时期,始终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情.感情变得自私而冷漠;多数孩子感觉不到被爱护和自身的价值。这些失去家庭呵护与父母关注的孩子大多以变形的心态融入他们多变的生活,由此也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监护职责浅层化,家庭教育断裂。 目前农村“留守子女”的监护主要有两种类型:隔代监护(祖辈监护)和上代监护(与孩子父母同辈的亲戚朋友监护)。在我们的调查中, 85.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4.4%由亲戚代管,可见隔代监护成了我校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这样的方式导致以下问题:
(一)、孩子监护权的缺失。
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孩子通常留在家中让老人照顾,但是由于农村老人基本上文化水平低,体弱多病,监护权行使不力。大部分老人对小孩溺爱有加,教育方法不当,代沟明显,交流困难。老一辈的价值观念落后于时代,很难与孩子们形成共鸣,小孩与爷爷、奶奶没有共同语言,即使孩子的正当权益受到伤害,他们也不愿意与老人进行交流。同时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成为受伤害的对象。
(二)、儿童安全无保障。
儿童对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差,缺乏自制力,部分学生上学的路途遥远,加之实验小学交通复杂,儿童的人身安全存在着重大的隐患。儿童是个弱势群体,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现在孩子的青春期发育较之八十年代提前了大约三至四年,孩子的身体成熟与性心理成熟年龄严重不同步,孩子对性知识既无知又好奇,孩子性过错行为也极易发生,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发达,许多孩子在网上与陌生人交往,极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哄骗,以致于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许多孩子从此走上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地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56:33 | 只看该作者

(三)、留守子女情感缺乏,造成性格缺损。
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足了孩子的钱,接受了学校教育,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想到孩子需要父母亲情的呵护,爱的滋养。孩子们想知道父母在做什么?为什么离开他们?他们想听到父母的声音,他们想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由于孩子缺乏亲情的关怀,他们体会到的是人情的冷漠,过早地承受他们所不能承受之重,使得他们性格内向自闭,孤僻乖戾,甚至出现反社会攻击性人格。
二、 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关爱基础
“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热土。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同样渴望知识的海洋和明媚的阳光……”,这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心声。学校也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口子女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必然的结果,但“ 流动的花朵更需阳光雨露”,这个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工作抓好了,对整个学校来讲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班主任是塑造一代新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祖国赋予班主任的光荣使命,是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目标是管理好班级,建设好班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班级的成材率。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建立详细档案。为了使关爱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实处,要对流动人口子女进行摸底调查,摸清了每个流动人口子女个性特征、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家长或第二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职业、文化程度等,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档案材料,为开展关爱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营造关爱环境。首先是理顺班主任老师的观念,让他们知道,这些学生也和我们本地的学生一样,是一个健全、需要良好教育的人,他们也需要爱,也需要同学们的关心与交往,其次是理顺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知道,虽然这些学生是农村孩子,但是也是我们的好同学,不能排挤,孤立他们。使所有的师生都能够关心爱护每一位流动人口的子女。找出问题所在。流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家庭经济问题、学校家庭教育配合问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问题、学生城乡心理调整问题。流动儿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经商,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部分家长虽然非常关心孩子,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导致留守儿童心里隔阂、学习不求上进、生活习惯拖拉等。最后, 教师还应该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一方面, 流动人口子女学生自己的经历、城乡差异、自己和家庭的境遇以及受到的不平等对待等, 可能会影响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世界, 出现价值观扭曲, 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干预。为此, 教师应该多与他们交往和交流, 了解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 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 流动人口子女比城市原住民子女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厌学、交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该在创设良好的班级软环境的基础上, 关注他们的心理, 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促使学校为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根据流动儿童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将自己的热和爱注入孩子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56:38 | 只看该作者

三、加强流动儿童的思想教育
(一)、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阶段,对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爱玩,好动,善于模仿,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为老师,要充分运用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地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欢乐、和谐的情境中,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调整状态,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热情。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课堂知识,对学生贯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而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关系到了思想教育的成败。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情境,并结合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乐于参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愉悦的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锻炼学生合作、讨论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有很大帮助。
(二)、注重思想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结合
小学生还未形成稳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行为习惯也正处在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显得就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强调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前提是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不同板块的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的传递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并不只是靠着教师的灌输就可以获得的,学习者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和他人的帮助,通过一定的构建方式才能获得。
(三)、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知识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不会学习或者学习成绩落后,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更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卑情绪的产生,时间一长还可能形成过分内向和孤僻的性格。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纪小,他们对知识体系还缺乏一个完整的感知和领悟,对一些学习内容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各个学科的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一个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要能积极团结和发动各任课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科间教材内容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各个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妙趣横生的图文结合,配以动画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生活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同时,班主任老师还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维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有用的,从而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四、与家长有效沟通,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孩子
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用何种策略沟通,决定了教育有效性的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56:44 | 只看该作者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方法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因此,家长们都相当重视孩子的成才。但令人担忧的是不少流动儿童的家长在迫切渴望孩子成才的同时,却正以错误的教育观念在教育着孩子。比如:成长观,家长们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指望孩子能“成名成家”,成为一名科学家、音乐家、画家等等,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智力开发、技能训练上,而忽视了孩子的品质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养成。父母想怎么教养就怎么教养。因而,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家长认识到既要管孩子的学习、生活,又要管孩子的思想品质,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得当的教育方法能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能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由翱翔。但有些家庭却剥夺了孩子自由翱翔的机会,因为他们正以错误的教育方法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比如专制粗暴:这些家长认为“不打不成才”,因此轻则严加训斥,重则棍棒相加,根本无视孩子独立的人格,不给孩子以民主、平等、自由,最终使孩子养成了消极、顺从、怯懦、自卑、固执、冷漠、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又比如溺爱姑息:爷爷奶奶对流动儿童的要求盲目迁就、百依百顺,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怀里怕摔了”,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因此逐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气、专横、霸道等不良习气。因而,班主任要告诫家长摒弃这种种错误的教养方式,因为这些方法都将给孩子造成伤害,阻碍他们的成长。
(二)、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
班主任在沟通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方面的细节作用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联系,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了解学生的家境,从而配合家长,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1、上门家访家访有普访和专访两类。前者如接班之后,要对全班学生家长进行一次普遍访问,旨在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具体情况和家庭气氛等。后则指就某一种目的,对个别学生家长进行专访。尤其是专访,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将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鼓励与促进作用。
2、请家长校访家访是联系家长和教师的好方法,同样,校访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家长可以安排好工作到校,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主要是使家长了解学校和班级的教育要求,向家长汇报班级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教育学生。召开家长会是家校联系最方便而又有效的途径,通过家长会,可以让家长与老师乃至学校更直接地探讨与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4、通讯联系随着现代化通讯设备的逐渐普及,又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教师工作辛苦,采用通讯联系,如打电话,发邮件,发短信等,都是便捷而又有效的好方法,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合作能更快地找到孩子迷失的根源,并且逐渐帮助孩子改正,让其健康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56:47 | 只看该作者

(三)、密切家校联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与家长联系应讲究方式方法,否则达不到“知情救失“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采取商量的态度,了解学生,互通情况,商讨方法,协调教育步骤。首先,应改变与家长联系时“报喜不报忧“或“报忧不报喜“的现象,既点出不足之处,又要表扬进步,让家长有自豪感和责任感,有决心和信心管好自己的孩子。其次,要打破学生认为“找家长就是告状“的思维定势,指缺点时要委娩诚恳,同时指出希望其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家长易接受。这样,就使家长感到老师对其子女是真诚关怀,乐意与教师配合;也使学生感到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他好,从爱护他出发而乐意接受,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个孩子的成才,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成才。因此,渴望孩子成才成了每一个人的希望。在推选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因此,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强指导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庞大的留守子女群体,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他们的教育的失败会极大影响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因而会成为未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将继续流向城市,留守子女队伍日益扩大。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迫切要求国家、社会、教育各个部门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合力,滋润留守子女干涸的情感空白,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7: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